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8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翠峦区 的原始碼
←
翠峦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翠峦区.jpeg|有框|右|<big>翠峦区(轮训工作 )</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2/dc2aa39caf884f2d8c05cbc30cc7108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0521918_21508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翠峦区''',翠峦区(翠峦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西部,小兴安岭南坡,北纬47°23′50″~47°59′10″、东经128°12′30″~128°44′50″。东接乌马河林业局,南邻铁力林业局,西与绥棱林业局接壤,北同友好林业局隔山相望。总面积1560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10年)。辖2个街道,2个林场、6个经营所:向阳街道、曙光街道、解放经营所、昆仑气林场、开源河林场、么河经营所、冲锋经营所、翠峦河经营所、抚育河经营所、尖山河经营所。区[[政府]]驻曙光街道。 ==历史沿革== 翠峦区名源于驻地名,因过去[[森林]]茂密、山峦翠绿而得名。1928年国民政府废道,隶属三江省汤原县。东北沦陷后,始有游猎人员进山采集山果、药材及狩猎,称“伊松甸子”。1942年伪三江省修建南岔到伊松甸子铁路,翌年修建[[火车站]],取名翠峦站。1945年东北光复后,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第五区)。 1948年4月,成立翠峦流送作业所。1949年6月,成立翠峦林务所。1950年,改称翠峦森工分局。1952年10月,划归伊春县第四区管辖,翌年春设置翠峦镇。1953年7月,改称翠峦森林工业局。1956年10月,建立翠峦林管区。1957年伊春撤县设市后,设立市辖翠峦区。1958年11月,翠峦森工局和林管区合并,4月改称翠峦林业局,10月成立翠峦[[人民公社]]。 1964年8月,翠峦区人民委员会与翠峦林业局合并,实行“政企合一”<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87e220100dm2i.html 政企合一解决了什么],新浪博客,2009-06-04</ref>管理体制,隶属伊春特区。1967年改隶伊春市,为市辖区;年7月14日,成立翠峦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恢复翠峦林业局党委。1980年9月22日,撤销翠峦区革命委员会,恢复翠峦区[[人民政府]]至今。 1992年末,翠峦区位于伊春市境西部,东与乌马河区相连,东南与铁力市接壤,西南与庆安县毗邻,西与绥棱县分界,北抵友好区。是伊翠铁路的终点。全区总面积1560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8万人;满<ref>[https://www.sohu.com/a/239206326_99944559 民族图腾——满族 ],搜狐,2018-07-04 </ref>、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辖翠中、翠东、铁南、西山4个[[街道]]。区政府和翠峦林业局驻地翠峦街,距市区中心20千米。(本段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翠峦区总[[人口]]49706人,其中:曙光街道12570人,向阳街道10998人,西山街道10318人,东升街道7074人,解放街道1158人,昆仑气街道1034人,开源河街道749人,么河街道1750人,冲锋街道998人,翠峦河街道730人,抚育河街道817人,铅锌矿街道604人,尖山河街道906人。 2004年,全区辖两个街道办事处,22个居民委。 ==视频== ===<center> 翠峦区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伊春市翠峦区</center> <center>{{#iDisplay:d06113ar25y|560|390|qq}}</center> <center>追梦人——翠峦区</center> <center>{{#iDisplay:k0895yec3ah|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翠峦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