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05.1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的原始碼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big>'''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419%2F104767dbj00ralc7i004nd000v900ku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BO8MVU05159GSR.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拥有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行使次数: 282次(截止2019年3月22日) 类型: 权力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又被称为或者一票否决权(参考[[否决权]]),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各自拥有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的否决权 ,即使该决议获大部分成员国支持,常任理事国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会的决议无效。否决权并不妨碍程序上的运作,故此,就算议案很可能被否决,安理会仍可对该议案进行讨论。当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即行使了否决权;但若常任理事国于[[投票]]时缺席或投[[弃权票]],则不视为否决。<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BO8MVU05159GSR.html 联合国大会将辩论 减少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 五国各多少次?]网易</ref> == 概况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是为了保障联合国创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的权益而设立。《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明确规定"否决权",但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即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通常被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1946年2月16日,[[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反对票]]。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于安理会会议离席,以图妨碍安理会通过任何决议。虽然宪章上有明文规定,但苏联此举却被视为无约束力的缺席。此后,所有缺席和弃权票都不视为否决,故此常任理事国可以弃权而非否决来表达对议案的不满。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使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 == 相关规定 == 联合国宪章第27条 "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 历史 == 1944年的联合国成立会议上,通过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国]]、[[法国]]应当成为常任理事国。 当时法国已战败,被纳粹德国占领,但其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地位、[[殖民]]力量和参与盟军活动的自由法国使法国与其余四国享有同等地位,而且当时英国积极为法国争取联合国的常任理事资格,用以对抗苏联。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取代退出联合国的"中华民国"政府的中国代表权,继承其所有权力。 1991年12月27日,[[俄罗斯]]在联合国取代苏联,继承其所有权利。 == 否决权的行使 ==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公开会议上所投的否决票 统计,历史上大部分的否决权都是由苏联所行使。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是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随着俄罗斯的复苏,在叙利亚问题上与美国相左,再度成为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2011年以来,仅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就投了多达12次否决票。 直至2019年3月22日,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公开会议上所投的否决票统计,5个常任理事国共行使282次否决权(不含安理会在推荐联合国秘书长时的摸底投票) : 苏联/俄罗斯:133次(苏联为110次、俄罗斯联邦23次) 美国:81次 英国:34次 法国:20次 中国:14次("中华民国"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13次) '''俄罗斯/苏联''' 在联合国成立早期,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及后来的[[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曾多次投反对票,故此他又被称为"摇头先生"。事实上,历史上近半数的否决权的是由苏联行使的──在首10年就行使了80次(据联合国安理会官网数据记录) 。莫洛托夫不断否决接纳新成员国,以报复美国拒绝接纳苏联的盟国。苏联解体后,继承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俄罗斯仅小量行使其否决权。 '''美国''' 美国于1970年首次就罗德西亚危机行使否决权,并于1972年单独行使否决权,以阻挠制裁[[以色列]]的议案通过。自那时起,美国成为最常行使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主要用于否决批评以色列的议案(参见内格罗蓬特主义)。这也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经常起磨擦的原因,从美国于2003年发动未获联合国授权的美伊战争可见。 '''中国''' 自1946年至1971年,安理会的中国席位都是由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只在1955年12月13日行使了一次否决权,以阻止蒙古加入联合国,因"中华民国"宣称蒙古为中国之一部分。直至1960年,苏联宣称若蒙古不获接纳成为会员国,它会阻止所有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中华民国政府"没有参加投票。 自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华民国"于安理会的议席后,它第一次行使否决权是于1972年8月25日,以阻止孟加拉加入联合国。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鉴于当时印度军队未撤出东[[巴基斯坦]],且巴基斯坦并未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投票反对肢解一个[[主权国家]]。 1955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否决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联合国。 1972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 1972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三国反对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的修正案草案。 199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 1999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半年的决议草案,因为该国曾频繁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建交断交。 2007年1月12日,中国否决了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 2008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英国提出的关于[[津巴布韦]]问题决议草案。 2011年10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2012年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法国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2012年7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英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2014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2016年12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当天对关于叙利亚阿勒颇人道局势的决议进行投票,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与中国行使否决权,决议未能获得通过。 2017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2月28日就向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实施制裁投票。中国和俄罗斯再次"双否"了这份草案。在针对叙利亚的问题上,俄罗斯已经第七次投否决票;中国则是第六次。 201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决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委内瑞拉问题决议草案。 中国为五个安理会成员国之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 '''法国''' 法国不常行使其否决权。它在1976年否决承认科摩罗对马约特岛的主权,因当时该岛居民公投是否对脱离法国管治。2003年法国威胁美国否决有关美国入侵伊拉克的1441号决议,法、美两国因此起磨擦;而巴黎由于跟华盛顿和伦敦在此议题上交恶,遂站向北京与莫斯科一边。 '''英国''' 1956年,英国曾与法国联手否决美国要求两国自第二次中东战争撤兵的议案。但是,当美国依据联合国大会377号决议召开紧急会议,并通过撤兵决议后,两国便答应撤军。英国也曾就罗德西亚独立问题上行使否决权。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