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33.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照应 的原始碼
←
照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照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ào yìng,指配合;对照呼应;照顾;照料。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相互爱惜。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00090746.html?fr=bks0000&word=%E7%85%A7%E5%BA%94 什么是照应]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139126491,2840212032&fm=253&fmt=auto&app=138&f=JPEG?w=499&h=262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基本信息 == 1、词目:照应 拼音:zhào yìng 英文:see after 词义:配合;[[对照]]呼应 2、词目:照应 拼音:zhào ying 英文:coordinate 词义:照顾,照料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相互爱惜 示 例:柳残阳《断肠花》第34章:“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 基本解释 == ①[coordinate]∶(口语)配合;对照呼应。 相互照应。 ② [see after]∶照顾某某人。 照应行李。 == 引证解释 == 1、配合。 宋 岳飞 《破曹成捷状》:“十三日杀 曹成 发来照应 北藏岭 夹击官军贼兵一万五千馀人。” 《西游记》第二七回:“众神听了,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 刘芳亮 等互相照应,率领他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2、照顾;料理。 《红楼梦》第一○三回:“姨太太不但不肯照应我们,倒骂我糊涂!”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其间,照应他的服食冷暖,料理他的鞋脚梳妆。” 巴金《砂丁》三:“你们马上照应他们动身,不准有丝毫的耽搁。” 3、呼应;映衬。 元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 楚子 县 陈 ,犹可辞乎?王曰:可哉!因县 陈 。乃复封 陈 。前后照应。”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话说人生万事,前数已定,尽有一时间偶然戏耍之事,取笑之话,后边照应将来,却像是个谶语响卜,一毫不差。” 鲁迅 《野草·风筝》:“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1] == 写作术语 == 1. 为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清楚,和预伏往往对应使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又称“照映”、“后应”。———写作艺术大辞典 2. 文章和作品结构的基本环节,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教师百科辞典 3. 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即“回应上文”。———中国小说辞典 == 用法典例 == 阅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十分注意语句间、篇章间的照应,读来印象深刻感人。同样,我们写作时,也应做到有机照应,结构严谨。 一、时间照应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段话中点到了“4月28日”这个不寻常的日子,这里照应了文章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因为李大钊烈士牺牲的时间是1927年4月28日,作者牢牢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这样的照应,给人以十分沉痛的感觉。 二、设问照应 可以设下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第1自然段:“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先设疑,然后例举了“评论《水浒传》”、“谈论‘碰壁’”、“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最后用“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作结,与上面提出的问题照应起来。 三、前后照应 《粜米》结尾写道:“经过一阵的嚷嚷——辩论米质的好和坏,争持斛子的浅和满,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只船那只船之间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再也看不见了。”这段话照应了课文的开头:“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农民面对资本家的压价,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将米廉价地全部卖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 四、人物照应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前面提到:“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这里照应了后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阎振三受了刑,并没有供出李大钊。这里的照应,使我们认识到李大钊同志的革命行动和高贵品质,也教育了工友。 五、心理照应 《粜米》中写到农民“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这里照应了第10自然段:“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农民好不容易遇上个丰收的好年景,一大清早满怀希望摇米出来,满以为可以多收入一点,生活得到改善,可是由于米价大跌,到头来反而不如常年的景况。这说明[[即使]]遇上好[[年景]],农民依然逃不脱悲惨的命运。 六、物件照应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提到:“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课文后面又提到了书籍和文件:“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里的照应,说明李大钊同志忠于党,处处为党的利益[[考虑]]。 七、课题照应 课文《彩色的翅膀》结尾写道:“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彩色的翅膀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照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