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7.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澎湖廳舍 的原始碼
←
澎湖廳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澎湖廳舍''' </p> |- |<center><img src="https://5.share.photo.xuite.net/hikarirage0425/151a274/15397040/823231172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hikarirage0425/twblog/165365415 圖片來自隨意窩]</small> |} '''澎湖廳舍'''(又稱'''原澎湖廳舍'''或'''澎湖合署大樓'''),是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的衙署建築,自日治時期至戰後迄今的[[澎湖縣]]的行政中心,當前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ref>[https://cloud.culture.tw/frontsite/inquiry/emapInquiryAction.do?method=showEmapDetail&indexId=46338 澎湖廳舍],文化部,2002-12-13</ref> == 歷史沿革 == ===日治時期=== 1895年(明治28年),[[澎湖之役 (1895年)|日軍攻佔澎湖]]後,在澎湖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取代清治時期的澎湖廳,並徵用原清總鎮署作為其辦公廳舍。1896年(明治29年) 5月,更名為「澎湖島廳」。1897年(明治30年) 5月3日,隨著台灣總督府在台灣實施六縣三廳之際,澎湖島廳改稱「澎湖廳」。1920年(大正九年),澎湖廳與[[阿緱廳]](今屏東縣及旗山地區)及[[臺南廳]]一部份(今高雄市及岡山鳳山地區)合併為[[高雄州]]時,澎湖廳被改制為[[澎湖郡]]。1926年(大正15年)再被獨立出來,復設置澎湖廳。1945年二戰結束前共管轄二支廳。 ===廳舍改建=== 1933年(昭和8年),由於原清總鎮署建築物受損嚴重,其機能與空間已不能符合政府在辦公上的實際需求,於是,澎湖廳乃決定配合馬公[[都市計劃]],於[[媽宮城]]外北側的鬼仔山地區興建新廳舍,並在日本國庫撥款八萬七千餘日圓、購買土地和建築經費後,向鬼仔山的地主陳清水收買土地,由[[上瀧組]]進行澎湖廳舍興建工事。 1945年(昭和二十年)3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軍機發動[[澎湖大空襲]],不少砲彈波及澎湖廳舍,但主體建築大致仍保持完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民國35年)1月21日[[澎湖縣政府]]成立,首任官派縣長[[傅緯武]]到任後,則繼續沿用日治時期的澎湖廳舍做為澎湖縣政府的辦公廳舍。 2002年(民國91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把澎湖廳舍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當前仍持續作為辦公廳舍使用,建物狀況良好,因空間需求曾做過一些整修,故縣政府已開始有遷移的計畫。 == 建築結構== 澎湖廳舍當前為日治時期,台灣五州三廳中唯一留下來的廳役所建築,興建工程起於昭和八年(1933年)5月16日,昭和九年(1934年)12月31日竣工,昭和十年(1935年)2月11日正式啟用,由[[臺灣總督府]]營房營繕課設計監督,企業組合[[上瀧組]]承包工程,負責人上瀧柳作,內部空間除了規劃廳長辦公室、會議室、禮堂、總務、稅務、警務、勤業、教育等各科辦公室之外。在三樓則設有天照皇大神宮。總佔地345坪、面積5000坪,在興建工程中則動員多達15435人,耗費日幣7萬4389元2角2錢。 [[澎湖廳舍]]的樣式為二層樓式石造之混凝土,格局坐北朝南,大門部分則面向馬公舊城區,石材取自當地的[[玄武岩]]而成,外牆飾面使用「水泥漿打毛」施工法,牆面基座部份粉刷成仿「方石砌」構造,主入口則設計為壯觀的車寄構造,格式對稱,規劃工整,立面則覆蓋日本樣式的傳統屋頂屋瓦,中央設置「天照皇大神宮」塔樓,採四垂攢尖頂,為澎湖地區少數之[[帝冠樣式建築|帝冠樣式建築]]。 '''澎湖縣政府前碉堡''',位於澎湖廳舍東南側,是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的軍事建築,現已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 (中華民國)|歷史建築]]。 === 歷史 === 因應監視澎湖各海域船隻情況並防止來自海上的敵軍攻擊,而於澎湖本島各地建構碉堡建築,並派軍隊駐守,<ref>Page 126 - 《 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 澎湖縣政府.</ref>因此於1951年(民國40年),[[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於縣政府廳舍東南側角隅處增建一座防禦碉堡,以提高馬公鎮地區的防禦火力。 近年因馬公市的道路拓寬工程,使得多數碉堡漸失原先設置的功能,連帶影響到整體交通的安全性,因此則遭到拆除。當前位於縣政府廳舍旁碉堡已被澎湖縣警察局民防課列管,並在2003年12月11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 建築設計=== 澎湖縣政府前碉堡為圓型半地下化掩體之混凝土建築物,外觀塗上綠色圓形彩繪結構,周圍設有3個穹窖式射擊口,和二處出入口。 ==相關條目== *[[澎湖縣政府]] *[[上瀧組]] *[[澎湖廳憲兵隊]] *[[澎湖廳廳長官舍]] '''同時期興建的現存五州三廳舍''' *[[監察院廳舍|台北州廳]] *[[新竹州廳]] * [[臺中州廳]] * [[臺南州廳]] ;書籍 *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張玉璜。 * 井原伊三太郎著《澎湖島大觀》 * Page 383 -《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 澎湖縣政府 * 蔡平立1984 《馬公市志》,澎湖:澎湖縣馬公市公所 * 澎湖開拓館導覽手冊(中英文對照) · 作者:陳英俊,許雪姬,張詠捷編輯顧問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929 景觀建築]]
返回「
澎湖廳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