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73.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论语《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 的原始碼
←
论语《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论语《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原文及解读.jpg|thumb|350px|right|[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9/787dc809e90e483f8d92f7ed84cb871f.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4243710_663424 图片来自搜狐网]]]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 解读 == 政治昏暗,社会失秩,百姓自然各是其是,呈现出离散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担任公职,处理犯案,一方面当然要秉公执法,照章办事,另一方面则应心怀悲悯,而不能因为案子处理平息而沾沾自喜。 “哀矜而勿喜”,涉及的是法与情的平衡。执法是理性社会的必须,不执法不足以维系社会秩序;但如果以执法了事而自得,则失去了人的情怀。社会维系,表层依靠的是法,深层还是人心的彼此关怀。如果人人寡恩薄情,即便社会井然有序,也是极其无味的。<ref>[https://www.vrrw.net/wx/26657.html 论语《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原文及解读]</ref>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ad%94%e5%ad%90 孔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论语《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