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8.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汤逸人 的原始碼
←
汤逸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汤逸人 | 圖像 = [[File:汤逸人.jpg|缩略图 |center|[http://www.yiqi.com/question/19390503_76.html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910年 | 國籍 = 中国 | 别名 = | 職業 =畜牧学家,教育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big>'''汤逸人'''</big><big><big></big></big>,畜牧学家,教育家。我国家畜生态学科的创始人。在内蒙率先育成我国的细毛羊品种,并在新疆指导新疆绵羊的改良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1965年建议在[[新疆]][[伊犁]]-[[博尔塔拉]]地区建立百万头细毛羊基地,并在生产上取得了成果。编写和翻译了大量畜牧科技文献资料,对我国畜牧科学技术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人物简介== 1910年11月2日,我国著名畜牧学家、教育家、家畜生态学科创始人汤逸人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他自幼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杭州]]元昌米店当学徒。尽管条件艰苦,但他经常趁夜深人静时在煤油灯下苦读,靠自学修完了初中课程。29岁时,他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半工半读。之后又顺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后,他在当时的全国经济委员会任技佐,后被派往安徽凤阳县石门山管理牧场。工作后的汤逸人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1937年,他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生,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遗传研究所深造,顺利获得博士学位。1940年,汤逸人又赴美留学,在怀俄明大学羊毛系进修。学成归国后,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承担畜牧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为我国家畜生态学的创始人,早在60年代初期,汤逸人就开始致力于此项研究,大量翻译介绍国外有关家畜生态的理论知识,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96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发展十年规划会议上,他提出了“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创意,得到大会批准列入规划,并指定北京农业大学为召集单位,由汤逸人主持这项工作。至此,我国开创了家畜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汤逸人创建这一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家畜遗传内因和环境条件等外因矛盾的两个方面,应该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性能,才能顺利发展生产,应将家畜生态学应用于畜牧业发展区划。” 汤逸人毕生致力于畜牧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成绩卓著。20世纪50年代,他为西北、东北等广大牧区,进行绵羊改良和育种工作。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少数民族技术干部,推动草原建设。60年代起,为我国育成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1964年,他研究了滩羊产区的生态条件,为品种区域规划提出了理论依据。1973年,他身患骨髓癌,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抱病编写《英汉畜牧科技词典》《[[澳大利亚]]养羊业》等。他在病中写了大量文稿,已集成《汤逸人畜牧文集》。<ref>[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6-11/02/c_135796689.htm 1910年11月2日,我国家畜生态学科创始人汤逸人出生]科普中国22016-11-02 </ref> ==主要经历== 1910年11月2日,生于浙江杭州。 1931年,毕业于浙江嘉兴秀州中学。 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获学士学位,任全国经委会技佐。 193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遗传所研究生,1939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1940年,[[美国]]农业科学院、美国绵羊研究所和华俄明大学羊毛系进修。 1941年,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 1947年,联合国粮食组织畜牧专员。 1950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畜牧系主任。 195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1957年,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 1978年5月3日,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汤逸人.性比例之人工支配.畜牧兽医月刊,1942,2(7,8). 2 汤逸人.澳洲之羊业.畜牧兽医月刊,1942,2(11,12). 3 汤逸人,绵羊体上之绉皮与产毛之关系.畜牧兽医月刊,1943,3(11,12合刊). 4 汤逸人.山羊配种季节与发情周期.畜牧兽医月刊,1944,4(4,5). 5 汤逸人译.西康畜牧考察报告专刊.畜牧兽医月刊,1945,5(7,8). 6 汤逸人.以动情素诱起泌乳之新进展.畜牧兽医月刊,1946,6(1,2合刊). 7 汤逸人.以碘化蛋白质增加产乳量之新进展.畜牧兽医月刊,1946,6(3,4合刊). 8 汤逸人译.中国之畜牧.北京:中华书局,1949. 9 汤逸人等译.农畜生理学的进展第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10 汤逸人等译.农畜生理学的进展第二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11 汤逸人.家畜约生态学(载于《畜牧学进展》第1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 12 汤逸人译.农畜的繁育、生长和遗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 13 汤逸人.绵羊育种及家畜生态(汤逸人畜牧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14 汤逸人主编.英汉畜牧科技词典.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5 汤逸人主编.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养羊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 16 汤逸人等.新疆细毛羊生产性能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5,2(2). 17 汤逸人等.内蒙及察北蒙古羊杂交改良研究报告第1号;第2号.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5,1(1);1956,1(2). 18 汤逸人.为牧区畜牧业早日现代化而奋斗・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议参考材料之五.1965. 19 汤逸人.加速发展养羊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内蒙古畜牧科学研究所,1977. 20 汤逸人.澳大利亚的绵羊业(中文)(藏文).北京:农业出版社;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 ==主要贡献== ===我国家畜生态学科的创始者=== 汤逸人在全国各地草原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以及畜牧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中,深感祖国幅员广大,资源丰富,从亚热带到温带,从海洋性气候到大陆性气候,从平原、山区到草原,有各种优良的家畜品种,也有不少尚待改良的低产畜种。他认为为了发展我国畜牧业,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十分重要,所以他在60年代初期,就开始致力于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大力翻译介绍国外有关家畜生态的理论知识,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96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发展十年规划会议上,他提出“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创议,得到大会批准,列入规划,并指定北京农业大学为召集单位,由汤逸人主持这项工作,这就为我国开创了这一新兴的学科,并为其作了大量的奠基工作。他创建这一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家畜遗传内因和环境条件等外因矛盾的两个方面,应该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性能,才能顺利发展生产,应将家畜生态学应用于畜牧业发展区划。” “家畜生态学研究”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后,最初他和宁夏畜牧所合作进行我国著名裘皮羊种滩羊的生态学研究,发现滩羊二毛皮质量有明显的生态学规律性,对滩羊的推广有一定价值。一般皮用羊多出产在饲料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如将羔皮羊在妊娠后期给以过于丰富的饲养,初生羔羊绒毛增多,毛卷松散,图案不清晰,反而降低了羔皮的品质。例如宁夏银川地区气温较高,干旱,牧草稀疏,饲料条件较差;因此,所产滩羊皮质量极好,花穗美观,弯曲度良好,素有“九道弯”、“十二道弯”的美称。但是一过了银川地带往南至盐池、固原等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雨量较大,牧草较茂,饲料丰富,生态条件有了变化,滩羊皮的质量就大为改观,二毛皮品质下降,不复具有素负盛名的滩羊毛皮的特有品质了。过去察北牧场、吉林镇南羊场引入滩羊,因气温低,有皮板变厚、绒毛增多、花穗散乱趋势。自1958年起,各地常有向宁夏购入滩羊饲养的,由于不考虑环境条件,结果往往失败。 汤逸人根据家畜生态理论,调查分析我国推广滩羊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对滩羊品质影响,而提出滩羊推广的适宜和不适宜地区,作为制定滩羊生产发展的科学根据。 他指出,凡是从条件差别较大地区引进任何家畜时,预先都要进行生态研究,以便摸清规律,指导生产,减少损失。在家畜有机体和环境条件出现矛盾时,就应改变条件以适应家畜需要,或则通过选育、杂交、风土驯化以改造家畜,使其适应环境,否则,容易失败。 他为了深入研究家畜生态学,从我国畜牧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广泛研究气候、海拔、光照等自然因素对家畜的作用,钻研我国和世界各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历史。他从我国草原广大、耕地较少的特点出发,认为应当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生产高质量的畜产品和肥料,要大抓草原基本建设,保护和改良草原,在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发展牲畜,在注意牲畜增产头数的同时,应强调畜产品商品量的增产。他还研究如何利用我国广阔的南方草山,在农村养猪、养羊应当并举和选育长毛兔等。 1965年,汤逸人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新疆自治区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的自然条件、草场地形、牧草品种和营养价值等与新疆细毛羊所需的外在条件大致相符合,他即建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伊―博地区百万只新疆细毛羊样板。得到有关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地方技术人员和群众通力合作,于1973年在样板地区存栏羊290.5万只,其中新疆细毛羊23.5万只,一类细毛杂种羊127.4万只,细毛羊合计150.9万只,比样板初期的54万只羊总数增加1.8倍,细毛羊由23.4%提高到51.8%,增加2.2倍。生产上获得了可喜成果。这个样板除证明要按新疆细毛羊所需生态环境而制定发展区划外,对其它牲畜制定生产发展区划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汤逸人之能成为有显著成就绵羊育种学家,即在于他将家畜生态学理论与绵羊育种理论相结合这一主导思想。 ==绵羊育种== 50年代,他的科研工作,重点是对我国绵羊(蒙古羊)的育种和杂交改良方法,寻求加速提高我国绵羊质量的途径,对推动我国绵羊改良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主持的蒙羊杂交改良工作,多次发表科研报告,介绍杂交1至4代的结果,存在问题,而提出改良的建议。他认为将粗毛羊变成细毛羊或半细毛羊,利用细毛公羊进行杂交时,究竟应该杂交几代,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粗毛羊品种以及其他条件不同,杂交结果是不同的。察北牧场蒙古羊的细毛含量为52.95%而苏美①蒙古一代杂种细毛含量增至87.36%;在五一牧场由蒙古羊的细毛含量由48.59%增加到91.17%,杂交两代以后,羊毛纤维类型基本上即已达到同质。绵羊杂交改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进其同质性。如再继续杂交下去,虽能提高羊毛品质和剪毛量,但是往往由于羊的适应性降低,结果,不仅不能提高生产,反而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他认为推广给老乡的绵羊,必须具有坚强的体格。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逐步加以提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杂交一般可到二代为宜。对二代杂种中体质坚强而毛质较差的,则可用理想型公羊交配,或再杂交一代;体质弱或有其他较严重缺点的,必须严格淘汰。 杂交代数少不仅可多保留本国品种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还可缩短改良年限。希望在12年内将我国绵羊总数的60%改良成细毛或半细毛羊,需要种公羊数量极大,若少杂交一代,就能将品种育成过程缩短两年,这对加速绵羊改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羊种继续要求提高时,可采用选种选配、品系繁育、甚至导入血液等方法达到目的。 自60年代初始,汤逸人按其育种思想每年亲赴新疆指导新疆绵羊育种工作,为我国育成的第一个新品种――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改良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深入牧区,针对牧区养羊生产中存在的绵羊越冬掉膘的严重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他说,一般绵羊越冬掉膘可达10多公斤,都是可供食用的肉和脂肪(骨骼、内脏、皮毛变化很小)。羊要养到几岁才宰,这是最大浪费的生产方式。如四、五岁屠宰,损失的累计肉脂量比体重还要大。他认为在伊犁夏场每头羊平均可增重10公斤,这些肌肉脂肪,到春季都已耗尽,不如每年根据当年牧草生长情况,估计饲养安全越冬的头数,其余则早期屠宰,较为经济,不要强求年存栏数,而到翌春死亡遭受损失。畜牧业发达国家肉用羊都以屠宰当年肥羔为主。他在内蒙镶黄旗试验提早产冬羔,秋季屠宰后胴体可达20多公斤,并在扩大试验。他要求各地都能进行这类试验,以便进一步确定冬羔需要些什么条件(气候、栅舍、补饲等),经济杂交用的公羊,以哪些品种较好,羔羊如何培育,宜在几月龄屠宰等等。他认为科研工作要有预见性,应及早开展工作,待取得结果后,再在生产上推广。据此,他在内蒙搞发展肥羔的试点工作,并由助手叶其铿、潘君乾等赴内蒙蹲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因时制宜地发展畜牧业的先进典范。<ref>[http://www.gmw.cn/content/2006-10/19/content_491681.htm 我国家畜生态学科的创始者――汤逸人]光明网2006-10-19</ref> ==参考资料== [[Category:畜牧学家]]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汤逸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