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8.1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父亲的二三事儿(杨启军) 的原始碼
←
父亲的二三事儿(杨启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父亲的二三事儿'''<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208776/pexels-photo-1820877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父亲的二三事儿》'''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启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二三事儿=== 酝酿了很久,总想写点[[东西]],以便用文字记录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父亲一生[[经历]]了许多,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经过几天构思,文章框架已搭建,腹稿基本[[形成]]。为使文章有层次感,概括成几个方面,作为[[回忆]]的突破点: 父亲重视子女读书 我的父亲出生在民国十年,生活在一个大户人家,因家庭富有,所以也有条件[[读书]],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一个小知识分子啦!结婚后育有五男三女,八个孩子。尽管如此,他拼尽全力也要供孩子读书识字,在他看来,读书比什么都重要。我曾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人是愚昧的人,你拾两捆柴,还不如学会一个字值钱。” 在他的思想理念主导下,我们兄弟姊妹八人均是高中毕业,这在那个年代里,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看到孩子们学习,比帮他干家务活儿还高兴。就拿我来说,六七十年代,学制是九年,而我光上学就是十二年,比其他同龄人多上了三年学。一九七八年,我第二次参加高考,结果名落孙山,我本意不想再复课了,可是父亲还是动员我再去复课。有一天晚上,太阳早已落山,天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也不见他回家吃晚饭,母亲及家人们都很不放心,不知他干什么去了,谁知他下午下班后,把劳动工具藏起来,自己到二郎庙中学去找校长,和校长去说情让我再复课一年,回家后对我说:“你明天去学校上学去吧!我已经和你们校长说好了”这全家才知道他晚回来的[[真正]]原因。父亲的这一做法着实令我[[感动]],使我终生难忘。 父亲重身教和因人施教 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从不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模式。从来都是自己做出样子来,用行动影响孩子们的行为。自记事起从未看见父亲打骂过任何一个子女,即便是有的犯了错误也不打骂,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六、七十年代,农村文化人少之又少,父亲担任生产队会计,白天认真的处理账务,把账管理的一清如水,笔笔有宗。同时还兼任记工员一职。在他从事生产队会计和记工员几年中,昧良心的事从来不干,不贪占集体的一分钱、一粒粮,不多为自己多记一个工分。他常告诫我们说:“集体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据为己有,那是社员的共同财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五个儿子当中有两个从政的,一个当工人,一个是人民教师,一个是务农。他因人施教。凡是从政的儿子回家,他总会嘱咐一番:“官无论大小,都要踏下心来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要当清官,决不能当赃官,当赃官祖坟都不让进。”和当教师的儿子总会这样嘱咐:“当孩子王不容易,家长把孩子交给你了,你要一手托两家,为社会负责,为孩子和家长负责,不能误人子弟,教导孩子多认字、做好人就行了。”见到当工人的儿子总会说:“工人没有什么职权,但有一定责任,干好自己分内事儿,不出差错,保证安全。”对务农的儿子会说:“农民很苦,记住勤俭两个字,种好自己的田,有余时了做点小买卖或者耍点小手艺,养家糊口,日子也会过的红红火火的。” 父亲处事公道,慈心向善 父亲无论做什么,都把公道放在首位。他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人心要公,火心要空”人心公了才能走的远,火心空了才能火苗旺。居家过日子,做小买卖是常有的事儿,父亲从来不缺斤缺两,以次充好。除此之外,父亲心地[[善良]],当别人遇到困难了,他不袖手旁观,能帮的总会伸出手来拉一把。曾经有过拾金不昧的美谈。事情发生在七十年代初,有一个外乡人,赶着牛车到集市买木料,不慎将六百元用于盖房的钱丢失。父亲去担水时发现路边有一个小布包,捡起来打开一看,里边是钱,那时最大面额是十元,点了点是六百多元,这笔钱在当今算不得什么,在六七十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亲想:“丢钱的人不定咋着急呢!我得在这里等,如果有人返回来找就如数还给人家。”于是他就把扁担放在水井旁边坐待,果不其然有一个赶牛车的人,一边牵着牛,一边低着头在寻找着什么。看到这种情况,父亲主动问来人:“你有啥东西失落了吧!”那个人说:我准备去买木头,不小心把钱包丢了。父亲问:“包是什么颜色的?里边多少钱?”失主的回答与父亲掌握的内容完全相符。父亲对失主说:“你别找了,我捡到了”于是把包展示给失主说:“是不是这个包,我在这里等你好久啦”,失主说:“正是”于是父亲就把包递给失主说“你点一下钱少不少”失主匆忙的点了钱确认无误后,口中千恩万谢的要下跪,父亲忙扶住说:“这个免了!免了![[时间]]不早了!啥也别说了,快赶路吧,带着这么多钱赶路,路上多加小心。” 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 父亲六十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失去了与他共度多半生的老伴,内心产生了孤独感,他的信仰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开始信奉佛教,当时我们做儿女的很不理解,他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干涉我,人在年轻的时候要从儒,要趁年轻干一番事业;人到中年要从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对事情适可而止,啥事别强求,强求就没有好结果;老了就从佛,要有紧迫感,因为存世时间不会太长了,抓紧时间修炼自己的心,争取瞑目时了无牵挂的入佛道”。既然老人家这样[[坚定]],也就由反对变为支持,我从佛事店请来了西方三圣,供奉在西屋,从此父亲便结上了佛缘。每到初一、十五按时到佛像前跪拜礼佛。这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我回老家小住时,曾亲历过他礼佛的仪式。首先要洗手洗脸,然后恭恭敬敬走近佛像,燃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祷告的大概意思是:“阿弥陀佛,保佑天下众生无灾无难,保佑天下众生脱离苦海”之类的话,祷告完毕后再拜。事后我问父亲:“祷告时为啥不说保佑你自己和儿女们?”他只回答了一句话:“佛心无我。”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存世95年,在二零一六年重阳节的前一天,无疾而终。 2023年10月22日草成<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7944197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杨启军,网名湖畔听琴,号山野老农,籍贯[[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干部,喜欢诗歌散文,红学爱好者。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父亲的二三事儿(杨启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