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3.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范蜀公挽诗·荆舒昔未惩 的原始碼
←
范蜀公挽诗·荆舒昔未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ales.mafengwo.net/mfs/s15/M00/C9/3A/CoUBGV5czNmADvb0AAXWnSv9UM008.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440x26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440x260%2Fquality%2F1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mafengwo.cn/sales/8009355.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small> |} 《'''范蜀公挽诗·荆舒昔未惩'''》是[[北宋]][[文学家]]李廌的作品之一。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所著除文集外,有《师友谈记》十卷、《德隅堂画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 <center>范蜀公挽诗·荆舒昔未惩</center> {{Cquote| 荆舒昔未惩,抗疏誓身争。 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 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 岂恋三台近,全无万世清。 |[北宋]李廌}} ==苏门六君子== 李廌的父亲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元丰四年(1081),苏轼谪贬[[黄州]]。23岁的李廌与苏轼书信往来数月后,带着对苏轼的仰慕与尊重,专程赴黄州拜谒苏轼,贽文求知。苏轼阅读后,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他的文章“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他拍着李廌的背说:“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李廌再拜受教。因受苏轼赏识,故李廌与[[秦观]]、[[黄庭坚]]、张耒<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a1a03af576b7.aspx 张耒简介],古诗文网</ref>。、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时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主要作品== 李廌才气横溢,诗文并著。他的诗多以山水、行旅、酬赠、题画为内容,诗风雄健奇丽,七古和[[七绝]]<ref>[https://page.om.qq.com/page/O9VVEgbKd4JCLRe23YEZ2qgQ0 七绝和七律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字数],腾讯网,2019-07-31</ref>尤为出色。散文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颇具逻辑性。李廌有《济南集》20卷,当时又名《月岩集》,已佚。今本《济南集》,是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共8卷,其中诗赋5卷,文3卷。 ==视频== ===<center> 范蜀公挽诗·荆舒昔未惩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宋代文学补遗知识点回顾与作业讲解</center> <center>{{#iDisplay:w0966knrznw|560|390|qq}}</center> <center>【10.15】唐代文学与宋代文化基因</center> <center>{{#iDisplay:p0745ic7udo|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范蜀公挽诗·荆舒昔未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