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67.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调节阴阳 的原始碼
←
调节阴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6Uz%2bSdgx&id=91CA5F43BE86B521341B31FB1CDC66E14043E4BC&thid=OIP.6Uz-SdgxPtyu1CDg8zK--wHaDt&mediaurl=https%3a%2f%2fpic1.zhimg.com%2fv2-e19f88c93dd48cb9515e5e6a7d57a5e6_1440w.jpg%3fsource%3d172ae18b&exph=540&expw=1080&q=%e8%b0%83%e8%8a%82%e9%98%b4%e9%98%b3&simid=608000020619931796&FORM=IRPRST&ck=C7CC6432C64E49D9E21C63E39026559F&selectedIndex=0&itb=0&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调节阴阳'''<br><img src=" https://pic1.zhimg.com/v2-e19f88c93dd48cb9515e5e6a7d57a5e6_1440w.jpg?source=172ae18b"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是一种专业术语,运用于[[中医学]]。 ==概念== 所谓调整阴阳,是针对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变化,采取损其有佘,补其不足的原则,使阴阳恢复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讲,人体患病是阴阳间协调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的结果:故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 ==应用== (1)损其有余: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应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①抑其阳盛:“阳盛则热”所致的[[实热证]],应用清泻阳热,“治热以寒”的法则治疗。 ②损其阴盛:对“阴盛则寒”所致的实寒证,应当温散阴寒,“治寒以热”,用“寒者热之”的法则治疗。 由于阴阳是互根的,“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在阴阳偏盛的病变中,如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以扶阳或[[滋阴之法]]。 (2)补其不足:补其不足,是指对于阴阳偏衰的病证,采用“虚则补之”的方法予以治疗的原则。病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分,其治则有[[滋阴]]、[[补阳]]、阴阳双补之别。 ①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适于阴虚之证,阴病治阳适用于阳虚之候。“阴虚则热”所出现的虚热证,采用“阳病治阴”的原则,滋阴以制阳亢。“阳虚则寒”所出现的虚寒证,采用“阴病治阳”的原则,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以平为期。 ②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临床上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阳中求阴”。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谓“阴中求阳”。因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临床上治疗血虚证时,在[[补血剂]]中常佐以[[补气药]];治疗气虚证时,在补气剂中也常佐以[[补血药]]。 ③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的,所以阴虚可累及阳,阳虚可累及阴,从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证,治疗时当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都可用[[阴阳失调]]加以概括。因此从广义来讲,解表攻里、[[升清降浊]]、补虚泻实、[[调理气血]]等治疗方法,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时刻都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相互制约着。如寒凉与温热,水与火相互对立;同时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凉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以蒸化水液等。温热与火属阳,寒冷与水属阴,这就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阴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言,功能之兴奋为阳,抑制为阴,兴奋制约抑制,抑制制约兴奋,兴奋与抑制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二)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无兴奋就无所谓抑制,无抑制也就无所谓兴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中医学把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互根]]”。 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故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就是对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高度概括。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阴阳双方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人体而言,机体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失常,机体生生不息的功能也就遭到破坏,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MpNKO1Cw&id=2B530DFE699B410B5FABD9240E5165CB9C30E83C&thid=OIP.MpNKO1Cw7sXjc8uA1MXMgAHaFh&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32934a3b50b0eec5e373cb80d4c5cc80%3frik%3dPOgwnMtlUQ4k2Q%26riu%3dhttp%253a%252f%252fpic.ntimg.cn%252f20091215%252f3948035_160615087395_2.jpg%26ehk%3daz0Fb0KboKNFACGOlZYz86LD%252bUmqLu985qaVDWzrNv4%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764&expw=1024&q=%e8%b0%83%e8%8a%82%e9%98%b4%e9%98%b3&simid=608002421511833732&FORM=IRPRST&ck=BEEFD48CF1DA9E6C71B8C554C8BB7D61&selectedIndex=1&itb=0&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调节阴阳'''<br><img src="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32934a3b50b0eec5e373cb80d4c5cc80?rik=POgwnMtlUQ4k2Q&riu=http%3a%2f%2fpic.ntimg.cn%2f20091215%2f3948035_160615087395_2.jpg&ehk=az0Fb0KboKNFACGOlZYz86LD%2bUmqLu985qaVDWzrNv4%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三)消长平衡 “消”是消弱、减少:“长”是增强、增长。阴阳消长是指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长”,是说一方增长,会削弱对方的力量,导致对方相对不足,即“此长彼消”;或一方的不足,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即“此消彼长”。阴阳双方在这种消长变化的运动中,维持着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所以说,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始终贯穿着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为消长平衡,它也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 事物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普遍存在的。如:在一年四季中,由[[春]]到夏,寒气(阴)渐减,热气(阳)日增,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秋到冬,[[寒气]](阴)渐增,热气(阳)递减,是“阴长阳消”的过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暑更迭的规律出现,正是阴阳在消长中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的结果。再从人体的功能活动和物质代谢关系来看:人体各种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产生,又必定[[损耗器官]]的功能活动(阳),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人体在功能与物质消长过程中保持着相对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致病因素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造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形成“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理状态,引起疾病的发生。 (四)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变化,疾病过程中寒证、热证的相互转化都是阴阳转化的实例。需要指出的是:阴阳消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质变阶段。阴阳转化有渐变、突变两种方式。如一年四季中寒暑交替,一天之中昼夜的转化即属于渐变的方式;夏天极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属于突变形式。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就是“重”或“极”,即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里的“重”和“极”就是促成转化的条件。如[[急性热]]病中,由于热毒极甚,正气大伤,在持续高热,大汗淋漓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此时,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阴又转阳,病情又可转危为安。此病例中热毒极盛,致阳气随津液外泄就是阴阳转化的条件。阴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量变,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有效指导着[[临床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部位和功能活动特性可分为阴阳两部分。就人体部位来说,上为阳,下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按照脏腑功能特点划分,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脾为至阴。若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总之,人体组织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两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从阴阳角度来看,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即组织结构和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属阴,[[脏腑组织器官]]和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属阳。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反映,两者之间不仅互相对立,而且互相依存。各种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必定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正常情况下,这种阴阳消长处手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脏腑功能的健全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阴阳不能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而失调,乃至分离,人体就会生病以至死亡。所以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所有疾病的发生均可用阴阳失调来概括说明。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决定于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分阴阳,包括[[阴精]]和[[阳气]]两部分;邪气(致病因素)也有阴邪和阳邪之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无论其病理变化如何复杂,都不外乎阴阳的偏胜或偏衰。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必然导致另一方的相对不足而发病,即“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反之,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的相对亢盛而发病,即“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此外,由于阴阳互根互用,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化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可导致“阴阳两虚”。因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所谓“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任何疾病,尽管[[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病理变化复杂多端,究其基本机制是[[阴阳失调]]。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病变部位、性质及各种证候的基本属性,作为辨证的纲领。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机制是阴阳失调,调整阴阳是中医学治疗、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护理的主要内容。调理阴阳,就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状态。针对疾病阴阳偏胜、偏衰的状况,采取“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方法,达到“阴平阳秘”,使阴阳和调,恢复平衡。 阴阳学说也可用来概括中药的性能。药物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都可以用阴阳来归纳说明。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药物有升、降、浮、沉四种作用趋向,升、浮药属阳,沉、降药属阴。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根据疾病[[阴阳盛衰]]的情况,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调整阴阳,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阴阳学说还可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善于调理阴阳是防病摄生的关键,[[养护正气]]的法则要求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与[[天地自然]]之间的阴阳变化协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及转化也必然影响人体阴阳变化,善于保养阴精阳气,则邪气不侵,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以正气为本。 '''视频''' '''【中医基础理论】9.5.1调整阴阳概念与应用,自学课程零基础教程'''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744222343831869605好看视频] '''小科普:调和阴阳'''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853957791995608064好看视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调节阴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