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58.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郯国故城 的原始碼
←
郯国故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郯国故城</big> ''' |- | [[File:郯国故城.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s11.sinaimg.cn/mw690/001wkwvgzy7auXazyuC9a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4b9520102x0wz.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 郯国故城 '''地理位置''' : 郯城县北郊的高地 '''景点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献''' :《通志·氏族略》 '''所在地区''' : 山东省郯城县 '''级别批次'''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国务院 |}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是山东省年代较早、面积较大、保护较好的古城址之一,对于研究山东地区东夷古国史和周至汉时期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以至[[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 故城呈不平行的四边形,周长为4670米,其中东墙长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80米,北墙1260米。东墙和南墙已夷为平地,北墙和西墙大部分保存尚好。现存残墙高3~4米,墙基宽35~45米。故城有4个城门,城门以青石构筑。城墙用夯土筑成。在故城范围内深翻土地、挖沟筑渠时,经常出土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残陶片、瓦当、残陶豆等,还出土过秦半两、楚国鬼脸钱及汉五铢,并经常发现缸瓦<ref>[http://hanyu.afanti100.com/hanyu/cn-dict/profile/5255f00d54fcb085c91f0c77cc131f60 缸瓦],阿凡题</ref>井,直径为50~70厘米。 2006年郯国故城作为周至汉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58/guogucheng.html 郯国故城],博雅文化旅游网</ref>。 ==周围环境== 郯国故城是西周至战国初期的郯国都城。位于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郯国故城东北角320 米处为杨楼村,东南角现为郯城县邮电局家属院,西北角500米处为北马村, 西南角为县干休所,故城内有6个自然村和1处中学<ref>[http://www.tancheng.ccoo.cn/bendi/info-136744.html 郯国故城],郯城在线</ref>。 ==历史== 《[[通志·氏族略]]》<ref>[http://www.duwenxue.com/zixun/5808.html 通志氏族略全文 《通志·氏族略》],读文学,2016-6-15</ref>云:“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赢胜,少昊之后。 ”一曰己姓。《[[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载:“秋,郯子来朝”,昭公问“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答以“我高祖少?白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战国初期灭于越。《[[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曰:於粤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时当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汉置郯县,唐省县入临沂, 宋金因之,元末复置郯城县。 ==郯国== 郯国<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77828638&ver=1&signature=yUXMz6VOjMhZ66A36WwN8b0rScH5ZftOQoYEO0bv5ZNxQqyqfy1Xb7H3n*bpQKTKKARUEMLoIfBh2EyMFyBJ0*r8VIy6THJkD6ndeDlVJZncZt*n0WEZsszoadNOOeCNLK7QjAFOVb-XG1rvIANM-JDA05ZMOjyMijt7Kgy3LCE= 山东古代有个国家叫郯国!],漫游鲁南 2017-03-10</ref>是[[春秋时期]]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郯城一带。由于[[历史]]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它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现在每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资料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但是,一种说法认为,郯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南至[[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但是后来沦落了。[[春秋时期]],郯国的周边国家是鄟国和祝其国。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周灭商后,[[周武王]]将其封给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归附于宋国所辖制,并允许享爵位,子爵。[[微子启]]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属国,后为楚所灭。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考察说明。 因此关于郯国的历史存在疑问之处,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 ===<center>郯国古城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郯国古城宣传片 </center> <center>{{#iDisplay:g0916hyb1p6|560|390|qq}}</center> <center> 郯城县宣传片 </center> <center>{{#iDisplay:t0814c5rzim|560|390|qq}}</center> <center>历史上的郯国,如今的郯城,上帝视角看夜晚的她真美</center> <center>{{#iDisplay:u0836dby19s|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返回「
郯国故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