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1.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肖洛霍夫 的原始碼
←
肖洛霍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 外文名 = 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 图像 = [[File:20140731153044-985924703.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41796/cut-20140731153057-1947508398.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4244598&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40731%2F20140731153044-985924703.jpg&type=1#simple_0来自搜狗百科网]]] | 图像说明 =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center | 出生日期 = 1905年 | 出生地点 = 苏联 | 逝世日期 = 1984年 | 国籍 = 苏联 | 职业 = 作家 | 知名作品 = [[《静静的顿河》]]<br> 《一个人的遭遇》 <br>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米哈依尔•肖洛霍夫</big>''' (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1984),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ref>[http://www.ivoix.cn/wenxue/daudio-5381.html ]龙音阁</ref>。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p style="text-indent:2em;">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尤其是[[《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难寻之事。<ref>[http://news.cri.cn/gb/3321/2005/05/24/421%40558157.htm ]国际在线</ref>。 [[File:Mmmmmmmmmmm.jpg|缩略图|right|[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3%80%8A%E9%9D%99%E9%9D%99%E7%9A%84%E9%A1%BF%E6%B2%B3%E3%80%8B%20%E5%9B%BE%E7%89%87&hs=2&pn=5&spn=0&di=393163724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e=utf-8&oe=utf-8&cl=2&lm=-1&cs=3095680802%2C3205828089&os=35273296%2C1168350225&simid=3339615235%2C135022206&adpicid=0&lpn=0&ln=30&fr=ala&fm=&sme=&cg=&bdtype=0&oriquery=%E3%80%8A%E9%9D%99%E9%9D%99%E7%9A%84%E9%A1%BF%E6%B2%B3%E3%80%8B%20%E5%9B%BE%E7%89%87&objurl=http%3A%2F%2Fd8.yihaodianimg.com%2FN05%2FM0B%2FD8%2F05%2FCgQI0lQfDX-AJDcBAACWAS3fXmI99000_600x6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ytiw51twg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n0d909dn&gsm=0&islist=&querylist= 来自百度网]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770932557&di=b8fadf4684e8ecac0072b11a77f6c620&imgtype=0&src=http%3A%2F%2Fd8.yihaodianimg.com%2FN05%2FM0B%2FD8%2F05%2FCgQI0lQfDX-AJDcBAACWAS3fXmI99000_600x600.jpg原图链接 ]]]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1905年5月24日生于维申斯克省的顿斯科伊军屯的克鲁日林村(今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区)的农民家庭,年轻时当雇工,后来做过商店店员和磨坊经理,十月革命后担任苏维埃政权下粮食部门的职员。他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度过,青少年时期广泛的社会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 style="text-indent:2em;">1914年肖洛霍夫先是被送往莫斯科,后来又回到哥萨克村里上学。1922年,肖洛霍夫去[[莫斯科]],加入了"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并参加了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3-1924年间在[[《青年真理报》]]上登载了他的三篇杂文《考验》、《三》、《钦差》和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职业作家。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出版。1925年他们回到了顿河地区定居。经过14年的时间终于完成《静静的顿河》,这一部巨著的发表使肖洛霍夫声名鹊起。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肖洛霍夫见到了斯大林,在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写出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于1960年最后完成全书,获得1960年度[[列宁]]奖金。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肖洛霍夫成为一名正式的苏共党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10月罗斯托夫州安全部门罗织肖洛霍夫组织哥萨克暴动的罪名,并派人到肖洛霍夫那里卧底,要将他逮捕,置之死地。肖洛霍夫得到消息后,逃到莫斯科,求见[[斯大林]]才幸免罹难。 在30年代,肖洛霍夫的国际声誉逐渐上升,他在文学界为党所做的政治工作使他得以崛起。 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上过前线,写了许多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揭露[[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罪行,歌颂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枕和英雄功绩,如《学会仇恨》等。 195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又译《人的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斯大林死后,肖洛霍夫逐渐成为苏联文学界的元老,他接受过各种奖励,给文学社团和学校团体作过报告,他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他的描写[[顿河]][[哥萨克人]]的小说也一直被列为学校的教科书。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到1960年,肖洛霍夫的八卷本全集在苏联出版,此后的各卷也陆续发行。1984年肖洛霍夫全集的英译新版本问世。 <p style="text-indent:2em;">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其他多种荣誉。 <p style="text-indent:2em;">1984年肖洛霍夫在他的出生地克鲁齐林诺村去世。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其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后总统下令财政部筹款,以50万美元购得,目前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 == 主要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p style="text-indent:2em;">《考验》,《钦差》,《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他们为祖国而战》 == 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二十年代末,肖洛霍夫的作品首先被鲁迅注意到,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在[[《十月》]]杂志上发表,第二年鲁迅先生便约请贺非翻译,并亲自校订,还撰写了后记。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尤其是《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难寻之事。肖洛霍夫对中国作家影响颇深。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客观真实的创作原则、关注普通人命运的创作立场、魅力无穷的人性刻画以及魂牵梦萦的乡土情结。中国作家在吸收和借鉴肖洛霍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还继承了本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ref>[http://news.cri.cn/gb/3321/2005/05/24/421%40558157.htm ]国际在线</ref>。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从艺术成就来看,东、西方两个世界的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在1931年看完了《静静的顿河》第三部手稿后,认为:"肖洛霍夫非常有才能,他可以造就成为一个优秀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这样说过:"肖洛霍夫有着怎样巨大神奇的吸引人的力量啊。可以直率坦白地说,当你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真正的创作上的忌妒心情,真想偷走许多东西。"康•米•西蒙诺夫则认为: "有这样一些作家,如果不读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某一国家的当代文学得出明确的概念。我们就有几位这样作家。肖洛霍夫便是其中之一。<ref>[http://news.cri.cn/gb/3321/2005/05/24/421%40558157.htm ]国际在线</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苏联作家新的优秀作品,例如肖洛霍夫的作品,是同上一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联系的,这个传统体现了俄国艺术的实质,而以肖洛霍夫为代表的苏维埃文学使这个伟大传统的特点为之一新。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非常喜欢俄国文学。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肖洛霍夫。"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肖洛霍夫的书"一旦读起来,就会爱不释手"。鲁迅也盛赞肖洛霍夫的作品: "风物既殊,人情复异,写法又明朗简洁,绝无旧文人描头画角、婉转抑扬的恶习,华斯珂普所说的,充满着原动力的新文学的大概,已灼然可以窥见。<ref>[http://news.cri.cn/gb/3321/2005/05/24/421%40558157.htm ]国际在线</ref>。 <p style="text-indent:2em;">苏联批评家[[尤•鲁金]]说:"肖洛霍夫永远充满着对人的爱⋯⋯他的心灵是向人的一切痛苦和所有能够把人变成大写字母的'人'的美好东西敞开着的。"所以求善是肖洛霍夫艺术活动的目的和理想,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用美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去表现真和善,实现真善美的统一。<ref>[http://news.cri.cn/gb/3321/2005/05/24/421%40558157.htm ]国际在线</ref>。 <p style="text-indent:2em;">肖洛霍夫是苏维埃文学史上极其独特的现象--他作为极具争议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世纪末,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动荡不已,波及文坛,殃及肖洛霍夫。在文学圈内一部分人出现了将肖洛霍夫妖魔化的苗头,更多的人则误解或曲解肖洛霍夫、曲解他的作品。有人将肖洛霍夫称为"斯大林分子",有人要追究肖洛霍夫在道德和艺术上堕落的原因。有人认定,在创作《被开垦的处女地》的过程中肖洛霍夫落入了"跟真理作对,跟良心作对"的痛苦境地。更广泛流传(在世界范围内)的,则是《静静的顿河》不是肖洛霍夫所作,他是剽窃者之类的传言。<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6-01-10/23184.html ]中国作家网</ref>。 == 外部链接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肖洛霍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