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1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蒲台县 的原始碼
←
蒲台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蒲台县 </big> ''' |- | [[File:6564tyhgcn.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club2.autoimg.cn%2Falbum%2Fg28%2FM00%2F09%2F3F%2Fuserphotos%2F2020%2F11%2F29%2F10%2F500_ChwFkl_DDEaAeQ_sAA56qYT5tA0333.jpg&refer=http%3A%2F%2Fclub2.auto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3092080&t=85c08b339c76a44a712032dc21ec5646 原图链接][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owner/51267bc15cb60d98/92066321-1.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蒲台县 建制时间: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 |} '''蒲台县'''始设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销于1956年3月。蒲台县的前身为[[汉武帝]]时期的湿沃县,有2100多年的历史。《[[蒲台县志]]》载:"邑境汉武帝间置湿沃县;新莽时改延亭县,后复名;随改蒲台县。"据传,[[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寻长生不老药,一去不归,"始皇东巡至海,萦蒲系马,筑台望焉。"此台世称"秦台"(今滨城区滨北镇以东十余里处),因台周遍蒲草又称"蒲台",故蒲台县而得名。<ref>[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owner/51267bc15cb60d98/92066321-1.html 岁月的风云,周末游蒲园!(附图)], </ref> =历史沿革= 隋朝,属[[渤海郡]]。唐初属淄州,贞观六年(632年)省入高苑县。次年复置,景龙元年(707年)改属棣州,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属滨州。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废蒲台县,地入[[渤海]]。金复置蒲台县,仍属[[滨州]]。元中统三年(1262年)以滨州与棣州合并,置滨棣路,蒲台县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年)还属滨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武定府。1913年废止府州制,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5年10月属武定道。1950年5月属惠民专区。1956年3月,蒲台县并入博兴。 =旧城概况= 蒲台县境东西长70里,南北宽37里,西南至济南府300里,西北至京师700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辖村庄358个,分五路管理。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设五乡:西南路(仁乡)领庄58个;南路(义乡)领庄53个;东南路(礼乡)领庄44个;东路(智乡)领庄107个;东北路(信乡)领庄96个。" 蒲城始建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城内设十字街,外设四关。"明成化二年(1466年)知县孙通增固城,墙周三里一百七十八步,高两丈九尺,厚两丈,池阔两丈,深丈余。[[正德]]五年(1510年)增修四门,双城门称瓮城,皆有楼,并建角楼四座。"明代曾因出生于蒲城西关的唐赛儿举义,西关被明军铲平,从此,成了一座独特的"三关城"。后又相继城内建设:"城西建有社稷坛、城西南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坛、东门外有先农坛、东北有历坛、[[城隍庙]]在城内东南。还有八蜡庙、文昌庙、马神庙;北关北极阁更为壮观。""知县署在北街,防汛署在南关。1855年为防水患,筑有周长十里的护城堰,堰内包括马庙、李庄、金卜三庄。"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蒲台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