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87.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堰市 的原始碼
←
江堰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都江堰市'''隶属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13个镇、5个街道、1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9个城市社区和187个农村社区,城市建成区35.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约71.63万人,户籍人口约61.88万人。 都江堰市也是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2012年,全市GDP超过208.18亿元。 都江堰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殊荣。<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江堰市] </ref> ==建制沿革== 都江堰在新石器时代是古老蜀族活动地区,与古蜀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元前约2500—2300年,古蜀先民开始在芒城一带活动。 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政区设置始于秦,称湔氐道。 汉朝,湔氐道升为县。 蜀汉时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 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创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这里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西晋后期战乱频繁,政区设置变化极大。刘宋,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三国蜀汉,改称湔县、都安县,属汶山郡。 西晋,徙都安于今聚源镇导江村,在都安旧治(今灌口镇)置晏官县。 刘宋时期(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乡五里村),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 南梁,于齐基县置齐基郡,郡县同治。 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汶山郡还治;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废都安县以其地入于郫。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石羊镇古城村),属犍为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 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盘龙县为导江县,属蒙州,清城县属蜀州。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 前蜀武成元年(公元908年)改镇静军为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改灌州为永安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更永安军为永宁军,不久改为永康军,辖县不变。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永康军为永康寨,以导江隶彭州,青城隶蜀州。 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复置永康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南宋末年废永康军为灌口寨。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以灌口寨地置灌州,裁撤青城、导江二县。 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灌州为灌县。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撤崇宁县入于灌县。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崇宁县。 清代、民国沿袭。 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9年2月郫县并入灌县,8月又分置。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都江堰市成为极重灾区。在中央、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上海人民大力无私援助下2011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基本完毕。 '''区划沿革''' 1999年,都江堰市辖12镇、16个乡:[[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2000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 2004年09月08日,都江堰市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将原青城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山镇;青城山镇政府驻原青城镇场镇正中街。将原麻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紫坪铺镇;紫坪铺镇政府驻紫宽街。将原金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蒲阳镇;蒲阳镇政府驻和平街。将原驾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胥家镇;胥家镇政府驻石龙上街。将原土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义镇;崇义镇政府驻官家花园。将原沿江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柳街镇;柳街镇政府驻五一村。将原徐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石羊镇;石羊镇政府驻政府街。将原大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龙镇;安龙镇政府驻海棠路。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观镇;大观镇政府驻双风路。 2004年,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幸福、蒲阳、中兴、聚源、天马、崇义、龙池、柳街、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石羊、玉堂、青城山)、2个乡(向峨、虹口),49个社区委员会、333个村委会;面积1208平方千米。 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 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银杏街道、永丰街道、奎光塔街道5个街道办事处。<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建置沿革] </ref>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44′54″-31°02′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之间。 东西宽54千米,南北长68千米,面积共12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气候环境'''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 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 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 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水文'''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境。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地理环境] </ref>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四川盆地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物种类繁多,是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都江堰市的动物资源较为复杂,有亚热带农田动物群和川西北山地野生动物群。动物资源约有300余种,其中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一类保护动物12种,包括已记录的大熊猫50-70只,是大熊猫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野禽约有250种,其中,盛产各种鸟类,是我国鸟类中画眉和雉类的一个分布中心。 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川西平原植被和龙门山植被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完整,代表了横断山北段系列。已记录该区内的的高等植物3012种,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其中,保存了许多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原始科属和孑遗植物,如有稀有国家保护植物1级一种(珙桐)、2级10种(连香、杜仲、银杏、红杉等)。苔藓种类密集度高,达一二百种之多,为世界所独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稀有、奇特古老的树木,如闻名于世的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树高34米,胸径2.2米。野生果类,以中华猕猴桃(茅梨)最为著名,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百万斤以上。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900余种,其中,以盛产黄柏、杜仲、厚朴、川芎著名,是世界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花卉资源丰富,木本观花卉以山茶、杜鹃花等为著,其中,可供观赏的杜鹃花达427种,是全国最大的杜鹃花培育基地。草本观花卉类有菊花、兰草等种。 '''矿产资源''' 都江堰市有矿产资源数十种,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砂、河沙等建筑材料。 '''区域人口''' 截至2010年末,都江堰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10521户,家庭户人口为60121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4人减少0.28人。 男性人口为331637人,占50.40%;女性人口为326359人,占49.6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51下降为101.62。 0-14岁人口为72391人,占11.0%;15-64岁人口为509444人,占77.43%;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161人,占11.5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33%,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4%。<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自然资源] </ref> ==区域经济== '''综述''' 都江堰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49.3亿元,到2009年GDP达116.6亿多元。 2012年,都江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9亿元,比2011年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17亿元,比2011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0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6%。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6:36.6:52.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47.6%和48.8%。都江堰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86亿元,比2011年增长16%,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9%。 '''第一产业''' 2012年,都江堰实现农业增加值21.99亿元,比2011年增长4.5%。都江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87万亩,总产量16.61万吨,比2011年下降1.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29万亩,总产量1.95万吨,比2011年增长1.8%。畜牧业生产小幅增长。2012年,都江堰生猪出栏75.03万头,比2011年增长3.4%;猪肉产量5.11万吨,比2011年增长3.5%;家禽出栏1104万羽,禽肉产量2万吨,比2011年增长4.1%。全年新增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设施农业2400亩;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6家。 '''第二产业''' 2012年,都江堰工业完成增加值48.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1%,拉动GDP增长4.2%。都江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完成增加值38.38亿元,比2011年增长19.3%。 2012年,都江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6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66亿元,比2011年增长17.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4%,拉动GDP增长2.2%。 '''第三产业''' 2012年,都江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3%,总量和增幅均位居三圈层第一位。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3.94亿元,比2011年增长18%;零售业实现59.51亿元,比2011年增长9.9%;住宿业实现2.08亿元,比2011年增长15.9%;餐饮业实现15.09亿元,比2011年增长20.4%。 2012年,都江堰接待游客1731.4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61亿元,比2011年增长21.8%,其中门票收入2.7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区域经济] </ref>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2年,都江堰年新建了7个城乡科技信息服务站;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抓手,创新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253件,技术交易额突破2亿元。 '''教育概况''' 2012年,都江堰市举办2012年第十届学生艺术节。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达标验收,完成玉树州民族中学异地复课任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中升学率95.1%(专二以上),高考一次性上线率增幅居三圈层第一。截至2012年底,都江堰共有小学24所,在校学生26619人,专任教师1974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30144人,专任教师2427人。 折叠医疗事业 2012年,都江堰市通过全国中医先进县验收,列入全国中医养生和“治未病”试点县,市中医院成功晋级三级乙等医院,平义、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羊、中兴、青城山镇卫生院被评为成都市级示范乡镇卫生院。截至2012年末,都江堰共有医院、卫生院50家,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990张,卫生技术人员41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00人;卫生防疫人员217人。全年婴儿死亡率5.0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体育事业''' 2012年,都江堰市承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全国蹦床冠军赛、成都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都市第七届残运会等重大赛事。组织和指导都江堰开展“全民健身·青城太极”推广普及活动、元旦越野赛暨全民健身跑、冬泳比赛、“全民健身日”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250项次。 '''文化事业''' 2012年,都江堰市工人文化宫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完成“两馆一站一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市域范围内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美丽的花朵”童声合唱团,赴北京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合唱节获优秀组织奖。2012年,11处文物单位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文物名录。<ref>[http://www.sc.chinanews.com.cn/zttp/2021-04-26/1 | 社会事业] </ref> ==交通运输== '''航空''' 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千米,30分钟可直达国家级航空枢纽、西部第一、中国第四的双流航空港,该港拥有141条国内定期航线和54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146各:具备5000万以上年旅客吞吐能力和150万吨年货邮处置能力。 '''公路''' 213国道(兰州至昆明)横贯市境东西,截至2011年,通车里程近千千米,黑色化、水泥化的高等级和次高等级公路占1/3以上。纵向通过成灌高速、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三大走廊与成都市相连,纵向依托三横道路体系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更有都江堰-成都-北海、都江堰-成都-重庆-上海两条高速出海通道。 '''铁路''' 成汶铁路直达市区,通过都江堰-成都城际快铁至成都仅需20分钟,到重庆市仅需90分钟,都江堰市火车站距离成都货运中心站青白江车站60千米,年吞吐能力250万吨。 ==风景名胜==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市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体现了城中有水、水在城中、“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 市区西南有青城山,秦时是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自汉代张陵“结茅传道”后,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教祖庭,有“神仙都会”和“第五洞天”之称,被誉为“活的道教文化博物馆”、“楹联、匾额、石刻宝库”。 市区西北有“人间仙境”之称的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山、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构造形成于1.9亿年前的三迭纪后期,有三叶虫、珊瑚虫及腕足动物的化石。 ==城市荣誉==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水文化摇篮 活的水利博物馆 青城天下幽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江堰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