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8.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無車城市 的原始碼
←
無車城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無車城市''' </p> |- |<center><img src="https://doqvf81n9htmm.cloudfront.net/data/old_article_detail/8E25EAE7-0681-4238-9C60-B4DA6D622A9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7834-159125 圖片來自businesstoday] </small> |} '''無車城市'''(car-free city)或'''無車市'''是一個在[[市區]]內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步行]]或[[騎行]]的人口中心。無車城市大大減少了[[石油]]依賴、[[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交通事故]]、[[噪音]]污染、城市[[熱島效應]]和[[交通擁堵]]。一些城市有一個或多個禁行機動車輛的區域,稱為無車區。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許多老城市是在汽車問世之前的幾個世紀建立起來的,有些城市在其最古老的地區仍然擁有無車區——特別是在汽車無法適應的區域,例如狹窄的小巷。 ==歷史== J.H. Crawford於1996年首先提出了一個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無車城市的理論設計,他後來在著作《無車城市》(''Carfree Cities'')和《無車設計手冊》(''Carfree Design Manual'')中進一步將其完善。 2006年,[[阿布扎比]]的重建機構發布了[[马斯达尔城]]的總體規劃,該市被定位為一個高度可持續和完全規劃的城市。該計劃還專注於將地面街道空間打造成行人專用的空間,在城市範圍內不允許使用[[私家車]]。該市希望藉此成為一個適合步行的城市,並使用完全電氣化、[[自動駕駛]]的[[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來進行更遠的出行。<ref>{{Cite news|url=http://www.economist.com/node/12673433?story_id=12673433|title=Masdar plan|date=2008-12-04|work=The Economist|access-date=2017-12-05|issn=0013-0613|archive-date=2012-07-28|archive-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69UWaHYMa?url=http://www.economist.com/node/12673433?story_id=12673433|dead-url=no}}</ref>. 作為市議會2014年城市交通規劃的一部分,巴塞羅那實施了「超級街區」設計,其中包括封閉9個街區(在一些郊區為4個)之間的內部街道,創造行人專用的空間。 == 政治 == 一些無車城市的計劃是政府規劃和資助的,如[[马斯达尔城]]和中國[[成都]]的[[天府新區]],<ref>{{Cite web |url=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is-building-a-nearly-car-free-city-2012-11?op=1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5-04-12 |archive-date=2013-0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0081331/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is-building-a-nearly-car-free-city-2012-11?op=1 |dead-url=no }}</ref>其他一些是私人計劃,如維納斯計劃(The Venus Project)的設計。在沒有[[道路]]的地方,無需徵稅來養護道路。 == 效果 == === 優點 === 無車城市設計的直接好處主要在於減輕許多城市中的負面影響,例如機動車的燃燒過程造成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發動機和車輛造成的地面振動,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ref>{{Cite journal|last=Solecki|first=William D.|last2=Rosenzweig|first2=Cynthia|last3=Parshall|first3=Lily|last4=Pope|first4=Greg|last5=Clark|first5=Maria|last6=Cox|first6=Jennifer|last7=Wiencke|first7=Mary|date=2005-01-01|title=Mitigation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urban New Jersey|url=https://doi.org/10.1016/j.hazards.2004.12.002|journal=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B: Environmental Hazards|volume=6|issue=1|pages=39–49|doi=10.1016/j.hazards.2004.12.002|issn=1464-2867}}</ref>其好處還有明顯減少汽車撞行人和騎車人的事故。 其間接的好處主要與空間的活化有關,它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活動,無論是[[通勤]],鍛煉還是休閒。這反過來可以幫助減輕精神健康問題帶來的影響以及依賴汽車的社會造成的隔離和孤立。另一明顯的間接影響是增強了[[社區]]意識或[[歸屬感]],以及「獲得感」。這可以緩解社會的緊張,進一步增強公眾幸福感。 === 缺點 === 無車設計限制了交通方式選擇。城市的汽車依賴程度各不相同,通常具有中心化的城市結構。因此,CBD和富裕住宅區的重建計劃可能導致居住在[[郊區]]和[[臥城]]的人們獲得的收益微,並且無法方便地進入市中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無車城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