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96.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灵菇 的原始碼
←
白灵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白灵菇</big> ''' |- | [[File:E953ae1545997d6134de9a50c470447c.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ages.meishij.net/p/20120928/e953ae1545997d6134de9a50c470447c.jpg 原图链接][https://m.meishij.net/shicai/%E7%99%BD%E7%81%B5%E8%8F%87 来自 美食杰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白灵菇 拉丁学名:Pleurotus ferulae Lanzi 别称:阿魏蘑、阿魏侧耳、<br> 阿魏蘑菇、翅鲍菇、白阿魏菇 门:真菌门 纲:真菌纲 目:伞菌目 科:侧耳科 属:侧耳属 |} '''白灵菇'''又名翅鲍菇、百灵芝菇、克什米尔神菇、阿魏蘑、阿威侧耳、阿魏菇、雪山灵芝、鲍鱼菇。<ref>[http://www.mama.cn/z/22419/ 白灵菇的功效], 妈妈网, 2020-01-18</ref> 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侧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白灵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平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和防治妇科阴道肿瘤等功效。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形态特征 == 白灵菇子实体大型,菌盖直径5~15 cm,洁白如玉,菌盖表面有时带有浅褐色条纹,多丛生,朵形肥大,也呈侧耳状,基部渐下凹呈浅漏斗状,菌盖缘内卷后渐平展。菌褶长短不一,近延生,有的菌褶长到菌柄的中下部。菌肉白色,厚。菌柄长3~10 cm,粗1~3 cm,向下渐细,长在菌盖的一侧,常偏心生,实心,白色。人工栽培的子实体较大,单朵鲜重达300~400 g,最重可达430 g。菌盖直径8~20 cm,盖厚2~6 cm,菌柄长4~8cm,柄粗2~5 cm 。 == 生长条件 == === 营养要求 === 白灵菇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所有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蓟县地区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为80%至90%,菇长的大。 === 温度要求 === 白灵菇属低温型的菇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至32℃。最适应温度22℃至25℃,5℃以下生长缓慢,在35℃至37℃时菌丝停止生长。其菌丝体后熟则需要30至45天达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间,最适宜温度为7℃至12℃子实体方能分化,出菇生长温度在3℃至22℃,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从制出菇菌棒到采收为110至130天左右。从菇蕾到采收为8至15天左右,蓟县出菇时间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 水分要求 === 培养料料水比为1∶1至1∶1.3,培养料的水分为65%,白灵菇菇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相对湿度过高会出现黄菇。在低温6℃至7℃,空气湿度过小时常发生菌盖龟裂。白灵菇含水量小,采摘后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 光的要求 === 白灵菇在发菌阶段暗培养完全可以正常生长。但菇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分化,强光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一般光线为800至1500拉克斯,光照时间每天为12至14小时。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需要强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产实践表明:在光线过弱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菇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过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强光直射对白灵菇的外观形状、菇体色泽和品质也影响不大。 === 氧气的要求 === 白灵菇是一种好气型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常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4%以上,白灵菇原基很难出现,发育受阻,易产生畸形菇。从栽培经验看,白灵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超过一般菇类。栽培环境通风不良使子实体菇柄增长,影响品质。但无论哪个生产阶段其通风换气必须是温和的,主要是温度和风速和谐一致。 === pH值要求 === 白灵菇自然生长环境土壤为微碱性,pH值为7.8,白灵菇菌丝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酸性5.5至6.5。原种栽培中考虑由于高压灭菌时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则配料时pH值应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适合在6.5至7.5之间,各种培养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试纸测定。 == 栽培技术 == === 栽培时间 === 反季节栽培的接种期在6-7月,经过20-30天发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 调配发酵 === 将易溶于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余原料混合后加水反复拌匀,堆成宽1-1.5米、高1.2-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厘米打一透气孔,其孔径为7-10厘米,每侧各打2排透气孔。堆上面盖薄膜保湿,堆下部留30-50厘米不盖薄膜。当堆温升为65℃-70℃时进行翻堆,发酵7-10天,翻堆3次。 === 装袋 === 白灵菇均采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制成,宽15-17厘米、长35厘米。装袋前把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调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装袋时,先把袋口一端扎好,将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每袋装培养料0.95-1.05千克。 === 灭菌 === 装好的料袋,高压灭菌2-3小时,常压灭菌10-18小时。灭菌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种室或干净的地方降温。 === 接种 === 当袋温降至30℃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打开袋口,在无菌操作下从两端或一端接入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料的10%。 === 发菌管理 === 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消毒,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消毒1次。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夭菌丝可发满袋。 === 菌袋越夏 === 菌袋放入越夏场所后,应定期检查湿度并进行通风。待秋季气温转凉时,将菌袋移入菇房进行管理。 == 主要价值 == === 医药价值 === 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和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食用价值 === 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侧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干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氨基酸总量为10.6%,并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特别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 === 适用人群 === 一般人皆可食用,尤适宜患胃病、伤寒、高血压、动脉硬化、儿童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病等症人群。 === 食用禁忌 === 需要注意的是,有极少数人对白灵菇有过敏,这类人就不宜吃。还有白灵菇在以下情况是不建议使用的:病人手术前、后一周内,或正在大出血的病人。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灵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