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95.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读书与生活(李霁野) 的原始碼
←
读书与生活(李霁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言11.jpg|缩略图|[http://uuhy.com/html/26593.html 原图链接]]] '''《读书与生活》'''是[[中国]]当代作家李霁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书与生活=== 到白沙来,原是应了朋友的约,来看看梅花的,听说有三百棵,很羡慕诸位的幸福。不料却有同学来 找我演讲,我不免叹一口气,心想说书的命,到甚么地方也逃不脱。不过我实在没有甚么可说,因为 我只带来一个空空的脑袋,预备装满了好风景,好印象回去;却原来也要付代价。这年头,穷日子真 难过。幸而听几位先生说,诸位很爱读书,我因此想到现在要讲的题目。诸位也许笑我,“三句话不 离本行”,我想这样笑我是不应该的,因为读书也罢,生活也罢,我都外行得很。现在纠缠到一块来 说,恐怕更说不好了。 听一般人的说话,读书仿佛是怪令人头痛的事情。不是“一部念四史无从读起”。分量太多,就是天 气不好,“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凉来冬又冷,收拾书包好过年”。——这首好 诗,别处的学生听说都是很心会的。说是进学堂读书来的,为甚么这样为难呢?我想,现在的教育制 度要负一部份责任:拿死的知识填塞了之后,再拿考试来测量结果,不要几年,学生就变为完全被动 的了,读书的兴趣也被消灭。我记得自己在学校读英文时,先生曾经用过几种英国文学名著作教本, 结果我往往想到这些书的颜色和样式便觉得厌恶。我这样怀着偏见来厌恶的,有那位“写起文章来像 天使”的高斯密斯(OliverGoldsmith)。以后我每看他的文章,特别看看他那聪明的高额头,便觉得 怪对他不住。连对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我都表示过不敬,诸位就想一想这些教育家的本 事!幸而我自己碰到一本《天方夜谈》,使我对外国文的兴趣,没有完全被闷死。从此我发现了一个 新天地,在课堂上虽然不免常打盹,课外却往往懒得睡觉。我用不着再听先生三番五次的说,“书中 自有黄金屋”或“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知道他们只使我见到“颜如铁”,我倒不如闭眼念几声佛。 我不知道别人的经验怎样,不过我相信在塞与考两重夹板中间,总压不出很好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要想培养读书的兴趣,非将态度根本改变了不可。读书不是要应付考试,不是要敷衍外 来的要求,却是要满足内心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换了话说,读书必须是自己的有机的一部份, 必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熔为一炉。若是书和生活经验发生了亲切的关系,书便有了味道,变为知己的 朋友一样了。若是生活经验从读书扩大推广,充实的机会就无限的增多了。书将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根本改变,是常有的例子。反之,实生活的经验越丰富,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也就越深广,也就越能 领略书中的真味。所以读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两者并进,才可以达到佳境。光读书而无生 活,只尝得到间接的经验,和吃嚼过的饭差不多;光生活而不读书,却势必空虚,狭小。 我现在来举几个小小的例子,说明我这一点点的意思。我说读书可以增广加深生活的经验,因为名著 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结晶,我们可以从其中吸收无穷的,精神的养料。很平常的东西,经过名著的 作者,特别是诗人,描写之后,便有了意味,在读者的心中形成了联想。这样的诗句便成了 “OpenSesame”(《阿利巴巴与四十大盗》中开门的咒语)一样的咒语,可以替读者打开了珍贵的宝 库。诸位知道,罗马有一位大诗人维吉尔(Veigil),他在中世纪被人认为魔术家,因为他的半行一 行的诗,往往可以在读者心里唤起无穷的联想,仿佛是咒语一样。 最近翻译吉辛(GeorgeGissing)的《四季随笔》(The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其中有一 段将这个意思讲得最好。他引约翰生(SamuolJobnsou)的话:在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 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大的差别。接着他说蝙蝠和枭鸟,若不是因为入了诗人的世界,他也许看到它们,听到它们,只怀着厌恶或迷信。可是, “Thennightlysingsthestaringowl, To-whit! To-who!——anerrynote。” (凝目的枭鸟夜夜歌唱着, To-whit! To-who——欢快的歌调。) “Onthebat’sbackldoflg AfterSummermerrily。” (我在蝙蝠的背上飞来飞去, 快快乐乐的过着夏季。) 这两种鸟便入了超凡的境地,变为富于诗的联想的了。可是对于不读诗的人,它们和麻雀有甚么不同 呢?[[夜莺]]、[[云雀]]、[[布谷],也因为诗的联想,更被人珍视。这种微妙的经验,不读诗的人却无福领略。我因为[[韩愈]]的诗句——“黄昏到寺[[蝙蝠]]飞”,对于蝙蝠也颇怀好感,而且每见到它,往往想起“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仿佛见到了诗人辛弃疾独宿的凄凉情况。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其他如树木花草,本身固然是美的,也因为诗的联想而更美。梅呀、柳呀、梧桐呀、芭蕉呀,在不读书的人的心目中,假如引起甚么情绪的话,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读书使我们的生活丰富。 吉辛又说到中夜的钟声使他惊醒,若不是为了莎士比亚的联想,他也许会诅咒它扰乱睡眠呢。读过张 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假如诸位中有人中夜被钟声惊醒,不会因此感到喜悦吗? 生活的方式和态度被读书所改变,是所以还要办教育的基本理由,恐怕诸位从教育家听的已多,见的 已多,我用不着多说了。我只说一件小事。多年前我读到一篇论散步的文章,作者特夫莱严 (G.M.Trevelyan)说他有两位大夫,一位是他的左腿,一位是他的右腿,在身心失调的时候,他总请 他们医治,而且一治必好。那时我还在穷学生时代,而且颇有人担心我活不下去,所以常请这两位大 夫侍候我,是最合理,也是最经济的事。决然下聘约。不像目前许多教授,只兼挂名的差事,他们倒 是很热心服务的。几年后旧同学见到我,都惊讶我居然不但没有入墓,却比以前健康些了。这还是小 益处。他们给了我更多的精神上的快乐。我觉得我的整个的人生观,都差不多因为他们改变了。别的 人听说都是用脑子思想的,我却用腿思想的时候也颇多。我向诸位保证,腿实在不像许多脑子那样空 虚。假如我早几年读到这篇文章,我不知要多得多少益处;特别他论到青春苦恼期的一段,会给我最 健全的启示。我先说到蝙蝠,诸位也许有讥笑我悬空的;这一回可腿踏实地了。 我说生活的经验也可以增加读书的理解和欣赏,让我也来举一点小小的例子。记得有一回,和在坐的 台静农先生谈到中国诗的意境,我说很欢喜柳永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问我,前一句“今宵 酒醒何处”如何?我摇摇头,因为我不善喝酒。他却觉得酒醒后那境界更好。这有点不好商量。不过 他继续说,有一次回故乡的途中,却亲身经历过这境界。我只有甘拜下风,承认他的欣赏更真切。在 我,“杨柳岸”和“晓风残月”从没有合成过一张和谐的图画。 我在北平,教学生读过一点诗,有一位坦然承认念不出甚么味道。多半是情诗,他正在厌恶女性,难 怪的。暑假后,他见我第一句话便说他喜欢那些诗了。我笑了笑,他也心会我知道他不是在厌恶中过 日子了。 对于名著的欣赏,有许多地方很受自己的经验限制,所以脍炙人口的名著,有时读不出甚么好,也不 必扫兴的。怎样的名著也往往有不精彩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自己的了解力过差。就是最精彩的地方, 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同样领略。有人说,一年读一次莎士比亚,每次都可以有新发现。真正的名著,大 体都很耐咀嚼,咀嚼一回,总可以得到些真味。不要只相信别人的说法,虽然明达的批评可以帮助我 们的欣赏,可惜这样的批评并不多。我们和十个人相交,未必有两三位可以成为朋友;从书中所得的 友谊温情,比例却比较高。有时我们自己的经验没有成熟,不能了解欣赏一部作品;有时同一作品, 因为读的时间不同,给我们很不同的印象,可以证明自己的经验往往在读书上有绝大的决定作用。所 以我们要想深入到书里去,非同时将生活经验尽力扩大不可。有批评家说,少年人读西万提斯 (Gervantes)的《吉珂德先生》(DonQuixote)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思想,老年人读了却要哭,也 就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来的。一方面不要作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着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 过生活。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生活应当用书籍来陶冶,使它美化并充 实。读书,我们可以接近古今中外的良师益友;生活,我们才可以接受它们给予的恩惠。这样将生活 和读书熔为一炉,我想英国诗人勃莱克所说: “……Aworldinagrainofsand, Andaheaveninawildflower……” (一粒沙里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一个天国,) 这境界我们有时候可以领略到。 谢谢诸位的耐心,费不少时间来听这几句很平常的话。 1944年1月 选自《中学生》,1946年12月1日第182期<ref>[https://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1/56959.html 散文在线网 ] </ref> ==作者简介== 李霁野(1904~1997),[[安徽]]霍邱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读书与生活(李霁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