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21.1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醒龍屬 的原始碼
←
醒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醒龍屬'''<br><img src="https://www.tanmizhi.com/img/allimg/09/23-20093004411K4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anmizhi.com/html/18727.html 圖片來自tanmizhi]</small> |} '''醒龍屬'''(屬名:''Abrictosaurus'')意為「不眠的蜥蜴」,是[[畸齒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侏儸紀]]的南部[[非洲]]。醒龍是種小型、二足、[[草食性]]或[[雜食性]]的恐龍,身長接近1.2公尺,重量少於45公斤。 醒龍的化石只有兩個個體,發現於[[南非]][[開普省]]與[[賴索托]][[加查斯內克區]]的[[上艾略特組]]。上艾略特組的年代被認為是早[[侏儸紀]]的[[赫唐階]]到[[錫內穆階]],接近2億到1億9000萬年前。 上艾略特組被認為過去是沙丘與季節性的氾濫平原,氣候為半乾旱型,偶爾有豪雨。該地層還發現了以下恐龍:[[獸腳亞目]]的[[合踝龍]]、[[蜥腳形亞目]]的[[大椎龍]]、以及其他的[[畸齒龍科]]如[[畸齒龍]]、[[狼鼻龍]]。當地也發現了大量的陸地動物化石,例如[[鱷形類]]、[[犬齒獸類]]、以及早期[[哺乳類]]。 == 敘述 == 醒龍屬於畸齒龍科,畸齒龍科是群小型、早期[[鳥臀目]]恐龍,以牠們的[[異型齒]]齒列為名。畸齒龍科最著名的特徵是上下頜各有一對大型、類似[[犬齒]]的長牙,通常稱為犬齒型牙齒。牠們的頜部前段沒有牙齒,具有堅硬的嘴鞘,可以切斷[[植被]]。[[前上頜骨]]各有三顆牙齒,前兩顆是圓錐狀牙齒,而第三顆即為大型的長牙,下頜的長牙是[[齒骨]]的第一顆牙齒。上頜牙齒間有個大牙縫,分開前上頜骨牙齒與[[上頜骨]]的頰齒,並可容納下頜長牙。下頜也有類似的牙齒縫隙。 醒龍通常被認為是畸齒龍科的基礎物種。[[畸齒龍]]與[[狼鼻龍]]都具有高齒冠的頰齒,並互相重疊,形成咀嚼用齒列,類似[[白堊紀]]鴨嘴龍科的齒列。醒龍的頰齒間隔較寬,齒冠較矮,較類似早期的鳥臀目恐龍。醒龍過去曾被認為缺乏長牙,屬於較原始的特徵。然而,兩個醒龍的標本曾發現了這些犬齒型牙齒。上頜的犬齒型牙齒的長度為10.5公分,而下頜的犬齒型牙齒的長度為17公分。這些犬齒型牙齒僅有前側具有鋸齒狀邊緣,而狼鼻龍與畸齒龍的犬齒型牙齒則是前後都有鋸齒狀邊緣。與畸齒龍相比,醒龍的前肢較小、較不強壯。醒龍的第四、第五指的[[掌骨]]數量較少。 == 歷史與命名 == 醒龍的兩個標本目前都存放在[[倫敦大學學院]]。醒龍的[[正模標本]](編號UCL B54)發現於[[賴索托]],包含一個部分頭顱骨與骨骸。[[古生物學家]]Richard Thulborn在1914年首次敘述這個標本,他認為該化石是狼鼻龍的一個新種,並密名為伴侶醒龍(''L. consors''),''consors''在[[拉丁語]]中意為「同伴」或「配偶」。編號UCL B54標本缺乏狼鼻龍所擁有的犬齒型牙齒,但Thulborn認為這代表該個體是個雌性。在Thulborn的首次醒龍研究中,並沒有完全敘述牠們頭顱骨與骨骸。 一顆發現於[[瑞士]]的牙齒,年代屬於[[三疊紀]]最晚期,被歸類於醒龍。但這顆牙齒沒有醒龍、畸齒龍科、或鳥臀目的特徵,因此沒有被廣泛的接受<ref name=RIetal07>{{cite journal |last=Irmis |first=Randall B. |coauthors=Parker, William G.; Nesbitt, Sterling J.; and Liu, Jun |year=2007 |title=Early ornithischian dinosaurs: the Triassic record |journal=Historical Biology |volume=19 |issue=1 |pages=3–22 |doi=10.1080/08912960600719988}}</ref>。 在1975年,[[詹姆斯·霍普森]](James Hopson)重新敘述了一個發現於[[南非]]的破碎[[畸齒龍科]]頭顱骨(編號UCL A100),該頭顱骨原本被歸類於狼鼻龍。霍普森指出該標本並不屬於狼鼻龍,而更為類似編號UCL B54標本,霍普森建立了新屬,醒龍(''Abrictosaurus''),以包含這兩個標本。 在[[古希臘文]]中,''αβρικτος''/''abriktos''意為「不眠的」,而''σαυρος''/''sauros''意為「蜥蜴」,因為霍普森並不同意Thulborn所提出的畸齒龍科會在熱季或旱季[[夏眠]]的[[假設]]。儘管霍普森將這兩個標本建立了新屬,Thulborn仍認為狹齒狼鼻龍、塔克畸齒龍、以及伴侶狼鼻龍分別為狼鼻龍的三個種。大部分古生物學家主張這三個種是個別的屬,但牠們之間並沒有精確的[[古生物學]]定義。 == 兩性異形 == 長久以來,畸齒龍科的[[兩性異形]]假設主要聚集於醒龍身上。許多現代哺乳類的長牙都為[[兩性異形]]的特徵,包括[[麝]]、[[海象]]、[[亞洲象]]、[[豬]]、這些物種的雄性具有明顯的長牙。編號UCL B54標本缺乏長牙,因此許多人認為該個體是[[雌性]]、甚至是其他種的雌性個體。 編號UCL A100標本的犬齒型牙齒可能是雄性的特徵,並顯示牠們足以建立個別的種。然而,編號UCL B54標本的短臉部、未癒合的[[薦椎]],顯示牠有可能是個幼年個體。如果屬實,編號UCL B54標本缺乏長牙,可能是個[[次要性徵]](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而非[[兩性異形]]特徵。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醒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