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54.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禹城 的原始碼
←
禹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 禹城</big> ''' |- | [[File:8788675jhgc.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2.baidu.com/feed/a9d3fd1f4134970aa9c61410605e27cda6865df6.jpeg?token=c9cc2802266872479a84d3364b62f949&s=F1849B5056455B4F0CA0FDD1030070B2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064835862413960&wfr=spider&for=pc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禹城 所属地区:山东省德州市 |} '''禹城市''',山东省县级市,[[德州市]]代管。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禹城县,1993年9月撤县设市。 山东省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徒骇河中游,地理位置:东经116°22′24″—116°44′56″,北纬36°40′32″—37°12′19″,南北长5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990.0平方公里。禹城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 禹城综合实力处于德州前列;是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连续3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同时,进入全国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实现“五榜共进”。<ref>[https://m.sohu.com/a/130572221_686883/?pvid=000115_3w_a 德州各区县楼房最新报价,禹城楼价比上年增长10.46%!附图)], </ref> =历史沿革= 据旧志载:远在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追念先王之恩德,将黄帝后裔分封到祝(现禹城、[[齐河]]、长清一带),名曰“祝国”,城址现长清县东北30里济南西郊的古城村。后郡称祝柯,春秋时诸侯“盟于祝柯”就在此地,自此出了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置县,改为祝柯县,县址依然。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称祝阿县,县址未搬迁。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县址由古城村迁至阿阳城(现禹城火车站杨城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祝阿县改名禹城,县址依然。唐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改祝阿县为禹城县。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为阻安史叛军,决黄河以阻,禹城被淹没,城址搬至迁善村(卧牛镇)。五代十国时沿唐制。金时属济南府。公元1130年(金天会八年),分治齐河县。元代禹城县属曹州。明、清时属济南府。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禹城县隶属山东省济南府。1913年属[[山东省]]德临道,次年改属东临道,1926年复属德临道,1928年起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1946年成立了“禹城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泺北行政专署。 1950年隶属德州专署。1956年改属聊城专署。1958年禹城县并入高唐县,隶属于[[聊城]]专署。1961年恢复禹城县建制,复属德州专署管辖,至1993年禹城撤县设市(县级),至今隶属关系未变更。1993年9月撤县设市。1993年9月9日,撤销禹城县,以原禹城县的行政区域设立禹城市(县级)。 =人口= 2018年,年末户籍人口54.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275人,出生率13.5‰;死亡人口3614人,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6.8‰,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 =民族宗教= 全市共有少数民族25个,包括回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藏族]]等。人口最多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十里望回族镇、房寺镇等乡镇(街道)。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信。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禹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