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19.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洪门镇 的原始碼
←
洪门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947HQ.jpg|thumb|right|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30/083b7794bca945fb8832891609f8cae4.jpeg 原图链接]]] [[洪门镇]]位于[[南城县]]县城东南部,东邻[[龙湖镇]],南界[[上塘镇]],西邻[[天井源乡]],北与[[徐家镇]]、[[浔溪乡]]接壤。全镇面积202.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857亩,果园7200亩,林地147705亩,水面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4%。全镇有17个党支部,党员494名,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636人(2017年)。<ref>[http://m.iicha.com/90610/ 洪门镇] </ref> 中文名称: 洪门镇 外文名称: Hongme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洪门居委会,徐田等8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洪门居委会 电话区号: 0794 邮政区码: 344712 地理位置:赣东 面 积: 202.09平方公里 人 口: 10636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洪门水库,醉仙湖,麻姑山 火车站: 南城站 车牌代码: 赣F ==建制沿革== 是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南城始设县所在地,历史上曾是“八方重镇,入闽咽喉”之地及南城县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县治在此维持了482年,可谓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解放后硝石镇仍为南城县最大的镇,1958年因建江西省第二大水库——洪门水库,属于涉淹区而沿岸搬迁改为洪门人民公社,1985年改为洪门镇人民政府。 ==各村情况== ===上片4个村=== 庄上村:辖15个村小组,总人口2043,现任支部书记黄秋毛、主任邓有祥。主导产业:木、竹、水稻。 徐田村:辖16个村小组,总人口2200,现任支部书记周应根,主任严剑波。主导产业:水稻,农副产品有黄花梨。 曹源村:辖6村小组,总人口700,现任支部书记邓炳发,邓建龙主任,主导产业:水稻、农副产品有:板栗。 红岭村:辖9个村小组,总人口1340,现任支部书记陈国平,主任吴才旺:。主导产业:水稻。 ===下片4个村=== 沙坪村:辖11个村小组,总人口1920,现任支部书记吴华荣、主任付应根。主导产业:水稻,农副产品有:西瓜。 付前村:辖9个村小组,总人口1264,现任支部书记刘云平、主任许建华。农副产品有蔬菜。 渡口村:辖8个村小组,总人口1360,现任支部书记陈荣、主任李海水。主导产业:水稻。 大源村:辖11个村小组,总人口1800,现任支部书记李新国、主任江国华。主导产业:水稻。 ==地名由来== 明遗民方以智《浮山此藏轩别集》卷1:“(明崇祯十五年)同刘淇云、巩鸿图游,从红门望长陵……遥望诸陵”。明北京十三陵“红门”之制,沿自明南京孝陵“红券门”之名。……《明史·礼志》:“正统十年谒三陵,谕……如洪武、永乐例。南京司礼太监陈祖圭言:‘魏国公徐甫每祭孝陵,皆由红券门直入,至殿内行礼,僭妄宜改’甫言:‘入由红券门者,所以重祖宗之祭,尊皇上之命;出由小旁门者,所以守臣下之分。循守故事,几乃百年,岂敢擅易’。”明正统十(1445年)去洪武初凡七十八年,徐甫“几及百年之辩,汲古成例。”明方以智《通雅》卷38《宫室》:“券堂,墓前明堂也”。知明初陵寝祖制“红券门”即明孝陵明堂享殿正门。明《广志绎》卷2《两都》:“红门……正坐钟山”。南都祖茔“红券门”万历间已更名“红门”。对检《明史·礼志》:“隆庆二年,帝诣天寿山春祭……驾至天寿山红门降舆。”明北京十三陵规制亦更南京孝陵,“红券门”旧名为“红门”。明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凡(明皇)陵及妃嫔、太子、诸王之葬及上所御殿,其处垣皆涂以红”。又《明史·礼志》:“正统二年谕:天寿山陵寝……工部钦天监官环山立界”。即顾书所谓“环山凡十口……凡口皆有垣”。明十三陵环山红垣始设于正统初(1437年),至明季世代相沿已两百余年。据知明南、北皇陵“红门”之名必因其“外垣皆涂以红”式陵寝制度。且明藩“诸王之葬”例得与帝、后、太子葬制同式,依山营丧,环山皆垣,垣皆涂红。明《长安客话》卷4《诸王公主坟》:“凡诸王、公主天殇者并葬金山……诸妃亦多葬此”。《广志绎》卷2《两都》:“金山出城三十里,宫人不得附天寿陵者,咸葬金山。故朱门蜃墙,金铺绣脊,从高望之俨然。”明诸王、公主及后宫妃嫔不得附葬天寿山皇陵者,虽“朱门”俨然而不得逾制僭称“红门”。明封建礼制等级之森严于此朱、红一字之别可略窥一斑。亦证南城明益王墓垣茔门应不得僭称“红门”。《明史·礼制》:“正统式十三定亲王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郡王茔地三十亩,房九间。”对检南城明益藩茔地,僭礼违式远逾祖制。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山川》:“城东二十里:二仙山,地名水溅,明藩益庄王墓在焉。三十里:金华山,山内有明益端王之墓,因围四旁山塘田地四十里。五十里:资圣山,地名松溪,内有资圣寺,明益恭王柩厝此。”清同治《南城县志》卷1《山川》:“金华山:县东三十里,有明益端王墓,四旁山塘田地四十里。民坟在其中者许祭扫,不得再葬。草木茂盛,虎豹伤人……资圣山:在松溪庄上东南,有益藩墓城,有寺”。南城明益藩墓城茔地不但逾制占地四十里,禁民樵采入葬,且仿明南、北两都祖陵规制僭称“红门”。同治《南城县志》卷5《武事》引清康熙潘来《许少保战功记》:“康熙十五年丙辰五月……闽寇耿二营城东二圣山;其余沙坪、红门、梓木岭诸贼不可胜计”。清乾隆《建昌府志》卷4《山川》:“南城东……梓木山:东十五里。”《南城县地名志》P132:“沙坪:位于洪门西偏北6公里”。清康熙初南城县东二圣(仙)山、沙坪、红门、梓木岭等皆在明益藩茔区。“红门”又作“洪门”。清同治《南城县志》卷1《疆界》:“隅关之外为乡、都。明之……三十六都,县东三十里:南城明益藩墓区洪门”地名各自清以降沿袭,仅民国三十七(1948)年曾一度更名“藩门”。虽旋更旋复,时剧政促,却不失为南城古“洪门”地名与明益府“藩门”关系之有力佐证。明《通雅》卷16《地兴》:“地名异音……红、洪相通。”明万历何乔远《闽书》卷14《建宁府》:“洪门头……有洪门庙,祀张式。式邑人,唐末率乡里御盗战死,血渍地上,因名洪山,以音近‘红’矣”。又《南昌县地名志》P180:“洪门头:宋末龚氏由福建迁此,因处西城庙……人称红庙,遂改名红门头,后演变成洪门头”。洪、红古匣母东部双声叠韵字,明清闽赣之际方音土语洪、红不分,地名多见红、洪混书互易。南城地志存录明益藩墓区“红门”或“洪门”地名虽音通字歧,但推敲字音文义,参酌明制清志,应以“洪门”为明益藩茔地本名。南城明益藩系序天潢,派列玉牒,其宗门茔地循大明制“诸王之葬……外垣皆涂以红”。又僭拟京师帝陵“红门”之名而巧借洪、红音同韵通易称“洪门”,口之耳之其红、洪无别,即符契朱明太祖洪胤宪宗洪嗣宗潢常仪又未逾礼僭制;笔之刻之虽红、洪有别,却帝绪皇统未坠,又君、臣名分未泯,一音双字,尊卑有序,双字一音,嫡庶有紊,皆明封建五朝宗法等级制度及其礼教文化表徵。清康熙《明末忠烈纪实》卷12:“黄端伯,字元公,江西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益藩与郑芝龙结姻,横甚。十五年,端伯入京论之”。清道光《小腆纪传》卷16“益王居建昌,与郑芝龙结姻,势横甚。端伯疏论之。益王亦劾端伯离间亲藩及出酗酒事,有诏候勘”。又明遗民查继佐《国寿录》卷2《洪端伯传》:“弘光中特疏益王,后必难问……矫必自制”。黄端伯本南城邻县建昌府属新城县籍,所论明益藩“横甚”僭越矫制诸事当出自亲睹亲闻。明季天下藩封尚未见王墓号“洪门”又或“俗呼红门”者,明益藩虽狡弄红、洪同音文字障眼法而实难脱僭妄之嫌。黄端伯崇祯十五年专程“入京与益王相讦”应及“洪门”矫制事。综上考述:(一)明南孝陵“红券门”与北京十三陵“红门”之名皆发端于明帝王陵寝制度。(二)南城明益藩墓城僭号“洪门”又“俗呼红门”或“藩门”亦派生于明帝王皇陵规制,由京师祖陵“红门”演变得名。(三)“红门”与“洪门”在封建等级语言学中的递生关系是明封建王朝宗法社会皇权与王权、皇陵与王墓等级制度的历史反映。 ==经济发展== 境内有2个外驻单位,即洪门水力发电厂,洪大淡水养殖开发公司。2003年全镇财政收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0元。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98亿元,财政收入548.5万元,招商引资实际进资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2008年1-8月份全镇共落户外商企业3家,实际进资3360万元,全镇共有企业44家。创建和谐平安村8个,创建率达100%,创建和谐平安家庭2200户,创建率达96%。2008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427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801万元,增长23.9%;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净增784元,增长20%。2008年经济发展综合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乡镇第二名。 ===重视关注“三农”、夯实基础,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粮食生产持续增产。一年来,我镇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兑现粮食直补补贴资金191.72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5.76万元,良种补贴32.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00.86万元,退耕还林粮食直补33万元;进一步调动了全镇农民种粮积极性。2008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5334亩,粮食总产达7655吨,同比增长9.36%。二是农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年来,我镇立足资源,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壮大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禽养殖业。2008年,全镇新增南丰蜜桔面积1500亩,新增商品蔬菜面积200亩;新增池蝶蚌养殖面积200亩,新增鳜鱼养殖面积200亩,全镇水产品养殖面积达2万亩,产值2164万元;新增蛋鸡、蛋鸭2000羽。三是农业产业化体系进一步健全。一年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我镇坚持着力扶持和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2008年,通过扶持和培育,江西洪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国家级企业称号;新增洪门镇渔场为市级企业,并获得省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认证。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扶持池蝶蚌养殖、网箱养鱼、蛋鸭养殖等农产品专业化经营组织,促进壮大规模,全镇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特色、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产业化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三名。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年来,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全镇改造中低产田500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座,新修陂坝1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26亩,维修多年失修渠道4条计6.9公里。五是劳务经济成效明显。我们积极拓展农民致富空间,使广大农民从田间走进城市、走入工厂、走向新的致富领域。2008年,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六是绿色生态建设加快。依法有序开展灾后受损林木清理,加大了对损毁林补植造林力度。全面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绿化面积3210万亩。其中县、乡通道绿化100亩,农田林网600亩,山上造林2200亩,村庄绿化310亩;七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镇2个示范点基本建成,共投入资金42万元,完成路面硬化2.6公里,路面硬化率达100%,入户支路达95%,改水改厕达98%,基本达到“三清六改四普及”要求,基本实现了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住整洁房”的目标,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项目建设后劲=== 按照“项目是关键,项目是载体,项目是后劲,项目是财源”的思路,大力引进项目,努力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带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招商引资势头强劲。2008年新引进6个外商企业,合同引资4亿元,实际进资1.2亿元,其中6000万元企业1个,4000万元的企业1个,1000万元的企业1个,300-500万元的企业3个,落户在县工业园区富贵晖轻纺有限公司继续加大投资18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一名。二是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成效明显。全年共争取社会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7个,争取项目资金920万元。 ===全力主攻工业,工业经济得到新增长=== 一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强镇意识。共有20余家客商企业落户在本镇,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共10家,形成了以铸造、化工、造纸、木竹加工为骨干的一批主导产业。在抓好以招商引资进行主攻工业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引导本土能人创办工业企业,做大全镇工业经济。2008年,全镇工业产值达1.69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03亿元,同比增长40%和27.4%;全镇工业企业实际入库税金310万元,同比增长54.2%,占财政收入的36%,工业对财政的力度越发明显,工业强镇格局已初露矛头。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2700余人。种植业以水稻为主,水田面积14050亩,旱地面积1227亩,年产水稻9700吨。黄花梨、板栗、黄枝桅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全镇黄花梨面积420亩,板栗面积540亩,黄枝桅面积450亩。 ===养殖业=== 以水产养殖业为“龙头”,带动其它养殖业发展。洪门镇渔场水产养殖面积12000亩,库叉养殖500亩,年产鲜鱼80余万斤,年产值200多万元。洪门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养鸡8万羽,形成公司+农户养鸭2万羽。全镇生猪存栏数5000头以上,年出栏数3500头,还有徐田、曹源、红岭等村利用库区消落区的地理优势种草养鹅、养羊。 ===林业=== 主要林业资源有杉木、松杂木、毛竹,年产木材1000多立方米,毛竹近10万根。主要分布在庄上、徐田、廖坑、大源等村。 ==社会事业== 集镇商业街规划用地面积10公顷,通过拆除破旧危房和乱搭乱建物,可开发商业集市、店铺、经济实用房、文化娱乐中心、写字楼等;通往各村的主要交通都修成水泥路面;电信移动通讯、宽带、远程教育网络已经形成,镇属办单位齐全,集镇功能日臻完善。全镇农业科技人员超200人,科技示范户超400户,农业科技示范田3958亩。文化教育:辖区内1中学,9所小学,16所幼儿园,教师队伍达350余人,学生达1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巩固率和入学率在99%以上,镇中学连续4年为全县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第一。集镇和各村委会都有文化活动场所,逢年过节各种风俗气息的文体活动活跃乡间。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面,深入人心。区域内建有1所中型综合医院,全镇医疗卫生站和门诊部42个,医疗工作人员达56人,高效地为群众提供了医疗服务保障。 ==旅游资源== ===洪门益王家族墓群===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城县洪门镇洪门岭。 万历二十九年(1601),洪门、岳口被划定为益王家族墓区。洪门墓区上至徐田、庄上,下至铺前,方圆20里。据南城县志介绍,益王家族墓群为明代皇帝朱见深之子益端王系墓葬区,包括益端王朱祐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末王朱慈炱及其子孙的历代墓茔。这些王墓的墓室是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有的为砖室结构,有的为石灰结构,上面盖以数吨重的石板,再用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墓前设神道及神道碑,神道两旁竖有文武官吏、石人石马。还筑有护墓围墙,竖有“益王墓葬地方,百姓不准在此葬坟放牧狩猎”的禁牌,设有专人看管。洪门明代益王墓群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出土器物中,除一批金、玉器之外,还有全副仪仗俑110件,为研究明代藩王礼制规模提供了珍贵参考资料。现已保存在省博物馆。 ===益端王朱祐槟陵墓=== 第一代益端王朱祐槟和王妃彭氏、孙氏的墓地在洪门镇外源村金华山。始葬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陵寝坐北朝南,墓地坐落在呈“交椅”形状的山窝里,左右青山分别代表着左青龙,右白虎,后枕着的高山则象征着皇权的龙椅,中间的小山包是其陵寝。墓为卷棚式,分前后两室:前室深1.2米、宽1.6米、高2.1米;后室高3米、宽3.6米、长5.2米。设二道石门,门为券拱形,全长8.2米。门前墓道,长4.9米,宽3.1米。正中为红石棺台,上置两具红漆棺木,棺台前地上陈列110个陶仪仗俑,分六行排列。平面呈凸字形,墓门方向为正东南。墓门之前的墓道,自东南向西北倾斜。陵寝周围的山墙长25丈,宽15丈,前面有一百多米的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武翁仲、石兽、神道石柱(华表)。但墓地已遭到严重破坏,以前的壮观早以不复存在。陵寝正前方远处有一条婉延的小溪。陵寝前有“享殿”遗址,原来的神道上倒塌着破裂的汉白玉碑刻,碑刻原高3米多,宽1米多,厚有30多厘米,保存刻有“皇明嘉靖二十年”字样,是赐祭朱祐槟夫妇的“御祭文”。碑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历陈藩王旧事。墓志铭由其子朱厚烨亲自撰写,多为溢美之词。朱祐槟墓出土的文物有:金凤钗、金簪、金耳挖、金耳环、金香囊、玉佩、玉带、玉圭、铜镜、陶俑等等,还有塘志一本。朱祐槟生于成化十四年(1478),死于嘉靖十八年(1539),明太祖第六代孙,宪宗第四子。9岁封益王,19岁就国建昌府。当国42年,终年61年。王妃彭氏卒于嘉靖十六年(1537)。朱佑槟是当时江西三大藩王之一。南昌一带是宁献王朱权系统势力范围;鄱阳一带是淮靖王朱瞻墺系统势力范围;建昌南城一带则是益端王朱祐槟系统势力范围。三大藩王中,以益端王的势力最大,延续时间最长。 ===益庄王朱厚烨陵墓=== 陵墓位于洪门镇长塘村北二仙山,是和元妃王氏、继妃万氏三人合葬的大型砖室墓。朱厚烨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葬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元妃王氏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继妃万氏卒于万历十八年(1590)。陵墓面对黎滩河,原来的陵寝山墙长25丈,宽10丈,气势不凡。墓前有“享殿”遗址,神道直达黎滩河边,两旁依次排列文武翁仲,石狮、神道石柱等石雕。其墓葬属明代中晚期,墓中随葬品,既有明中期的遗物,也有明晚期之物。1958年修建洪门水库,对这座墓进行了发掘,出土的器物非常丰富,金、银、玉、瓷、铜、铁、锡、陶器等数千件,为当时江西出土文物所罕见。其中金丝编织镶嵌宝石的金冠和金丝秀阁的金钗是稀世珍宝,有许多器物可以与北京定陵的出土器物媲美,这些出土文物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益恭王朱厚炫陵墓=== 位于洪门镇庄上村东南资圣山,是第三代益恭王朱厚炫(王系第三代,人系第二代,是端王朱祐槟次子,庄王朱厚烨之弟)与王妃黄氏、章氏的合葬墓地。这里四周翠峰耸立,一湾碧水环抱,有“五马团槽”之势,墓虽曾经也被盗过,但在诸王墓中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益王陵寝神道和文武翁仲、石马、石狮、神道石柱(盘龙华表)。陵墓山墙长25丈,宽25丈,虽然山墙早已经不存在,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看见一米左右厚实的山墙墙基础和“享殿”的遗迹。1930年,陵寝被住在南城的河南会馆李慕金等人盗挖,看见的陵寝是一个巨大的土坑。当年砌陵墓二三十斤重一块的“王砖”在村庄里面随处可见。陵墓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遭毁坏,遗址上的瓦砾散落于荒草之中。据著名学者陈江先生《“洪门”考源》一文说,这里即是“洪门帮”当年屯兵之处,是“天地会”的起源之地。 ===益先王朱慈炱陵墓=== 第八代益先王朱慈炱陵墓位于洪门镇长塘村北二仙山,第二代益庄王朱厚烨墓的旁边。益先王朱慈炱(?年—1646年),益定王朱由木嫡长子、母妃黄氏。明王朝灭亡之后,南城的益藩王族尚未溃散。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益先王朱慈炱在建昌知府王域和江西乡绅的支持下,在建昌起兵反清。由于朱慈炱不知道兵事,用人不当,再加上南昌的另一支宗室暗中与清军勾结,清军迅速南下,七月,建昌府沦陷。他先是逃往福建,后再逃到广州,次年就在广州去世。其家仆阉人李翔千辛万苦把他运回南城,草草安葬,所以他的陵墓及其简单,也没多少随葬品。由于朱慈炱是南城益王中最后一个“王”,许多地方资料都称他为“益末王”。 ==视频== 洪门镇正月十六元宵节活动 {{#iDisplay:h0840ylcjo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洪门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