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95.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自強隧道 (花蓮縣) 的原始碼
←
自強隧道 (花蓮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自強隧道 (花蓮縣) </p> |- |<center><img src="https://ws.hl.gov.tw/001/Upload/422/attachment/9481/442/168423445.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臺鐵舞鶴段第一代自強隧道北口<br>[https://www.juisui.gov.tw/cp.aspx?n=1745 圖片來自花蓮縣瑞穗鄉公所] <br> '''隸屬''' 台灣鐵路管理局<br> '''地點''' 花蓮縣瑞穗鄉<br> '''起點''' 瑞穗車站<br> '''終點''' 三民車站<br> '''鐵路系統''' 臺東線<br></small> |} </div> '''自強隧道'''位於[[臺灣]][[花蓮縣]][[瑞穗鄉]],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舞鶴號誌站]]至[[三民車站]]之間的[[鐵路隧道]]。隧道穿過[[舞鶴台地]]下方。 第一代自強隧道:民國74年(西元1985年)啟用之單線隧道,由原自強一號、二號隧道連結而成,合併後全長2,899公尺。在西側另有更早年代使用的鐵路隧道[[掃叭隧道]]。 第二代新自強隧道西正線於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9月26日啟用,東正線於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7月10日啟用,全長2,676公尺。 ==第一代自強隧道== 第一代自強隧道為[[臺東線拓寬工程]]時新建之隧道,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月1日啟用,由「自強一號隧道」及「自強二號隧道」連結構成,二隧道原長度分別為2,750公尺、90公尺,合併後全長2,899公尺。 自強一號隧道施工期間原名[[舞鶴隧道]]。自強一號隧道、自強二號隧道原各自獨立,後為防止落石而於兩隧道之間施做加蓋結構,將之合併為單一隧道,目前原一號隧道北口及二號隧道南口之標示均已改為「自強隧道」。 === 興建及施工 === 臺東線拓寬工程前的舊臺東線經由掃叭隧道穿越舞鶴台地,因掃叭隧道兩端引道線形不良,[[坡度]]陡且曲線多,不利列車運行,且隧道有漏水問題,故決定於拓寬工程時另行新建自強一號、二號隧道,以取代掃叭隧道之[[迂迴]]路線。 隧道由[[榮工處]]承包,再轉承包一部分給日商[[華熊營造]]。 本工程於民國68年(西元1979年)3月起開鑿,由於當地地質條件不佳,開挖不久即遭遇沉泥段,發生與掃叭隧道相似困境,工程一度受阻。最初試圖以「迂迴導坑法」克服成效不佳,後來在[[西德]]顧問建議下,自國外引進「[[新奧工法]]」才成功解決難題。 又因工程艱鉅而進度拖延,導致民國71年(西元1982年)6月臺東線拓寬工程通車時,自強一號隧道尚未完工,只能先在掃叭隧道鋪設1067毫米軌距的鐵軌,並降挖增加隧道淨空,暫時供1067毫米軌距列車通行。 民國73年(西元1984年)10月17日,自強一號隧道全線貫通,隨後於同年12月28日與掃叭隧道完成軌道[[切換]],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月1日啟用通車,同年7月正式完工。 自啟用通車後,掃叭隧道也隨之停駛。自強一號隧道在該次工程中是歷時最久的,亦是當時東線鐵路十二座隧道中最長的一座隧道。 自強一號隧道完工後,於北側[[舞鶴車站]]旁設置「[[東線鐵路拓寬工程殉職人員紀念碑]]」,紀念殉職的六名人員。 === 電氣化及停用 === [[臺東線電氣化]]時,因第一代自強隧道為單線且淨空不足,決定於西側另建雙線隧道(第二代自強隧道)。 然而第二代隧道同樣因地質問題無法如期配合電氣化於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6月以前完工通車,因此於第一代隧道頂部加設[[架空電車線]],暫供電氣化列車通行。 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9月25日深夜辦理第二代新自強隧道切換後,本隧道連同舞鶴號誌站停用。 == 第二代自強隧道 == 第二代自強隧道於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9月26日啟用,全長2,676公尺。全線為[[雙軌]]電氣化淨空。 === 興建及施工 === 第二代自強隧道為「[[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計畫]]」改善項目之一,舞鶴至三民間原有之第一代自強隧道為單線隧道且淨空不足,於施作電氣化時將難以維持營運,故須新建符合標準之雙軌隧道。工程由[[福清營造]]承包,並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12月4日動工。 第二代自強隧道通過沉泥層及板、礫岩交界的[[複合式]]地質,極具施工困難度與危險性,第二代自強隧道路線在第一代自強隧道西側處平行布設,施工方法以[[鑽掘工法]]為主。最初規劃時隧道總長度達3,075公尺,後於細部設計時考量先前第一代自強隧道遭遇沉泥段之經驗,將整體線形再向西調整,同時提高曲線半徑並且縮短隧道長度至2676公尺。 本隧道動工後遭遇類似第一代隧道之困難,參酌世界隧道案例,並邀請隧道專家學者進行諮詢,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東部工程處、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擬訂定新的施工方法,包括[[中導坑開挖]](國內首次採用)、[[開挖面預加固]](國內首次採用[[玻璃纖維灌漿管]])、複合式灌漿及[[短台階降挖]](國內首次採用)等對策,成功突破沉泥層。民國104年(西元2015年)10月20日第二代自強隧道全線貫通<ref>[http://www.taiwanhot.net/?p=499436 花東鐵路最瓶頸路段 新自強隧道歷時7年貫通],台灣好新聞,2017/09/26</ref> 。 於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9月25日深夜至26日清晨辦理路線切換,第二代自強隧道[[西正線]]先行通車啟用,同時停用舊線上之[[舞鶴號誌站]]以及舊[[第二紅葉溪橋]]。 東正線亦於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7月10日啟用,目前隧道之雙向軌道已通車。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自強隧道 (花蓮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