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86.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郑淑云 的原始碼
←
郑淑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郑淑云</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efa0edbc5a1abacf.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06277&sid=5818886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郑淑云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怀德县 出生日期;1945年7月 毕业院校;吉林省戏曲学校 职业;二人转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回杯记、西厢听琴、包公断后、杨八姐游春 主要成就;2007年获二人转艺术杰出贡献奖 |} '''郑淑云''', 1945年7月生,[[吉林省怀德县人]] 。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戏曲表演艺术家 ,曲艺名家 。国家一级演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第一代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评委 。<ref>[https://v.qq.com/x/page/i0337gd8oxl.html 二人转《大西厢》郑淑云、秦志平] , 腾讯视频 2016-10-17 </ref> ==人物生平== 郑淑云,1945年7月生,[[吉林省怀德县人]]。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政协委员。1960年在吉林戏曲学校还未毕业,就被调到吉林省吉剧团当演员。1976年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1978年演出《[[杨八姐游春]]》荣获一等奖。1980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主演过拉场戏《[[回杯记]]》;二人转《[[丰收桥]]》、《[[秋分时节]]》、《[[买年画]]》、《[[包公断太后]]》、《[[看秧歌]]》、《[[包公赔情]]》、《[[俩科长]]》、《[[西厢]]》;小品《[[李三]]》等均获吉林省二人转汇演表演一等奖。其中《[[丰收桥]]》1981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秋分时节]]》1988年东北三省二人转汇演获优秀表演奖和最高探索奖;《包公断太后》1986年全省中青年汇演获表演一等奖。<ref>[http://c.360webcache.com/c?m=413d0ed3e11acf509c3428ff843fd47c&q=%E9%83%91%E6%B7%91%E4%BA%91%3A%E6%83%B3%E5%BD%93%E5%B9%B4%22%E4%B8%87%E4%BA%BA%E5%9B%B4%E7%9D%80%E4%BA%8C%E4%BA%BA%E8%BD%AC%22&u=http%3A%2F%2Fnews.sina.com.cn%2Fc%2F2009-11-17%2F182319067949.shtml 想当年“万人围着二人转”] , 新浪网新闻中心 2009-11-17 </ref> 1986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拔尖人才"称号;1989年被评为 吉林省"十大转星";1997年被剧团授予"培养新人奖";1998年被吉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授予"艺术突出成就奖"。1989年被编入《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 名录》;1993年被编入《[[中国民间名人录]]》;1995年被编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四部?曲艺卷》。多次撰写的理论文章"论证了二人转艺术发展与不足"。同时,她辅导的剧团青年演员分获国家级、省级表演一、二等奖有20多人次。她的嗓音高亢嘹亮、韵味醇美、行腔圆润声情并茂,演唱技巧深沉、凝重、豪迈、大气,深得东北广大观众的欢迎与爱戴。2002年退休。 ==个人生活== 郑淑云:想当年"万人围着二人转"《了望东方周刊》 我1945年出生,小学毕业后考到吉林省戏曲学校学习二人转,得到老艺人[[程喜发]]和[[李青山]]的亲传,基础比较扎实。他们原来是民间艺人,解放后被请到戏校,享受国家俸禄。 李青山是著名的二人转民间艺人,男人唱旦角,"唱""扮""舞"都很有功夫。他外号"大机器",意思是各家各派都能包容。听说他刚开始唱二人转的时候不受欢迎,因为长得不好看,经常坐冷板凳。那时候演员都在戏台旁边坐着,有观众出钱点唱,才能上场,没有人点就坐一晚上冷板凳。后来他求老板让他唱一场,结果上场之后一直没下去,整个晚上他都包了,观众不停叫好。因为他天天坐冷板凳,各家各派就都学会了,所以一炮走红。那一代艺人功底很好,都是草头班子出来的,如果没有好东西,观众不买账,会从台上给撵下去。 我1959年参加工作。1964年全国搞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文艺工作者也到农村去,叫工作队员,教育农民。下乡很辛苦,背着行李,那时候哪有车啊,就是走,翻山越岭,有时候爬山要手脚并用。住在农民家里,虱子就像滚绣球似的,当时讲究"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候下乡演二人转还没有那么火,主要演《[[白毛女]]》等忆苦思甜的节目。 回城之后就是"文革",十年基本上什么都不干了。后期演的一些节目,因为受样板戏影响,很单调,都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小鹰展翅]]》啊,没有古装戏,也学习样板戏的剧目,很多段子是根据八个样板戏改的。 80年代初,文艺复苏,二人转这时才开始起步,把以前传统的东西都拿出来,《[[杨八姐游春]]》《西厢记》《[[包公陪情]]》《猪八戒拱地》等,全整理出来,这是二人转很兴旺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下乡演出,各个乡镇都排队预约。乡镇来接我们,用解放卡车,道具一车,人一车,车厢没有顶棚,下雨我们就自己打伞、顶着雨布。我们还卖过票呢,记得一次在榆树乡,一天就卖了一万多张票,票很便宜,三角钱一张。没有舞台,大板车打开就当舞台,用帷子围个场子,往里放人,看到场子里人差不多了,赶紧关门,不然太挤了,踩坏了人咋办? 那时候有句话叫"万人围着二人转",台上两个人演,台下人山人海。我们这才感觉文艺工作者有用武之地了。 乡镇对我们的招待就没法形容了,杀猪宰羊的。到老乡家吃饭,农民特别热情,秋天,没有新鲜水果了,他们从地窖里拿出西瓜,再来一勺白糖。那时还没有冰箱,西瓜是农民存在地窖里的,城里吃不到。这是最热情的招待了。春天,苞米刚长出来的时候,一个乡长说:"今天我给你们做一道菜,可好吃了。"菜上来,我一看是玉米笋,他说这是刚从地里掰的,还没有结粒,刚发芽就掰下来了。做这一盘要瞎多少苞米啊。 演出的时候,观众的热情也非常让人感动。演出上午9点开始,六七点就有人来占位子了。上午演完了,他们自己带着饭来吃,怕下午位子没有了。下午演出,我唱《[[包公断太后]]》,雨哗地就下来了,他们还不走,舞台上面有顶棚,但下面是露天的,他们顶着各种各样的雨布,还有顶一块布的。雨越下越大,平地都有积水了,慢慢没了脚面,他们还不走,在雨里站着看。舞台上开始漏水了,乐队拉弦的就剩下一个了,旁边有人给他打伞,打鼓的也有人打伞,我们两个演员没人打伞啊,就在舞台上拣着不漏的地方演,也不能舞了,最后俩人挤在一块不漏的地方背对着背唱。脸上分不清是眼泪还是雨水,心情很激动。 一辈子演出,什么时候最高兴啊,就这个时候,这么受人民的欢迎啊。 1984年,我当选省政协委员,我是第一个当政协委员的二人转演员,参政议政,很光荣。那时候二人转那么火,但没有一点私心,我唱的《[[回杯记]]》录盒式磁带,卖出去有100万张,我只得到6元钱,是单位发的补助费。没有怨言,就觉得拿着国家俸禄,就该给国家干活。要有人邀请出去演出,还想,耽误了剧团的演出咋办? 后来家家有了电视,二人转受到一点冲击。电视放《[[霍元甲]]》的时候,我们下乡,住在招待所直嘀咕,今天能不能卖出票去啊。到台上一看,妈呀,台下已经坐满人了,场场满。二人转还是有一批剧目、一批演员,还有一批忠实的观众,用时髦的话说,就是粉丝。 90年代后期,城里开始有民间的二人转演出,主要搞杂耍,搞笑的,黄段子,什么都上,这时候我们的传统二人转受到很大冲击。演出也只是给大专院校或者会议什么的,下乡演出不多了,没有乡镇主动来接我们了。即使老百姓愿意看也没人组织,乡镇干部都有车,自己开车到城里唱歌跳舞,接待我们嫌麻烦,我们这么多人下去,还要管吃喝拉撒。 传统二人转演员的日子不好过,在职的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只开60%的工资,我因为退休了,才开100%。 我们的二人转不景气了,也想着演出怎么改革。以前都唱成本大套的戏,后来也唱一段了,挑最精彩的。我们也学习杂耍二人转表演的灵活性,临场发挥,学习他们丑角的幽默,但是他们大部分不具备"美"的表演素质,最大的问题是不会"美"。 年轻人喜欢看杂耍,老年人还是喜欢看我们的演出。我退休后,有一次碰到老乡问:"你咋总也不来演出了?" ==作品== 韩子平 郑淑云 首演剧目 《[[回杯记]]》 《西厢听琴》 《[[马寡妇开店后传]]》 《秦香莲》 《[[小张买鱼]]》 《小老妈开唠》 秦志平 郑淑云 首演剧目 《[[包公断后]]》 《丰收桥》 《全本西厢》 《[[老回杯记]]》 《苏武牧羊》 《铡包勉》 《[[黄氏女游阴]]》 《杨金花夺印》 《吕洞宾戏牡丹》 《[[楼台会]]》 《杨八姐游春》 郑淑云 李雷 首演剧目 《秦雪梅吊孝》 董孝芳 郑淑云 首演剧目 《[[刘云打母]]》 《寒江关》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游戏</big>''' |- |<center><img src=https://e3f49eaa46b57.cdn.sohucs.com/2020/7/20/13/5/MTAwMTE5XzE1OTUyMjE1MTQyNDVfMjA1NDA4NzIwX3VnY3ZjdXQ=.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83%91%E6%B7%91%E4%BA%91&step_word=&hs=0&pn=9&spn=0&di=72148853503033344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299437961%2C214087677&os=1748218701%2C3141617136&simid=3366657609%2C66143358&adpicid=0&lpn=0&ln=674&fr=&fmq=168662366213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i2.hdslb.com%2Fbfs%2Farchive%2F9106632cd92f4fb961db3ae4b0c27e84c445113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ktstktst_z%26e3Bv54AzdH3Fet1j5AzdH3Fwed0cabmclAzdH3F&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Niwy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注:吉林省文化信息网介绍,韩子平、郑淑云、杨丽为《[[回杯记]]》首演演员。 秦志平、郑淑云为《包公断后》首演演员 ==荣誉== 1981年1月,省民间艺术团演出由[[王悦恒]]整理的拉场戏《[[回杯记]]》,受到好评。剧本发表在《参花》1981年12月号。2月7日,[[冯其庸]]教授在春谊宾馆由[[吴景春]]、[[王肯]]、[[王兆一]]陪同观看了吉林民间艺术团演出的拉场戏《[[回杯记]]》(演员韩子平、郑淑云、杨莉) 1981年9月18日至26日,文化部在天津举办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北方片)观摩演出。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演出的二人转《[[丰收桥]]》获一等奖。(演员秦志平郑淑云) 1984年12月14日下午,吉林民间艺术团应全国政协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剧场演出,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等领导前来观看。演出二人转《[[西厢观画]]》、《[[包公断后]]》,单出头《[[南郭学艺]]》,拉场戏《[[回杯记]]》。演出结束,[[肖华]]等领导同志上舞台和演员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2007年,在吉林省第三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上,[[王肯]]、[[王兆一]]、[[那炳晨]]、[[王中堂]]获得吉林省二人转艺术终身成就奖,[[韩子平]]、[[金士贵]]、[[张震]]、[[郑淑云]]获得吉林省二人转艺术杰出贡献奖 ==评价== 实力派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音像公司对她的评价是"扮舞俱佳,唱功特好",对她的戏迷来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她的艺术最真实的写照。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o3055x5kx7h|480|270|qq}} <center>传统二人转正戏《杨金定夺印》孙中宏郑淑云演唱,经典老戏,百听不厌</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郑淑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