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3.1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沪蓉镇 的原始碼
←
沪蓉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河溶镇'''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下辖镇,是湖北省当阳市三大古镇之一,初名溶市、[[合溶]],后改称河溶,据《中国古今大辞典》记载,"沮漳二水至此合流,故名",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墓汉冢保存完好。"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在此登楼作赋。<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河溶镇] </ref> ==基本概况== 河溶镇位于当阳市东部,东临荆门市,南与江陵县、[[草埠湖镇]]接壤,西与[[两河镇]]隔河相望,北与[[淯溪镇]]毗连,距当阳城区27公里。历史上商贸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漳东重要的物资、信息、资金的集散地。 河溶镇地处江汉平原北端,漳东平原东部,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镇国土总面积221.5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10.3万亩、林地4万亩、水面3.8万亩。辖20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户籍人口53358人(2024年)。 镇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商业网点星罗棋布,供电供水设施齐全,电量充足,有104伏变电站1座,日供水1万吨能力的水厂1座。 ==历史沿革== 河溶镇初名溶市、合溶,后改称河溶,据《中国古今大辞典》记载:"沮漳二水至此合流,故名"。1927年置联保处,属当阳第三区署;1945年,改置河溶镇公所;1949年7月称河溶镇。1979年河溶镇人民公社设立陈场、赵湖、河溶3个管理区。1984年,撤社并区,撤销管理区,设立河溶镇、官当镇、丁场乡、两河乡、孙场乡、赵湖乡、陈场乡,隶属河溶区人民政府。 1987年撤区并镇,成立河溶镇人民政府,辖23个村;将官当镇、丁场乡、孙场乡、两河乡所辖25个村分立出去,成立新的两河镇、官当乡。1990年河溶镇设立陈场、赵湖、河溶3个农村党总支。2000年8月撤消农村党总支。2001年3月河溶镇与官当乡整体合并,成立新的河溶镇。 '''行政区划''' 截止2016年,河溶镇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147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57448人,集镇人口7893人,国土面积251.2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该镇行政面积22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981人。 ==文化历史== '''小镇''' 漳河东岸的河溶镇,到五六十年代还是荆楚名镇,因沮漳河在沙市入长江,又发源于荆山山脉,河溶水深码头好,上吞沮漳流域木材燃煤山货粮油棉麻丝茶,下纳汉湘申渝布匹食盐百货洋油,东边(现荆门市)赶场必来河溶,河街帆樯林立,有小汉口之称,"溶丝"更是闻名中外。曾有河溶和沙市都是荆山的水流出来的、是荆山的马驮出来的老话。 '''街巷''' 河溶长街长巷全由三条青石铺就,街边建筑均是风火墙高阶沿的带楼明清老屋,商铺一个挨一个,没有冷热场。小镇外由城河和长堤环绕,城河两头与漳水相连,上有铁龙桥、下有下半桥(解放后,由于三机厂下班后工人一般经过该桥去买菜,也被戏称为"下班桥"),均为石拱桥。离下半桥不远处的过街楼,犹如城门,横跨在河溶镇的主街上,那是可以和中国任何古城楼嫓美的一座建筑,由四根石柱支起,重檐飞角雕梁画栋,四面戏台八面威风。四方都有楹联匾额。有一幅写的是:"建百尺楼以游娱原属逢场作戏,凛千秋鉴于歌舞允堪劝此为良",还有一幅写的是:"不大一块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些微几个人物能文能武能鬼神",又有一幅写的是:"几回演出前朝戏,都是提醒后来人"。匾额东为"图书献瑞",西为"德化无私",南为"翰墨扬芬",北为"文明有象"。逢年过节,楼上唱戏,楼下可过车马人流。过街楼地下有条石砌筑的街道排水暗渠(涵沟)通到城河,出水口是石雕龙口,人称"过桥不见桥"。 小镇上原有九宫十八庙,解放后还存有罗家剧院、罗家大堰戏楼子、天后宫戏楼多处,若这些景观不败于五、六十年代,宜昌的旅游又会添一处好去处,毫不夸张地说不会逊色于周庄和凤凰城。日寇炸烧都未毁尽,修漳河水库后,漳河水干,河溶渐衰,又人为改石板街为水泥路、将古建筑毁拆败尽。河溶仅存的百年老堤(莫家湖、贺家垸子)上,由于防洪需要,又在堤上筑起两三米高的砖墙,再次对河溶景观进行了破坏,老河溶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百年老堤上远眺一马平川边缘的山心寺,青山隐隐、绿水悠悠。 河溶镇由于傍水而居,在居民口语中,习惯用"上头"、"下头"(即上游和下游)来表示方位。在上世界80年代之前,河溶的主要商业街道在城河内,在堤外就是骡马行,随着公路的发展和河运的衰落,沿河即城河内的街道基本上荒废,绝大部老"街上人"都已经离开了自己家族已经居住了几百年的老宅。 ==资源优势== 河溶镇具有四大资源优势。 '''富含矿产资源''' 已探明石膏储量14亿吨以上,控制含膏面在40平方公里,膏层平均厚度2.1米,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属特大型石膏矿床,尤其是雪花膏,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 '''农业资源丰富''' 河溶建有6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7万亩的优质稻生产基地、6万亩优质油生产基地和1万亩花卉林果基地,年出栏生猪12万头以上。有沮漳水系流经该镇,莫家湖、朱家湖经多年人工改造已变为沃野田地,修建有2座中型水库、7座小 I 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 '''区位资源优势明显''' 河溶地处大三峡经济圈发展内,交通便利,东倚207国道、西背三峡机场、南接汉宜公路、北通焦柳铁路,距沪蓉高速,沪渝高速,长江黄金水道,三峡国际机场,当阳火车站等交通要道都在半小时车程内。四、劳动力资源充足。河溶镇每年有1万余劳动大军外出务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该镇富含矿产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9449万吨以上,控制含膏面在40平方公里,含膏组36层,划分9个工业膏组,膏层最大厚度3.99米,最小厚度1.5米,平均厚度2.1米,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属特大型石膏矿床。尤其是雪花膏储量和品位居全国之首,含三氧化硫40%,氧化钙32%,结晶水19%,二水硫酸钙平均含量在85%以上。 河溶镇水利资源丰富,有漳河及沮漳水系,莫家湖、朱家湖经多年人工改造已变为沃野田地,东部丘陵区于60-70年代修建2座中型水库、7座小Ⅰ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承雨面积83.53平方公里,总库容5173.5万方。山地资源富足,有丘陵岗地4.7万亩,山林4万亩,河滩洲地0.5万亩,可承载山羊喂养10万只,现喂养3万只,发展潜力巨大。优质粮油资源丰富,优质粮面积10万亩,优质油面积7万亩。 '''畜牧业''' 河溶镇农民有着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传统习惯,但是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仍没有跳出自繁自养的半自然经济状况,饲养方式落后、良种普及率底、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河溶镇把畜牧业作为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引导农民由传统的、单一的种粮模式转向发展畜牧业生产上。 全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猪、牛、羊、家禽等传统副业项目,对饲养大户优先提供饲养场地、贷款、技术,从而调动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该镇注重畜牧业品种的改良,由畜牧站牵头做好全镇的品种改良工作,并从市内外购进各类畜牧新品种进行杂交繁殖,使各类牲畜的优良品率达到99%。同时,为了让养殖户安心养畜,这个镇还建全了镇村组三级服务体系,他们把牲畜习性和一些易患疾病做成小册子发到广大养畜户手中,并通过不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使广大养畜户接受培训,河溶镇已呈现出村村有兽医、组组有防疫员、每个养畜家庭都有一个养畜明白人的喜人局面。 ==教育== 当阳市河溶镇得胜小学位于漳东平原东部与荆门交界之处,现建于河溶镇红胜村四组。学校创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九四年八月由原初级中学改为保育住读制完全小学,现有校园面积35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学校服务区为河溶镇红专、红胜、红明、丁场四个行政村,总人口近万余人。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标准较高的远程教育室、图书室、实验室。现代教育手段日趋优化,校园绿化美化达到较高标准,称得上一所花园式学校。 学校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突出了管理中的科学性、人文性、精细化。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例大的安全事故。学校注重德育为先,努力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家长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三教育网络收到极佳效果。教学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学生各方面素质明显提高。校本研究工作得到市教研室的高度评价,学生成绩名列全镇前茅。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常规教学合格学校"、"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学校正朝着"建和谐校园,创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办满意教育"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沪蓉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