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6.1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西营盘 的原始碼
←
西营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西營盤'''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nigi33kimo/1504245292-75457870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igi33kimo.pixnet.net/blog/post/117578527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西營盤'''('''Sai Ying Pun''')為一山城,位於[[香港島]][[中西區 (香港)|中西區]]西部,與[[半山區]]及[[中環|中]][[上環]]相鄰,是[[香港]]及[[西環]]最早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歷史悠久,其後政府於[[石塘咀]]填海開發[[堅尼地城]]<ref>{{Cite web|title=西環歷史|url=https://app4.rthk.hk/special/elderly/upload_media/pdf/20200224145400_1121818723.pdf|access-date=2021-08-19|language=中文}}</ref>。 [[香港開埠]]前,英軍登陸[[水坑口|佔領角]](Possession Point)以西的[[西角]](West Point)一帶築軍營,故名「西營盤」。西營盤見證香港自開埠以來的歷史、展現華洋雜處的特色。北以[[般咸道]]為界,及至[[維多利亞港]]岸,東接上環,西至[[石塘咀]],即大約[[嘉安街]]至[[威利麻街]]一帶。 ==歷史== ===開埠初期=== 一八四一年一月廿六日英軍登陸西營盤,是為現時[[水坑口街]],到處荒蕪一片。時年五月,據《香港憲報》公布的人口統計,當時西營盤約有7,450人。<ref>{{Cite web|title=《中國叢報》中1841年香港島人口統計|url=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2/%E3%80%8A%E4%B8%AD%E5%9C%8B%E5%8F%A2%E5%A0%B1%E3%80%8B%E9%A6%99%E6%B8%AF%E5%B3%B6%E4%BA%BA%E5%8F%A3%E7%B5%B1%E8%A8%88_Hong_Kong_Island_Population_in_%22Chinese_Repository%22%2C_1841.jpg|3=|accessdate=2019-07-01|archive-date=2019-07-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13063946/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2/%E3%80%8A%E4%B8%AD%E5%9C%8B%E5%8F%A2%E5%A0%B1%E3%80%8B%E9%A6%99%E6%B8%AF%E5%B3%B6%E4%BA%BA%E5%8F%A3%E7%B5%B1%E8%A8%88_Hong_Kong_Island_Population_in_%22Chinese_Repository%22%2C_1841.jpg|dead-url=no}}</ref>早於一八五〇年代發展的西營盤有如香港歷史縮影。因位處海邊、山勢陡峭,軍事優勢顯然,香港政府選擇西營盤作為英軍軍營,為來自[[印度]]的[[孟加拉]]志願軍駐紮,有八百名印籍士兵。營地位置即今時[[水街]]山邊。1842年《[[廣州周報]]》就香港建設規劃有如此報道:「沿北面海灣由西往東約四英里,東面是[[怡和洋行]]的建築物所在的半島,西面是孟加拉志願軍駐紮的營盤,一條馬路聯結東西兩據點。」這裏所指的孟加拉志願軍營盤,便是西營盤。 ===太平天國難民潮=== [[太平天國]]起義,中國局勢動盪,觸發[[香港開埠]]以來首次大規模[[難民潮]]。為了逃避戰火,大批難民湧入[[香港]]。一八四八年,香港島人口僅21,514人,但及至一八五三年,人口已增至39,107人。後來起義軍實力減弱,人口增長方見回落。難民當中包括一批富有的華商,這批華人富商與清廷及當時的香港殖民地政府關係密切,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要數[[李陞]]。李陞早年活躍於西營盤一帶,政府開始發展[[西營盤]]時,李跟隨大哥李良來到香港創業,並於一八五七年在西營盤一帶大量買地。除了興建碼頭、倉庫、開設銀號,還有轉賣土地和房產賺取巨額利潤<ref>{{Cite web |url=http://hkhistory.etvonline.hk/2015/ep9.php |title=香港歷史系列三:城外之城 |access-date=2016-02-03 |archive-date=2020-03-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04022923/http://hkhistory.etvonline.hk/2015/ep9.php |dead-url=no }}</ref>。李陞是香港首個發展房地產的華商。李良去世後,李陞就成為族中領袖,進軍房地產市場,參與政府的填海計劃,建成了[[李陞街]]和[[高陞街]]等。1889年英資地產公司置地成立時,李陞成為該洋行的股東兼董事,於港府和清政府間左右逢源。故此,李陞對西營盤的發展的影響莫大。 西營盤近海,是貿易重地,遠洋帆船或蒸氣船停靠近岸,就靠舢舨運貨上岸,維修、貨運等相關行業一直伸延至[[堅尼地城]],不少居民都在碼頭一帶工作。市中心售賣[[乾海產|海味]]和[[中藥]]材的店鋪林立,並一直發展至今。西營盤一帶,自[[皇后大道西]]一直向山上發展,劃[[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東西則以[[東邊街]]和[[西邊街]]為界,而正街則為這個區域的中心點,形成「目」字形的街道規劃。西營盤是首個有妥善公共服務的區域,建築富殖民地色彩。 一八七四年,香港政府創立[[國家醫院]],位於現時皇后大道西雀仔橋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一帶。現時的診所是重建,並非原貌。[[瑪麗醫院]]落成前,[[國家醫院]]一直是[[香港大學]]的教學醫院。歷史上曾有兩名革命人士到國家醫院就醫。一是[[楊衢雲]],輔仁文社社長,[[興中會]]首任會長,曾發動[[乙未廣州起義]]及[[惠州起義]]。1901年1月10日傍晚,楊衢雲在[[中環]][[結志街]]52號寓所遭清廷買兇射殺,中槍後楊送往[[國家醫院]]搶救,惟翌日不治,葬於跑馬地香港墳場,無字碑上刻有6348編號,有削頂的石柱以示死於非命。1903年[[謝纘泰]]為亡友復仇,發動[[大明順天國|大明順天國起義]],但因洩漏風聲而作罷。另外一位是[[黃興]],在黃花崗起義事敗後逃到香港,並於國家醫院治療。 高街盡頭可見[[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遺址。建於一八九二年,建築物設計富殖民地風格,外圍是拱形長廊及護土牆,斜尖屋頂蓋以瓦片。由於當時香港極缺醫療人才,普遍華人的醫學常識貧乏,生病時多到廟宇祈福,以香爐灰當藥。英國政府遂以優厚福利作招徠,從英國及其屬土招外籍醫療人員來港,又在1892年於西營盤興建寬敞的國家醫院護士宿舍。一九四零年代,[[國家醫院]]東翼落成。及至一九四一年,建築物不再作外籍醫療人員宿舍之用<ref>{{Cite web|url = http://www.amo.gov.hk/b5/trails_west1.php?tid=20|title = 中西區文物徑-舊精神病院(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accessdate = 2015-05-13|author = 古物古蹟辦事處|date = |publisher = 古物古蹟辦事處|archive-date = 2021-03-23|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23100834/http://www.amo.gov.hk/b5/trails_west1.php?tid=20|dead-url = no}}</ref>。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樓改作精神病院。至一九六一年,[[青山精神病院]]落成後,院舍遂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一九七一年以後,建築物閒置,直至九十年代,政府決定保存其外牆,現只留下麻石外牆和迴廊立面。建築物則改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鼠疫爆發至二十世紀初=== 一八九四年五至十月[[1894年香港鼠疫|香港鼠疫]]爆發,華人染病者眾,逾二千人病死,是香港開埠至今最多人死亡的瘟疫,香港三分之一人口逃離。此後至一九二六年的三十年間,鼠疫幾乎每年出現,致逾二萬人死亡。華商建議在附近的更練館(類似民間自衛隊的辦公室)設病床,予鼠疫病人接受治療。其後政府撥地興建[[西約華人公立醫局]],會址在一九〇九年落成,為居民提供治療。一九三八年,醫局改為醫院職員宿舍,會址後來用作[[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有鑑[[鼠疫]]橫行,殖民政府開始興建新式醫院、學校及醫學院,培育華人醫療人才,以減輕政府對外招聘醫生的負擔。西營盤是多家香港名校的發源地或所在地,如[[英皇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聖士提反書院]]。一九〇三年香港政府訂「四環九約」,西營盤位屬第三約。一九二二年[[西約華人公立醫局]]旁建成[[舊贊育醫院]],提供西醫接生。這橦建築物曾經是贊育醫院三部分建築物之一,[[瑪麗醫院]]落成前,又作[[香港大學]]婦產科的教學和實習醫院。克寧醫生(Dr. Alice D. Hickling)是首位來港的女醫生,她有份建議成立贊育醫院,亦致力培訓華人助產士上門接生。有些助產士學成出山,在外開設留產所,令西醫接生在港普及。舊醫院門外有「好生之謂德,保赤以為懷」對聯,出自[[清朝遺老]]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賴際熙]]之手。而門頂上的「贊育醫院」則由另一清朝遺老[[陳伯陶]]題。二次大戰後轉營為贊育社會服務中心,而贊育醫院則遷至[[醫院道]]。舊贊育醫院大樓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現時為多用途社區會堂。香港基督教崇真會救恩堂則座落於[[西邊街]]與[[高街]]交界,一八五二年,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成立,由瑞士巴色差會之宣教士所創。堂址於一九三二年重建,現已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英皇書院]]位於西邊街尾,般咸道交界,現已為[[法定古蹟]]。 [[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建於一九三六年,時值英皇[[喬治五世]]駕崩,因而得名。公園外牆由古老大麻石建成,北臨[[醫院道]],因有多棵古老[[細葉榕|細葉榕樹]]而聞名。 ===二次大戰以後=== 二戰期間香港淪陷,西營盤的社區建築遭受戰火破壞,民生凋敝。戰事平息後,樓房重建,見證往後香港工業轉型、移山填海。 早年西營盤佈滿樓高四、五層的舊式唐樓,底層多是小本經營的商舖。<ref>{{Cite web |url=http://infotain.tvb.com/1030/fri/20031017.html |title=翡翠資訊十點半 區區有段古 港島西區街道 |accessdate=2006-05-07 |archive-date=2006-05-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514213735/http://infotain.tvb.com/1030/fri/20031017.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sunzi1.lib.hku.hk/hkoh/search_theme.jsp?theme_code=T802 |title=口述歷史-西營盤 香港大學圖書館數碼化項目 香港口述歷史檔案 |access-date=2008-02-06 |archive-date=2021-03-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23100847/https://sunzi1.lib.hku.hk/hkoh/search_theme.jsp?theme_code=T802 |dead-url=no }}</ref> ===九十年代=== 自一九九〇年起,西營盤轉變急速。市區重建、[[西區海底隧道]]落成(一九九七年通車)及[[港島綫西延]](二〇一四年尾通車),更加劇其變,地產商不斷在[[西環]]覓地建豪宅。現時西營盤獲歷史建築評級的戰前民居只剩3幢,包括德輔道西207號、餘樂里10號及堅尼地城青蓮臺9號。德輔道西207號現仍有人居住。建於一九二一年,曾作商號和住宅,一九三四年時曾是廣利蓆庄舖址,一九八五年改為勵豐釀酒公司,公司雖已結業,但店前仍保留其標誌;其餘兩幢則分別建於一九三六年及一九二〇年代。西營盤其他碩果僅存,獲保留的評級建築多為公營機構、[[教堂]]。不少街舗小店紮根多年,與街坊鄰里要好,但終難敵業主大幅加租,遭新遷入的餐廳與酒吧取代。 ===近年發展=== ====西營盤歷史主題公園==== 二〇〇五年市區重建局宣布西營盤[[餘樂里]]的發展計劃,打算在港島鬧市建歷史主題公園,將絕大部份重建地方闢為休憩公園,使之具中西區文化特色;市建局會將一幢過百年歷史的唐樓改建為歷史文物館,收藏40-50年代中西區居民的生活點滴。該局高級規劃及發展經理區志偉在記者會表示,現時很難評估能否保存整幢樓宇,若須拆卸,市建局會彷效澳門大三巴般,保留唐樓外牆成公園地標。 市建局地區發展總監李敬志說,市建局過往進行重建時通常只重拆樓、起樓,有鑑於中西區缺乏休憩設施,故重建餘樂里/正街項目時注重綠化,這亦是市建局首個以休憩設施為主的項目 ====西港島線==== 二〇一五年[[港島綫西延|港島綫西延綫]]全綫通車,方便該區街坊之餘更吸引了區外客到西區。一向給人印象是舊區的西環近年甚至轉型成蘇豪區,高街開滿新餐廳,集合中日美意法韓,2017年大量食肆已結業<ref>{{citeweb|url=http://news.mingpao.com/pns/%E8%A5%BF%E5%8D%80%E8%BD%89%E5%9E%8B%20%20%E5%B0%88%E5%AE%B6%EF%BC%9A%E6%94%BF%E5%BA%9C%E4%B8%BB%E5%B0%8E%E6%81%90%E5%A4%B1%E5%A4%9A%E5%85%83/web_tc/article/20141228/s00002/1419703894622|title=西區轉型 專家:政府主導恐失多元|publisher=明報|date=2014-12-28|accessdate=2014-12-28|archive-date=2016-03-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2856/http://news.mingpao.com/pns/%E8%A5%BF%E5%8D%80%E8%BD%89%E5%9E%8B%20%20%E5%B0%88%E5%AE%B6%EF%BC%9A%E6%94%BF%E5%BA%9C%E4%B8%BB%E5%B0%8E%E6%81%90%E5%A4%B1%E5%A4%9A%E5%85%83/web_tc/article/20141228/s00002/1419703894622|dead-url=no}}</ref>。 ==地標== *[[高街]] 小蘇豪 *[[英皇書院]] *[[聖嘉勒小學]]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戴麟趾康復中心]](原址為[[前半山警署]])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般咸道官立小學]]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港鐵]][[港島綫]][[西營盤站]]出口 *[[正街街市]]及[[西營盤街市]] *[[菲臘牙科醫院]] *[[贊育醫院]]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及[[救恩學校]] *[[李陞小學]] *西區牙科診所 *[[高陞街]],中藥材集中地 *[[聖保羅書院]] *[[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 ==私人屋苑== *[[維港峰]] (Upton),[[西營盤]][[干諾道西]]178至180號 *[[薈臻]](The Met. Sublime),西營盤[[桂香街]]1號 *[[麗華樓]](Lai Wah House),西營盤[[桂香街]]12-16號(12-16 Kwai Heung Street) *[[明德山]](King's Hill),西營盤[[西邊街]]38號 *[[Kensington Hill]],西營盤[[高街]]98號 *[[西浦]](Soho 189),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89號 *[[縉城峰]](Island Crest),西營盤[[第一街]]8號 *[[星鑽]](The Nova),西營盤[[第三街]]88號 *[[高樂花園]](Connaught Garden),[[干諾道西]]155號 *[[西園]](Westen Garden),西營盤[[第二街]]83號 ==地理位置== [[克頓道]]眺望西營盤和對岸的[[西九龍]],並可隠約看到中上環,尤以[[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最為突出。左右的兩個山坡分別屬於[[龍虎山 (香港)|龍虎山]]和[[太平山 (香港)|太平山]]。 ==街道規劃== 西營盤是香港最早發展區域之一,1851年因為[[太平天國]]的關係,大量中國[[難民]]的湧入。當時[[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政府]]為了安置這些難民,便開發西營盤一帶,屬香港第一個有規劃的住宅區。西營盤巷里特色一直為人稱道,目字形的街道,地勢由低至高數起,橫向的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高街]]」,豎向的是[[西邊街]]、[[正街]]和[[東邊街]],建築物樓下為街舖樓上為住宅。舊時是地勢愈高愈富有,住[[高街 (香港)|高街]](第四街)的是家境優裕之人,再往上走如[[般咸道]],就是半山區了。<ref>{{cite web|url=http://news.mingpao.com/pns/%E8%A5%BF%E5%8D%80%E8%BD%89%E5%9E%8B%20%20%E5%B0%88%E5%AE%B6%EF%BC%9A%E6%94%BF%E5%BA%9C%E4%B8%BB%E5%B0%8E%E6%81%90%E5%A4%B1%E5%A4%9A%E5%85%83/web_tc/article/20141228/s00002/1419703894622|title=西區轉型 專家:政府主導恐失多元|publisher=明報|date=2014-12-28|accessdate=2014-12-28|archive-date=2016-03-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2856/http://news.mingpao.com/pns/%E8%A5%BF%E5%8D%80%E8%BD%89%E5%9E%8B%20%20%E5%B0%88%E5%AE%B6%EF%BC%9A%E6%94%BF%E5%BA%9C%E4%B8%BB%E5%B0%8E%E6%81%90%E5%A4%B1%E5%A4%9A%E5%85%83/web_tc/article/20141228/s00002/1419703894622|dead-url=no}}</ref>。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aH-mok_6U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香港本地遊~西營盤山城 Sai Ying Pun traditional mountain city in HKG,高街 ,第一、二、三街, 東、西邊街,正街。4K HDR (Jun 2024)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西营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