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5.2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礼部侍郎 的原始碼
←
礼部侍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礼部侍郎'' [[File:T01dfb3555d1cda4913.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7%A4%BC%E9%83%A8%E4%BE%8D%E9%83%8E&src=tab_baike&correct=%E7%A4%BC%E9%83%A8%E4%BE%8D%E9%83%8E&ancestor=list&cmsid=ba888be0c2df5ef9c9606406ed424523&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50d567aebc18d750ebe08377385fad39&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侍郎: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东汉在尚书台六曹各设尚书一人,下设侍郎,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被选入台者先称守尚书郎,一年后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礼部侍郎,中国古代官署,即礼部副长官。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礼部侍郎 || 解释 || 礼部副长官 |- | 属性 || 古官职 || 等级 || 正三品 |} == 礼部侍郎 == 魏以后尚书曹数增多,一尚书辖数曹,遂以郎官掌曹。明侍郎升至正三品,清侍郎升至从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隋文帝定制,以尚书省统六部,各部尚书下有侍郎数人,分掌本部下各部门,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司官。门下省之给事黄门侍郎及内史省(唐改中书省)之侍郎,则为主官之副,诸曹侍郎均改称郎。唐沿其制。 == 礼部 == 中国古代官署。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宣统三年(1911),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 参考文献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6234902.html?fr=iks&word=%C0%F1%B2%BF%CA%CC%C0%C9&ie=gbk 古代礼部侍郎的意思]</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礼部侍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