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9.2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謝省躬 的原始碼
←
謝省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謝省躬''' </p> |- |<center><img src="https://maryknollmissionarchives.org/wp-content/uploads/2014/06/sprinkle_robertr_fr.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ryknollmissionarchives.org/deceased-fathers-bro/father-robert-r-sprinkle-mm/ 圖片來自maryknollmissionarchives] </small> |} '''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bd|1906年|9月12日|2003年|12月17日}}),[[美國]][[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神父,長年於[[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傳教、改善當地經濟、以攝影紀錄在地歷史。<ref>[https://maryknollmissionarchives.org/deceased-fathers-bro/father-robert-r-sprinkle-mm/ 謝省躬],maryknollmissionarchives</ref> ==生平== 謝省躬為[[德國裔美國人]],二十歲時加入瑪利諾會並於九年後晉鐸。早先他前往中國北方傳教,後因戰局,轉至[[廣西]][[桂林]]、[[梧州]]和[[南寧]]等地,二戰時於[[飛虎隊]]服務,後遭中國共產黨監禁五年,經由國際組織幫忙,從[[香港]]轉至臺灣。 1952年,謝省躬先到[[彰化縣]][[田中鎮]]任副本堂神父,旋即1953年至南投縣[[竹山鎮 (台灣)|竹山鎮]]天主堂當神父。翌年他到鹿谷鄉[[車輄寮]]傳教。地方耆老指出,那時,謝神父騎著[[哈雷機車]]、身背照相機的身影,留給地方居民異常深刻的印象。村民回憶該神父生活很節儉,不算廣大的房間,堆得滿滿的書籍和相簿,無現代化的電氣製品,喜歡抽菸和喝咖啡。 當時鹿谷鄉的[[凍頂烏龍茶]]茶業還未興盛,鄉民日常生活普遍都過得困苦、籌不出子女學費、患了病也得不到適當治療。謝省躬到各村莊探訪鄉民時,經常看見鄉民辛苦地從山上把農林產品靠雙肩挑運,因而向外國福利機構申請食物代金補助,在和雅、秀峰、瑞田等村關建產業道路,解決了鄉民運輸農林產物的困境,也改善從廣興村通往鳳凰地區的二禿仔路道路,促成了[[員林客運]]的二禿仔路行駛客運班車。當公車滿載著鄉民們穿過廣興村駛到鳳凰谷的山區道路,民眾競相燃放鞭炮慶祝歡呼。 1965年,[[耶穌會]]選派[[杜華 (神父)|杜華]]、汪德明、牟文熙、吳秋霖一同至[[泰國]][[曼谷]]學習成立[[儲蓄互助社]],此後臺灣陸續建立互助社。次年1月9日,謝省躬成立鹿谷儲蓄互助社,成立之初社員全為教友,只有93人,股金僅49364元5角,1969年起才接受非教友之社員。初期從一週5元開始儲蓄,當時鹿谷茶業在[[吳振鐸]]與政府輔助下也邁向興盛,鹿谷也帶動南投成立儲互社風潮。 過去鹿谷沒有自來水設施,鄉民都飲用井水或山澗流水,到了乾旱季節,鄉民常苦於沒水可用。謝省躬不但開放教會的水井供給鄉民使用,也曾經在廣興等地重點開挖深井、施設簡易供水系統、幫助解決鄉民用水困難。他不僅在廣興天主教堂廣場闢建小型棒球場、買球具、親自擔任教練訓練學生,同時也把打棒球的風氣推廣到鄉內各學校、組織學生棒球隊,供應器材,連學生參加各種比賽也支援費用,還聘請教練到各校輪流指導,為鹿谷鄉學生棒球運動奠定基礎。為改善當地貧困孩童健康,1971年間,他向國外的福利機構申請供應奶粉和奶油、麥片、麵粉等營養食品,自掏腰包買維他命和魚肝油等供給零歲到六歲的兒童食用。1977年,他花費經費將幾近廢棄的廣興公墓辦理遷葬、把舊墓地整建成平坦的建地,現今鹿谷鄉立圖書館就是建築在此。 地方耆老陳寅園回想謝神父非常喜歡攝影,並在教堂設置暗房,外出時總不忘背著當時鄉民罕見的照相機,遇上孩童、知名人士、文物、產業、婚慶、交通、風景等都會特別拍照留念,許多教友和村民看到神父在居住處牆壁上貼滿著一張張照片。有關鹿谷的開發史誌中的相片,都有他的作品。1985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著手收集臺灣的老照片,由吳嘉寶擔任攝影史料整理小組召集人,其成員[[劉還月]]至鹿谷天主堂拜訪謝省躬,並整理謝神父的作品。廣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錢聰卿指出,謝神父的照片清查整理後,至少4千9百多張以上。其1953年至1991年的攝影照片集結成攝影書《老照片新生命-謝省躬神父老照片輯》。 1993年9月6日,謝省躬日因身體不適,天主教會決定送回其俄亥俄州故鄉療養,臨行前鄉內一百多名鄉民特地組團搭專車到台中市天主教會探望,後來美國醫生診斷只是營養不良而已,次年3月間返回臺灣。1994年4月22日,鹿谷鄉公所建鄉九十週年慶祝活動籌備會,通過成立謝省躬文教基金會。2000年,他再因身體健康因素而返回美國。 2003年12月17日,謝省躬在美國過世時,陪在一旁的天主教友聽到彌留的神父口中唸唸有詞,用的語文不是他的母語,而是用臺語不斷唸著:「鹿谷,好嗎?鹿谷,好嗎?」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謝省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