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69.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输氧 的原始碼
←
输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输氧'''是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人体的氧气供应,减轻因代偿缺氧所增加的呼吸和循环负担。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77007567.html?fr=bks0000&word=%E8%BE%93%E6%B0%A7 为什么输氧时,氧气要通过水!]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c2cec3fdfc0392457e5ac3d68994a4c27c1e257f.jpg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不同疾病所致缺氧的原因不同,输氧效果也不同。凡因肺组织病变影响换气功能,导致氧气吸收障碍或通气量不足者,输氧效果显著;凡因循环功能不全或贫血引起氧运输障碍者,输氧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氧问题。 == 解释 == 对呼吸困难的病人供给浓度高的氧气,以增加吸入的[[氧气量]]。 == 临床指征 == (1)呼吸困难:早期缺氧,除表现呼吸费力外,呼吸次数多加快。若病情过重,呼吸频于衰竭,呼吸次数反可减慢,而且呼吸无力。 (2)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正常小儿心率:新生儿:120~140次/分;小于1岁:110~130次 /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早期缺氧时,心率增快,(要注意除外哭闹、发热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若缺氧时间较长,心率及血压均可下降。 (3)烦躁不安:这是严重急性缺氧的重要表现。在心、肺疾患的小儿发生原因不明的烦躁时,首先要想到是否缺氧。若缺氧不及时改善,导致严重脑缺氧可引起昏迷、抽风。 (4)皮肤色泽的改变:面色青灰是严重缺氧的表现,但口周发青多受局部循环或皮肤影响,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平行。一般情况下,口唇及甲床紫绀是缺氧程度较重的表示,但紫绀也可由局部循环等因素所致,不一定有低氧血症,而严重贫血时虽缺氧可无紫绀。 == 输氧方法 == (1)鼻导管输氧:简单易行,是较经济有效的常用给氧方法,咽喉为天然的储气囊,无增加死腔及漏气之弊。一般用细软的导尿管即可,应用前先检查管腔有无堵塞,并清洗患儿鼻孔。鼻导管放入鼻内约1cm即管口在鼻前庭,氧流量为0.5~1L/分,吸入氧浓度为30%左右。此法适用于中度缺氧的肺炎患儿。 (2)口罩雾化给氧:鼻导管给氧效果不好或患儿拒用鼻管时,可用口罩给氧,氧流量为1~3L/分,吸入氧浓度为50%~60%。近来此法常与雾化吸入相结合,雾化给氧不但可使吸入氧气得到湿化,同时还可通过雾化给药。由于口罩给氧时口鼻皆可吸氧,所以效果比相同流量的鼻导管给氧法为佳。 (3)氧气头罩:对婴幼儿或不合作的病儿,宜采用有机玻璃头罩,自颈部上方将头部罩入罩内。罩顶设有氧气通入插孔及多个气孔,可控制进入空气量以调节氧浓度。氧流量为4L/分,氧浓度为45%左右。为保持罩内适宜湿度和温度,应用时宜事先使氧通过加温湿化器。 (4)氧气帐:在需要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时使用。以透明塑料薄膜做成40~60cm见方的小帐,置于患儿上半身或头面部,不需完全密闭。以3~5L/分流量输入氧气,可维持帐内氧浓度在40%~50%左右,而无二氧化碳积蓄。由于呼出气水分在帐内积存,可增加帐内湿度。此法的缺点是不便于观察和护理,且夏日帐内闷热,不太适用。 (5)特殊给氧法:包括各种正压给氧。 == 预防氧中毒 == 婴幼儿肺炎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故病情较重患儿都需要给氧。氧疗法尤其是抢救重症婴幼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疗法,但若长时间持续高浓度吸氧后,病人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紫绀显著,甚至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则为氧中毒。因此,吸氧时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时间越长越妙。 所谓高浓度吸氧,是指给氧的浓度超过60%,但这种浓度用一般输氧方法如鼻导管、鼻塞甚至面罩给氧均难达到,只有当病儿已无自主呼吸,使用人工呼吸器控制给氧时才有可能发生。临床上,病儿吸入高浓度氧24~48小时后,常导致心、肝、肺、肾、脑、内分泌腺及血管等的损害,还可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永久性失明。所以,氧中毒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必须注意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患儿经吸氧病情好转应及时停止吸氧。 (2)一般情况下,氧浓度要低于60%,时间短于24小时;但当严重缺氧而危及生命时,可在辅助呼吸器使用控制下给予短期(时间短于12小时)高浓度吸氧,但须进行血气监测,使PaO2稳步上升,PaCO2不致上升太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待病情好转,即降低吸氧浓度。 (3)高浓度吸氧24小时以上时,可引起粘膜干燥、痰液粘稠,形成干痂、不易咯出、加重再感染机会,所以,要采用湿化措施,即在氧气吸入前,先经过一个湿化小瓶或用盛有45 ℃左右温水的暖水瓶代替也可。 早产儿怎样供给氧气? (1)原则上,凡遇早产儿发生青紫或呼吸困难及情况欠佳者,才给予氧气吸入。 (2)给氧以能解除症状为度,症状消失便可停止,必要时可持续给氧,但最好不要超过3天,流量与抢救窒息同。 (3)给氧浓度以38%~40%为宜,禁忌给氧速度太快。我们仅靠临床上患儿情况来掌握给氧速度,以解除呼吸困难及青紫消失为宜。 (4)给氧用小漏斗,以漏斗最下边缘接近患儿鼻孔为宜,因氧气较重,这样易于向下流入患儿鼻孔。导管法:将导管插入鼻内约1cm即可,这样较为舒服易为婴儿接受,并可减少刺激及避免氧进入胃内。 (5)遇到喂乳时易青紫的患儿,可在喂奶前后予以数分钟氧气吸入。 (6)氧气通过水温45℃左右湿化瓶效果最好。如果吸入的氧气所带的湿度不够需额外用喷雾器或蒸气增加湿度。未经加温和增湿的氧气会使婴儿迅速降温,输氧使婴儿降温越多,婴幼儿需氧越大,这样,把临床所需的氧转用来产热,将使婴儿处于危险境地。 (7)及时调节流量及湿化瓶温度并注意导管是否通畅。 (8)给氧过多可致高血氧症。①对肺脏的毒性,见于正压呼吸给氧时,可引起肺功能及肺实质的损害,抑制细胞内代谢、去氧核糖核酸和ATP的合成,使很多酶灭活;②对眼的损害,见于小于2000g的早产儿。主要是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血氧分压迅速改变最有害,即使给30%~40%氧吸入也可发生此病。故早产儿给氧浓度以不超过30%为适;③气管纤毛自动能力降低,支气管细胞粘液性增加,肺泡壁充血水肿,小血管内有纤维血栓形成。所以,早产儿给氧应及时、准确、慎重,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氧,以促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 注意事项 == 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若经内科一般治疗不见好转,患儿仍呼吸表浅,应分析病情,查找原因。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符合下列指征者可进行气管插管: (1)肺部病变实变面积不超过40%,而呼吸衰竭以痰堵为主造成,需要清除大量下呼吸道分泌物。 (2)难以解除的上呼吸道梗阻(如急性喉炎)。 (3)吞咽麻痹或深昏迷时防止[[误吸]]。 (4)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通常经口进行,新生儿和小婴儿则可经鼻插管,其优点是便于固定,可放置较长时间,但吸痰不方便,插管后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8~72小时,否则,可能引起喉水肿及拔管后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插管后,要尽量避免碰动导管,以减少对喉头的刺激。导管管腔易被分泌物堵塞,须注意定时吸痰,保持管腔和呼吸道的[[通畅]]。要将气管[[插管]]和牙垫固定好,保持插管的正确位置,防止其滑入一侧总支气管,或自气管脱出。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输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