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2.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认识论 的原始碼
←
认识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U=3379692970,3118434606&fm=26&gp=0.png|缩略图|认识论[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79692970,3118434606&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79692970,3118434606&fm=26&gp=0.jpg 原图链接]]] 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中对认识论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短,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 。 '''中文名''':[[认识论]] '''外文名''':[[epistemology]] '''别 名''':[[知识论]] '''类 别''':[[教育心理学]] ==简介== 20世纪70年代, William Perry首先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认识论信念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个体有关知识和知识获得的信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将其统称为个人认识论的研究。尽管不同研究者对个人认识论的理解有所不同,采用的术语也有所差异,但他们所研究和强调的核心却是一致的,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 [[File:U=3033981215,2020094488&fm=26&gp=0.jpg|缩略图|认识论[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033981215,2020094488&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033981215,2020094488&fm=26&gp=0.jpg 原图链接]]] ==模型== 纵观个人认识论研究的历史,对该[[领域]]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从发展的视角来探讨个人认识论的发展过程。这些研究植根于传统的认知发展研究,旨在揭示个人认识论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型。 1.智力与道德的发展图式(Scheme of intellectualand ethnical development) 一般情况下,个体对知识所持的观点首先是[[二元主义]]的,其特征是对世界持一种二元主义的、绝对的、非此即彼的观念。然后发展到多元主义,开始承认观点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确观点。 从多元主义发展到相对主义,其认知方面的特征是承认有些观点比另一些观点更好。最高的阶段是相对主义的契约阶段,个体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们既能坚持约定俗成的立场,又能灵活做出调整,能够达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多见。 2.女性的知识获得方式(Woman’s way of knowing) 20世纪70年代末, 西方兴起了[[女权主义]][[心理学]],对父权制社会下主流心理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进行了批评。在这一背景下, Belenky等人对William Perry的理论进行了质疑,因为他的结论是从男性大学生被试中得出的[3]。同时,在Perry研究的基础上, Belenky等人以135名来自各个领域的女性为被试,运用[[半结构]]访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女性知识获得方式的发展图式。她们认为女性的知识获得方式以知识与真理的来源为基础,且与自我概念交织在一起,其发展过程与Perry的图式并不吻合,而是包括了5种认知立场(position), 它们分别是: 沉默立场(silence),在该立场中,女性是一个被动的、没有声音的存在者,完全听从外部的权威。接受知识立场(receivedknowledge):个体持一种非此即彼的思想,认为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主观知识立场(subjectiveknowledge),认为真理的源泉来自于自我,知识是主观的,主观知识的获得以直觉思维为基础。程序知识立场(procedural knowledge),该立场中的女性认为知识的获得并不依赖于直觉,而是需要进行客观 、 系 统 的 思 维 。 建 构 知 识 立 场 (constructedknowledge),认为知识和真理是情境性的,个体是知识建构的参与者,同时也可以对知识加以建构和重构。 3.认 识 论 反 思 模 型 (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 model) Baxter Magolda对与性别相关的个人认识论问题感兴趣。他选择了同等数量的男女被试,以开放式访谈的方式, 进行长达5年的纵向研究并提出了认识论的反思模型[15]。这一模型包括四种完全不同的认识论设(assumption),分别是绝对的认知者(absolute knower)将知识看作是确定的,相信[[权威]]知道所有的答案。过渡期的认知者(transitional knower)发现权威并不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开始接受知识的不确定性。 独立的认知者(independent knower)开始质疑权威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自己拥有的观点同样有效。情境的认知者(contextual knower)通过对情境证据的判断来建构个人的观点,认为[[专家]]也应该得到评价,知识是发展的,知识根据新的证据和新的情境而不断重构。情境认知者在研究中并不多见,只有很少的人能达到这一水平。尽管男性与女性的整体发展模式是相似的,但Baxter Magolda认为, 与性别相关的知识获得方式可能出现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然后便与认知情境相融合。男性更可能采取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知识 获 得 的 方 式 , 女 性 更 多 采 取 个 体 间 (inter-individualism)的知识获得方式。 4.反思判断模型(Reflective judgment model) 在William Perry的研究和Dewey对反思性思维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King 和 Kitchener 对 认 识 论 设 想(assumption)对推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被试从高中到成年进行了15年的长期访谈,着重探讨人们对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进行判断时对知识获得过程理解,并提出了认识论反思判断模型[16]。该模型包括7个不同的阶段(stage)并划分为三种水平:前反思思维(pre-reflective thinking)包括阶段1、 2和3,认为知识是简单的、确定的、绝对的,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正确答案往往只有权威才知道。准反思思维(quasi-reflective thinking),包括阶段4和5,其特征是开始承认知识获得过程的不确定性,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知识是相对的、情境的,其来源是个体的内部建构而不是外部的权威。 证据被视为知识获得过程的关键部分,开始能够将证据与认知的推理联系起来。反思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包括阶段6和7,认为知识是积极建构的,必须在情境中加以理解,判断需要进行再评价。反思思维者能够灵活的运用证据和推理来支持他们的判断,对于重新评价和判断自己的结论持开放的态度。 5.论证推理模型(Argumentative reasoning model) Kuhn在研究个体对[[日常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论证推理的同时,还关注个体对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她以三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社区问题为基础,对四个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访谈,并提出 了 三 种 类 型 的 认 识 论 信 念 : 绝 对 主 义 者(absolutist),将知识看成是确定的、绝对的,强调事实和专家是认识的基础,对自己的信念有很高的确定性。[[多元主义者]](multiplist),否认了专家的确定性,对于一般的专家开始产生怀疑,他们认为随时间的变化,不应该与专家保持一致意见。多元主义立场的特征是激进的主观主义,在降低专家的价值的同时,会强调情感和信念重于事实,在这一立场中,信念是个人拥有的,每一个个体都不相同,所有的观点都是同样合法的,自己的观点可能与专家的观点一样合理。评价主义(evaluative)阶段否定了知识的确定性,他们承认专家,认为自己的观点没有专家的观点正确。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观点是可以比较的、[[评价]]的。他们承认[[真理]]与相互冲突的观念可以相互交换,真理可以被修改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5082508/417fskmndfSDSadaDphyUGxIAxVdqJE2X0nJ3zW2rNm83pOao1j2PauJDzC5fmF6nGq0hLOMZGRxZRmSSMS4F9PEELrvOM04ViHQq3LR6o4otWjZJZLu5eu-wIv-63MA0qmfOFpGpu30PQxfpCbrhw 百度学术,引用日期2017-11-20] </ref> 。 ==视频==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之认识的本质(1)== {{#iDisplay:j0318oxwbxo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认识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