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55.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群体思维 的原始碼
←
群体思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8/d0d348c6f1fd404fb11b49110f9df4f8.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98723316_61674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群体思维'''是一个名词,属于特定的专用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114518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ref>》(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ref>[https://www.sohu.com/a/500696857_121089534?_trans_=000019_wzwza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f>,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群体思维是群体决策中的一种现象,是群体决策研究文献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是指这样一些情况,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也就是说:在群体就某一[[问题]]或事宜的提议发表意见时,有时会长时间处于集体沉默状态,没有人发表见解,而后人们又会一致通过。通常是组织内那些拥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主要成员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之所以会这样,因为群体成员感受到群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不愿表达不同见解。这时个体的观思辨及道德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这种情形下做出的群体决策往往都是不合理的失败的决策。当一个组织过分注重整体性,而不能持一种批评的态度来评价其决策及假设,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最初的群体思维理论是由Janis于1972年提出并于1977年和1982年进一步扩展的。他在1972年通过对一些执行问题解决任务的小群体行为的观察,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并将这些假设综合后称之为群体思维。随后,Janis运用群体思维概念解释了一些美国历史上失败的高层政治和军事决策事件,例如60年代的越南战争,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等。 预防或减少群体思维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群体决策时指定一位成员专门对其他人的论点提出质疑,对其他人的逻辑提出挑战,并提供一系列建设性批评意见。这种方法保证了群体决策时保持理性的、清晰的思路。另外一些用以防止群体思维的措施包括轮流引入新成员,邀请局外人参与,在最终决定前作一暂停,给成员的最后一个机会来确定并说出自己的保留意见等。 群体思维现象的表现 群体思维现象有多种症状表现: 1.群体成员把他们所作出假设的任何反对意见合理化。不管事实与他们的基本假设的冲突多么强烈,成员的行为都是继续强化这种假设。 2.对于那些时不时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或怀疑大家信奉的论据的人,群体成员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3.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4.好像存在一种无疑议错觉,如果某个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换句话说,缺席者就被看作是赞成者。 对历史上美国外交政策决策过程的研究表明,在不成功的政府决策中,这些症状处处可见,比如,1941年毫无准备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入侵北朝鲜事件,猪罗湾入侵事件和越南战争事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成功政策的群体决策过程中,看不到群体思维的这4个特征,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和马歇尔计划的形成。 对群体思维利与弊的分析 群体思维现象似乎与阿希的比较线段实验的结论完全一致。如果个人的观点与处于控制地位的大部分群体成员的观点不一致,在群体压力下,他就可能屈从、退缩或修正自己的真实感情或信念。 作为群体的一员,我们会发现,与群体保持一致,即成为群体中积极的一分子,比成为干扰力量对我们更有利,即使这种干扰对于改善群体决策效果是必须的。 所有的群体都容易受群体思维之害吗?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研究者们的注意力放在3个中介变量上:群体凝聚力、群体领导者的行为、与外部人员的隔离。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就这一点来说,所能作出的最有效的结论是: (1)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够带来更多信息,但这种群体是否不鼓励群体成员提出反对意见,尚难确定; (2)如果群体领导公正无私,鼓励群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更多的讨论; (3)群体领导在讨论初期,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做会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使群体很可能把这种方案作为最终的选择方案; (4) 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同的方案减少。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群体思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