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27.1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法夏 的原始碼
←
法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法夏.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537885176&di=b82cbcb6a569cb7d715153072f1eac21&imgtype=0&src=http%3A%2F%2Fpro0ce2c3.pic28.websiteonline.cn%2Fupload%2Fg2ox.jpg 原图链接]]] '''法夏'''是法半夏的别称,具有治疗燥湿化痰、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的功效。<ref>[http://zyc.360bzl.com/zyzt/faxia/ 法夏的功效与作用 宝芝林中药网]</ref>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扁球形,直径1—2厘米。叶单一或裂成3小叶,叶柄长10—25厘米;近基部内侧有珠芽,花茎高出于叶;长20—40厘米;佛焰苞长6—7厘米,绿色,上部呈紫红色;肉穗花序延伸的附属物鞭状,伸出佛焰苞外,长约10厘米;[[雌花]]位于肉穗花序的下部,贴生于佛焰苞上;[[雄花]]密集呈圆筒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6月。 == 生长环境 == 生长于低山、林下或农田旁。 == 分布范围 == [[辽宁]]、[[广东]]、[[甘肃]],西南至[[云南]],都有分布。 == 功能主治 == 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ref>[https://www.sohu.com/a/229955702_465029 法夏的功效与作用 百草小生]</ref> == 成分药理 ==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多种氨基酸、麻黄碱、胡芦巴碱以及药理作用与毒芹碱相似的生物碱等。还分离出一种结晶性蛋白质——半夏蛋白Ⅰ。从掌叶半夏块茎生物碱中提取分得1-乙酸基-β咔啉、烟酰胺等9个化合物。近年来又分得掌叶半夏碱甲、乙、丙和胡萝卜素甙。药理实验表明,掌叶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水溶部分得的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HCA)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类似物也有抑瘤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脱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 化学鉴定 == # 取该品50%乙醇温浸液,适当浓缩后,进行以下试验:①滤液加0.2%茚三酮试剂,煮沸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②取滤液点于圆形滤纸上,以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试剂,80℃烘数分钟,显蓝紫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 薄层层析:取本品石油醚冷浸液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9.5:0.5)展开,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有灰蓝色斑点,其余斑点亦均显灰蓝色。 == 药材考证 == # 《御药院方》:“法制半夏,清痰化饮,壮脾顺气。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浸一日夜。每50克用白矾75克,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铅白霜5克,温水化,又浸七日,以浆水慢火内煮沸,焙干收之。每嚼一、二粒,姜汤送化下。”“红半夏,消风热,清痰涎,降气利咽。大半夏汤浸焙制如上法。每50克入龙脑2.5克,朱砂为衣染之。先铺灯草一重,约一指厚,排半夏于上,再以灯草盖一指厚,以炒豆焙之,候干取出。每嚼一、二粒,温水送下。” # 《本草图经》:“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许,根如鸡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 # 《中国医学大辞典》:“姜半夏,有寒痰者宜之。”“竹沥半夏,痰之偏于黄稠者宜之。”“宋半夏,其性质与仙半夏相近,而较法半夏为纯,虚体有痰者宜之。”“法制半夏性质介于姜半夏与竹沥半夏之间,痰之不寒不热者宜之。” # 《增订伪药条辨》:“苏州戈制半夏,其色黄亮,气香有肉桂气,性温燥,炳章实验,治寒湿痰上壅气喘确效。凡治阴虚热痰气喘,苟误服之,必因燥热而咳血自汗。” #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夏,全草有毒。中毒症状:食少量可使口舌麻木,服多量则致喉舌烧痛,肿胀,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最后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服蛋清或面糊,果汁或稀醋。对症治疗:痉挛时给解痉剂,针刺人中、合谷、涌泉;出现麻痹则给兴奋剂。民间验方用:一.醋50~100克,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冷漱;二.生姜50克,防风100克,甘草25克,用四碗清水煎成二碗,先含漱一半,后内服一半。” == 炮制方法 == 生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己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 《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鄛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 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 毒副反应 == 半夏药用剂量过大,生品内服或误服,可产生中毒,中毒表现为对[[口腔]]、[[咽喉]]、胃肠道粘膜及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口干舌麻,胃部不适,口腔、咽喉及舌有烧灼疼痛、肿胀,流诞,恶心,胸前有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最终因麻痹而死。有报道,误食生半夏0.1~2.4克可引起中毒。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 414 中药学]]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法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