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5.1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緬街 (溫哥華) 的原始碼
←
緬街 (溫哥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緬街 '''<br><img src="https://vancouver.ca/images/cov/feature/main-street-protected-view-landing.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vancouver.ca/home-property-development/main-street-protected-view.aspx 圖片來自CITY OF VANCOUVER]</small> |} '''緬街'''([[英語]]:Main Street)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一條主要南北向街道,北起[[布勒内灣]]旁的濱海道,南至[[菲沙河]]北支流河岸。 ==走綫== 緬街北起[[:en:Port of Vancouver|溫哥華港]]的貨櫃碼頭,鄰近[[溫哥華市中心東端|市中心東端]]和[[煤氣鎮]]等歷史城區,往南與[[喜士定街]]交匯後穿過[[溫哥華華埠|華埠]],再與[[:en:Georgia Viaduct|佐治高架橋]]交匯。緬街此後往南延,途經[[:en:Pacific Central Station|太平洋中央鐵路站]]和[[:en:Main Street-Science World Station|緬街-科學世界]][[溫哥華架空列車|架空列車]]站後與總站大道交匯,再抵達[[快樂山]]。[[百老匯街 (溫哥華)|百老匯街]]以南的一段緬街佈滿商住樓宇;該帶過往主要是藍領階層的社區,但已逐步轉型成高檔消費區,並出現不少古玩店和咖啡室。 33街至41街的一段緬街主要為住宅區,而緬街在[[:en:Nat Bailey Stadium|納特·卑利體育館]]和[[伊利沙伯王后公園]]附近抵達其地理最高點。緬街在41街以南穿過[[:en:Sunset (Vancouver)|日落區]],而緬街夾49街一帶則是[[:en:Punjabi Market, Vancouver|旁遮普市場]]的心臟地帶,此為南亞裔社群在溫哥華的重鎮之一。此處以南的緬街再度恢復其住宅區特色,到東南海運大道(Southeast Marine Drive)的交界則再度出現商用建築,而海運大道以南至菲沙河岸的緬街兩旁則是工業用地。 ==歷史== 緬街的北端位於[[:en:Hastings Mill|喜士定木廠]]以西;該帶為現溫哥華市的發源地。溫哥華於1886年設市後,緬街與喜士定街交界處一帶成為溫市的中心地帶,當時的溫哥華中央圖書館(現[[卡内基社区中心]])和[[溫哥華市政廳|市政廳]]皆設於此處。然而,隨著市政機構和零售商戶在往後年間陸續撤離該區,市中心東端一落千丈,而緬街夾喜士定街也成為市中心東端毒品、娼妓和貧窮問題的代名詞。 緬街於百老匯街以北與[[:en:Kingsway (Vancouver)|京士威道]]交匯;京士威道前稱新西敏道,連帶緬街的舊稱也是西敏大道(Westminster Avenue)。西敏大道夾第9街(即現百老匯街)的商戶於20世紀初向市政府請求將該帶道路更名以營造繁華氣氛;西敏大道遂於1910年改稱緬街,並維持至今<ref name="Walker">{{Cite book| last = Walker | first = Elizabeth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 | title = Street Names of Vancouver | publisher = Vancouver Historical Society | date = 1999 | location = | pages = 74-75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0-9692378-7-1}}</ref>。 緬街過去曾被[[福溪 (溫哥華)|福溪]]分成兩段,並以一座[[開啟橋]]連接<ref>{{Cite book| last = Thirkell | first = Fred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 Scullion, Bob | title = Postcards from the past: Edwardian images of Greater Vancouver and the Fraser Valley | publisher = Heritage House Publishing Co | date = 1996 | location = | pages = [https://archive.org/details/postcardsfrompas0000thir/page/31 31] | url =https://archive.org/details/postcardsfrompas0000thir| doi = | id = | isbn = 9781895811230}}</ref>。隨著福溪的東端於1910至20年代被填成陸地,兩岸的緬街亦貫通起來,而開啟橋亦被拆卸。 對溫哥華社區的細分中,將 Main Street 視為 Mount Pleasant/Riley Park/Little Mountain 的南北線性混合體,這是一個連續的商業街實體(包括其東西周邊的 2-3 個住宅和工業街區)從前街一直到第 41 大道。它擁有美麗的大大小小的公園、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零售商店(其中許多是二手/老式)、少數藝術畫廊、大量新啤酒廠、好唱片店、一群有趣的獨立餐廳,經營著各種美食(包括24小時炸雞),優質的咖啡館/環聊,傳奇的現場音樂表演場地,賓果遊戲,發生的軍團,甚至是農貿市場。以其酷炫的因素、多樣性和腳踏實地的可訪問性而聞名,緬街——根據我們對它的現代邊界的估計——是溫哥華文化承諾的橫截面代表。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753 加拿大]]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緬街 (溫哥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