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3.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耿宝昌 的原始碼
←
耿宝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耿宝昌</big> ''' |- |[[File:耿宝昌.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耿宝昌 出生日期: 1922年 主要成就: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出生地: 北京 祖 籍: 河北束鹿(今辛集市) 研究方向: 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 |} '''耿宝昌''',男,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河北省直接管辖),[[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 耿先生与冯先铭先生同为[[中国]]水下考古发起人。对丝绸之路作了详尽的考察。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22件捐献故宫博物院。<ref>[https://www.sohu.com/a/219281091_99907217 耿宝昌,祖籍辛集,被称为“中国瓷器鉴定第一人” ],搜狐 , 2018-01-27</ref> ==个人经历== 耿宝昌是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 1936年在北京“敦华斋”做学徒,1946年自己开了一家“振华斋”古玩铺。 1956年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历任修整组技工、副研究员、研究员,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为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 1960年毕业于文化部六联干部学校。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80多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1966年始,先后应邀到文化部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扬州与泰安培训中心任教;任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兼职教授;受聘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和马来西亚中央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1973年始,多次出国,赴法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荷兰、葡萄牙、比利时、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考察、鉴定和学术交流。专著《[[明清瓷器鉴定]]》上下两册,主编《[[中国鼻烟壶珍赏]]》《[[中国文物精华·陶瓷卷]]》《[[中国美术大全·元明清陶瓷]]》《[[中国陶瓷图典]]》《[[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故宫博物院藏珍·青花釉里红三卷本及紫砂卷]]》《[[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发表中外陶瓷文章60余篇。 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80多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为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座右铭:克己奉公 工作信条:活到老,学到老 最难忘的工作经历:新中国首次文物对外交流 最大的愿望和理想:中国有更多德智兼备的[[陶瓷]]学术专家 最满意的成果:培养人才的成效得到公认 个人爱好:书法、[[戏曲]] 半世纪故宫人生: 从学徒到大师 对于1936年第一次来故宫参观,耿宝昌的记忆似乎就像这床上雕刻的花纹一样清晰。“那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当时正是[[春天]],故宫里非常残破,到处是草和垃圾。门票是一块大洋。”耿宝昌至今对当时在钟表馆看到的一个“可以在一块板子上滚动的”钟表记忆犹新。20年后他来到故宫工作,“那个东西还在那里”。1936年到1945年10年间,耿宝昌在孙瀛洲先生于东四南大街开的古玩店敦华斋内当学徒。10年出师后,耿宝昌开了自己的古玩店“振华斋”,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后,他在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先生相熟的师父孙瀛洲先生的[[介绍]]下,在故宫招收文物人员时进入故宫工作,开始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故宫人生涯。“1956年,故宫老院长吴仲超为了故宫的工作,广泛从社会上招募文物人才。我的铺子当时也停了。当时故宫待遇还不错。我记得一下子就招来十几个人,都是旧[[社会]]文物行业的从业人员。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和装裱各个门类都有。”当时正是故宫的大调整时期,与今天的整理不一样,耿宝昌他们从故宫各殿各角落开始搜集整理了几大类藏品,并设立专库。有趣的是,耿宝昌的师父[[孙瀛洲]]先生在同一年也进入故宫工作,作为故宫的研究员。 投身文物行业70多年来,耿宝昌眼见中国陶瓷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变化。“过去瓷器在中国人心目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说起过去故宫对外展示馆藏瓷器时,耿宝昌印象深刻:“当年的观众一看,又是破瓷器,连(展厅)门槛都不进。随着中国古瓷器价格的迅速升值,观众对于故宫馆藏瓷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一有馆藏珍品瓷器展,展厅内的人多得挤不动。”故宫100多万件[[藏品]],瓷器和书画就各占三分之一。“旧社会青铜器价格高,后来书画价格高,[[瓷器]]的价格涨了上来。但是与书画相比,瓷器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对于故宫所藏的众多瓷器,耿宝昌自言50多年来连看带动手,很多都有[[印象]]。“那时候没有电脑,比如说到某件瓷器,你必须知道在哪里。故宫藏品中36万件瓷器,耿宝昌虽然摸了几十年,但却谦虚地自言“有些认识”。“其实对于瓷器的鉴别,没有那么高深。就像大夫瞧病一样,有些一看也就知道。”今天的人会更多地从经济角度看待一件文物,但回首70多年的[[文物]]生涯,耿宝昌感叹自己开古玩店的生涯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享受”。不论金钱和价值,只看艺术和历史。正如在所有的[[中国]]瓷器中,虽然近年有元青花和明斗彩的火爆,但耿宝昌言谈最喜欢的是宋代的素色瓷。那是一种文人的审美情趣,“比如天青色的钧窑,非常地雅致”。 从1956年第一次来到故宫到今天,耿宝昌与故宫的渊源有56年之久。按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来故宫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耿宝昌历数故宫内长寿的大师不止一人:王世襄先生、徐邦达先生、朱家溍先生。故宫内养心殿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些国宝级泰斗似乎都领悟了其中[[真谛]],皆于无欲中有所追求。 ==个人成就== 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 ,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共同的规律。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辨析。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对于明清两代各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以辨别真伪。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 [[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漫谈龙泉窑]]》 耿宝昌 《[[紫禁城]]》 2019年07期 《[[宋代哥窑瓷器赏鉴]]》 耿宝昌 《[[紫禁城]]》 2017年12期 《[[明弘治、正德朝瓷器的赏与鉴]]》 耿宝昌 《[[紫禁城]]》 2017年07期 《[[明成化景德镇窑瓷器的赏与鉴]]》 耿宝昌 《[[紫禁城]]》 2016年11期 《[[探寻汝窑]]》 耿宝昌 《[[紫禁城]]》 2015年11期 《[[略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资料收藏]]》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古陶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2007年 《[[耿宝昌先生说瓷]]》 耿宝昌 王光尧 《[[紫禁城]]》 2006年1期 《[[复议宋官窑青瓷]]》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年2期 《[[耄耋之年忆恩师]]》 耿宝昌 《[[故宫网站]]》 2003年8月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耿宝昌 冯小琦 2002年 《[[故宫藏明初青花瓷]]》 耿宝昌 2002年 《[[缅怀九庵学兄]]》 耿宝昌 《[[收藏家]]》 1999年6期 《[[蒋祈与唐英]]》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9年1期 《[[中国文物图典]]》 耿宝昌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 耿宝昌 《[[收藏家]]》 1996年2期 《[[越南瓷器的造型与特征]]》 耿宝昌 《[[收藏家]]》 1996年 《[[明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 耿宝昌 《[[收藏家]]》 1996年 《[[越窑“秘色瓷”琐谈]]》 耿宝昌 《[[文博]]》 1995年6期 《[[宋代哥窑辨析——兼议历代仿哥窑]]》 耿宝昌 建院七十周年特刊 1995年10月 《[[近三十年来元明清瓷器研究纵横谈]]》 耿宝昌 《[[故宫建院70周年纪念论文集]]》 1995年 《[[再谈元代五色戗金瓷]]》 耿宝昌 《[[中国文物报]]》 1994年8月28日 《[[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陶瓷卷]]》 耿宝昌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3年 《[[中国珍贵鼻烟壶]]》 耿宝昌 香港三联书店 1993年 《[[元代青花鉴定要领]]》 耿宝昌 《[[中华文物学会]]》年刊(台北) 1993年 《[[蒋祈和唐英]]》 耿宝昌 《[[景德镇陶瓷]]》 1991年2期 《[[蒋祈和唐英]]》 耿宝昌 《[[景德镇陶瓷]]》 1991年1期 《[[谈议宋官窑青瓷]]》 耿宝昌 《[[中华文物学会]]》年刊(台北) 1991年 《[[对日本陶瓷的初步探讨]]》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6年1期 《[[从汝窑樽谈起汝窑]]》 耿宝昌 《[[博物馆研究]]》 1985年 《[[雍正期的景德镇五彩瓷器]]》 耿宝昌 《[[景德镇陶瓷]]》 1984年12期 《[[雍正粉彩蟠桃天球瓶]]》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4年1期 《[[宣德青花罐]]》 耿宝昌 《[[紫禁城]]》 1983年5期 《[[北朝黄釉四繫罐]]》 耿宝昌 《[[紫禁城]]》 1982年3期 《[[谈唐英款的瓷器及其它]]》 耿宝昌 《[[景德镇陶瓷]]》 1982年2期 《[[宣德红釉菱花式洗与成化斗彩高士杯]]》 耿宝昌 《[[文物]]》 1980年2期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o0831nps8vy|480|270|qq}} <center>【鉴定战争】第8集:耿宝昌先生的无奈1</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教授]]
返回「
耿宝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