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22.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郭艳君 的原始碼
←
郭艳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郭艳君</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a08b87d6277f9e2f4716fd851d30e924b899f318&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359639&t=02acbaaa920b3510cb96643a0aded408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AD%E8%89%B3%E5%90%9B/1387258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郭艳君''', 女,[[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chool.freekaoyan.com/heilongjiang/hlju/2020/03-08/15836568761016686.shtml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郭艳君 ],黑龙江大学, 2020-03-08</ref>。[[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ref> [http://www.hlju.edu.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18&wbnewsid=1206 郭艳君 ],黑龙江大学, 2015-06-05</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出生日期----1971年6月 出生地点----[[吉林省]]双阳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黑龙江大学 ==人物经历== 郭艳君,1971年6月生于吉林省双阳县。1990年——1994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5——2002年在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获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文化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在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研究领域,从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入手,在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基础上重新阐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同时,尝试将这种阐释与作为历史解释模式的文化哲学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到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等领域,力图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生成论的历史哲学。 ==主要贡献== ===所做项目=== 1、马克思历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BZX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2014年; 2、历史的生成性(200902494),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2009—2012年; 3、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生成论阐释及其当代意义(06D08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2010; 4、对历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阐释(1151G036),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08—2008年。 ===出版著作=== '''一、代表性论文:''' 1、《青年马克思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及其理论意义》,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 2、《经典表述的再阐释——重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3、《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思想变革及其理论意义》,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4、《论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及其当代意义》,载《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5、《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真实》,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6、《历史的生成性——论马克思在历史哲学领域实现的革命变革》,载《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7、《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载《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8、《论马克思历史观的生成论本质》,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9、《历史与人的生成》,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 10、《论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载《学术交流》2005年第12期; 11、《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人概念的继承与超越》,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7期; 12、《劳动、交往、分工:马克思对历史演进机制的分析》,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9期; 13、《超越乌托邦:论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载《唯实》2003年第4期; 14、《论拉法格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及局限》,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15、《历史理性的生成性的初步阐释》,载《求索》2005年第11期; 16、《关注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维度》,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第4月21日; 17、《论海登.怀特对历史的文化阐释》,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 18、《论西方文明的整合——对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理解》,载《求是学刊》1998年第3期; 19、《全球化与文化的价值选择》,载《学海》2001年第5期; 20、《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批判与反思》,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1、《论近代中国的启蒙》,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 22、《论意识形态研究的文化哲学视角》,载《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独立; '''二、代表性的著作:''' 1、《历史与人的生成——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独立; 2、《历史的生成性——对历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阐释》,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独立; 3、《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作者。 ==获奖记录== 1、第十一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8年; 2、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及其当代意义,获第十四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 3、“经典表述”的再阐释——重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获第十三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ref> [http://phil.hlju.edu.cn/info/2029/3452.htm 郭艳君 ],黑龙江大学, 2021-09-04</ref> 4、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真实,获第十二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佳作奖,2006年; 5、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批判与反思,获第十一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哲学家]]
返回「
郭艳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