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48.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砻 的原始碼
←
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砻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ca1bf8a962ecc14f.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621203&sid=171393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砻,汉语汉字,读作lóng。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砻 实质; 壮族敲击体鸣乐器 拼音; lóng 总笔画; 10 仓颉; IPMR 部首; 石 五笔86; DXDF 五笔98; DXYD 四角号码; 43602 ==基本资料== 部首:石部外笔画:5总笔画:10 五笔86:DXDF 五笔98:DXYD仓颉:IPMR 四角号码:436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83B ==基本字义== 1. 用以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为原料制成。 2. 用砻去掉稻壳:~谷舂米。 3. 磨(mó):"造兹宝刀,既~既砺"。 ==释义出处== 〈动〉 1. 磨 [grind] 磨砻底厉。--《汉书·枚乘传》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荀子·性恶》 造兹宝刀,既砻既砺。--曹植《宝刀铭》 2. 又如:砻刻(磨光雕琢);砻淬(磨炼刀刃,比喻刻苦锻炼);砻琢(磨炼);砻斫(磨和砍削);砻错(磨治;磨炼;切磋研讨) 3. 用砻脱出稻谷的壳 [hull (rice)] 凡既砻,则风扇以去糠秕。--《天工开物》 4. 如:砻坊;砻糠 〈名〉 1. 磨石 [wet stone] 凡稻去壳用砻。--宋应星《天工开物》 2. 又如:砻砺(磨石) 3. 脱出稻壳的农具 [rice huller]。如:砻磨(碾稻去壳的农具) 4. 通"垄"。坟墓 [grave]。如:砻石(墓碑);砻冢(坟墓) 5.上古炎帝之玄孙姜榆罔后裔演化的姓氏。--《中国简史(上古)》 ==常用词组== 1. 砻坊 lóngfáng [rice huller workshop] 〈方〉∶碾坊 2.砻糠lóngkāng [rice chaff] 稻谷辗磨后脱下的外壳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砻 〔古文〕《唐韵》卢红切《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说文》䃺也。《晋语》赵文子为室,斲其椽而砻之。《荀子·性恶篇》钝金必将砻厉,然后利。《扬子·法言》有刀砻诸。 又《玉篇》磨谷为砻。 又《集韵》卢贡切,音弄。义同。 说文解字 【卷九】【石部】砻 䃺也。从石龙声。天子之桷,椓而砻之。卢红切 说文解字注 䃺也。下文云䃺者,石硙也。此云䃺也者,其引伸之义。谓以石䃺物曰砻也。今俗谓磨谷取米曰砻。从石。龙声。卢红切。九部。天子之桷。椓而砻之。椓当依类篇所引作斲。谷梁传,晋语,尚书大传,公羊何注皆作斲。可证。尚书大传曰。桷,天子斲其材而砻之。加密石焉。大夫达菱。士首本。庶人到加。郑云。砻,砺之也。密石,砥之也。菱,棱也。按棱者,谓斲其通体成棱。首本者,斲其首也。韦注晋语亦云。先粗砻之。加以密砥。是可证厉,厎之分?细矣。 ==相关乐器== 砻,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 历史悠久,起源于农民用以舂稻谷的一种长槽形器具。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静江(今桂林)民间,……屋角为大木槽。将食时,取禾舂于槽中,其声如僧寺之木鱼。女伴以意运杵成音韵,名曰舂堂。"后来,这种舂堂发展为庆贺年节和祈求丰收的舞蹈,砻也就成了专为舂堂舞伴奏的主要乐器。用龙眼木、榨木等整段坚硬原木挖制而成,外形为一长方形敞口木槽(图)。槽长20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槽壁厚6厘米,槽口朝上,槽下两端支有木制或铁制脚架。砻体做工精致,槽壁外侧还绘以各种花卉和图案纹饰。使用木制击棒撞击,每根击棒长150厘米,外形与乐杵有些相像,两端较粗,中间手握部分较细,直径只有5厘米。 演奏时,由八或十人(男女各半)分立砻的两侧,每人手执一根击棒,撞击槽底、内壁,或敲击槽边、外壁。发音响亮、铿锵有力,虽无固定音高,但由于敲击砻体部位的不同,在音高和音色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奏者还以棒互击,或交替击棒、击槽、击地,节奏清晰、明快,而砻的特色也就表现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奏变化上。多在节日或喜庆场合用于民间舞蹈《打砻舞》的伴奏,奏者边击边舞,乐舞结合,并有锣鼓参与伴奏,舞姿豪放粗犷,气氛热烈欢腾。<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7%A0%BB 砻],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