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6.1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粉病 的原始碼
←
白粉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白粉病</big>''' [[File:白粉病防治.jpg | thumb | 300px | 右 | 白粉病防治 <br> [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78966932,1084917599&fm=26&gp=0.jpg 原圖鏈接] ]] 桑里白粉病又称白粉病、白背病。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桑里白粉病 外文名:Mulberry powdery mildew 别 名:白粉病、白背病 主要危害:作物桑 [[File:白粉病防治1.jpg | thumb | 300px | 右 | 白粉病防治 <br>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8478447700&di=d2d6a47414727aa7b06c04ec7ee44ac6&imgtype=0&src=http%3A%2F%2Fwww.haonongzi.com%2Fpic%2Fnews%2F20160620163720158.jpg 原圖鏈接] ]]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 白粉病症状 == 白粉病病菌属于子囊菌里面的白粉菌科,根据病菌子囊壳及其子囊孢子等形态,进一步细分为布氏白粉菌属([[小麦白粉病]])、白粉菌属(烟草白粉病)、钩丝壳菌属([[葡萄白粉病]])、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叉丝单囊壳属([[苹果白粉病]])、球针壳属([[梨树白粉病]])等等。 不论是哪一个属,引起的病害在基本症状表现上很相似,即在被侵染部位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菌丝),病害发生后期在感病部位表面上形成小黑点(闭囊壳)。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且大多数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合适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也就是说,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更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 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ref>[http://bds.1988.tv/comnews/32757.html 白粉病一旦发生很严重!学会这一招,白粉病轻松防治!,火爆农化招商网2019-08-22] </ref> == 形态特征 == Pbllactiniamoricola(P.Henn.)Homma称桑生球针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不分枝,纵横交错。菌丝匍匐于叶背,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摄取营养,叶面菌丝垂直长出分生孢子梗,无色,具3~4个隔膜,顶端膨大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单生,无色,棍棒状,大小60~86×19~26(μm)。后期形成闭囊果,扁球形,直径183~283μm,周边具针状附属丝5~18根,有时多至32根。闭囊壳内具子囊9~14个。子囊无色,圆形,基部有短柄,大小60~105×25~40(μm),内有子囊孢子2~3个。子囊孢子无色或淡黄色,单胞,椭圆形,大小30~49×19~26(μm)。此外,有报道UncinulamoriMiyake称桑钩丝壳,也是该病病原。 == 传播途径 == 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 == 发病条件 ==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 比如,葡萄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的更适温度是28~30℃,更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萌发的更适温度是25~28℃,更适宜的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直接或借道气孔皮孔侵入寄主植物器官表皮的,因此,寄主植物的器官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栽培模式对白粉病的影响往往很明显,避雨栽培的葡萄、温室或大棚栽培的蔬菜,尤其是栽植密度或修剪不合理造成的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但叶面和果面上很少有水膜或水滴产生。这些栽植模式的蔬菜或葡萄的白粉病也相对更容易发生。 == 防治方法 == === 农业防治 === 1、选择抗病品种,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2、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 3、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4、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 药剂防治 === 1、越冬期用波美3至5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消灭越冬菌源。 2、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至20天施药一次,连施2至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至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3、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传统药物因反复使用产生使病菌产生抗体,效果锐减,故提倡交替使用。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至6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 4、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熏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用45%百菌清烟剂。<ref>[http://www.qnong.com.cn/zhongzhi/nongyao/12422.html 白粉病怎么防治?,黔农网2016-07-13]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白粉病的防治</center> {{#iDisplay:n0794lap104|780|460|qq}} </center> <center>秋季蔬菜综合防治:白粉病 溃疡病 灰叶斑病 虫害 </center> {{#iDisplay:i3006hcc8v2|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返回「
白粉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