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6.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野蜂式自走砲 的原始碼
←
野蜂式自走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野蜂式自走砲'''<br><img src="https://5.blog.xuite.net/5/c/3/8/14251252/blog_467567/txt/17044881/1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tom1958/joy/17044881-Panzerfeldhaubitze+18M+auf+Gesch%C3%BCtzwagen+III%2FIV+%28Sf%29+Hummel%2C+Sd.Kfz.+165 圖片來自隨意窩]</small> |} '''野蜂式自走炮'''([[德文]]:Humme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以[[三號坦克|三號]]/[[四號坦克|四號戰車]]混種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自走砲]],主要武裝為一門150mm[[榴彈砲]]。由[[德意志國防軍]]從1942年晚期起使用,直至二次大戰結束。 賦編型號全稱為"Panzerfeldhaubitze 18M auf Geschützwagen III/IV (Sf) Hummel, Sd.Kfz. 165","Hummel"此型稱是1944年2月27日由[[希特勒]]授名。 == 產量與衍生車型 == 由於基本型野蜂自走砲只能攜帶數量有限的彈藥,所以又開發出"Munitionsträger Hummel"野蜂彈藥運輸車以協同作戰。野蜂彈藥運輸車基本上就是沒有裝備火砲的野蜂,但有裝設置彈架以便輸送彈藥。如果情勢需要,野蜂彈藥運輸車也可以重新武裝,在戰場裝上榴彈砲,搖身一變成為正規野蜂自走砲作戰。 到戰爭結束為止,總共生產了714輛野蜂自走砲及150輛野蜂彈藥運輸車。 == 開發過程 == 野蜂式自走砲設計於1942年。1941年6月,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前鋒裝甲部隊缺乏機動砲兵火力支援,當時雖然已有幾種自走砲車服役中,但德國陸軍對其性能及表現並不滿意,因此1942年德國陸軍開始設計新型自走砲來滿足需求。 第一個考慮方案是以三號戰車車體搭載一門[[LeFH 18榴彈炮|LeFH 18 105mm榴彈砲]],但軍方偏好使用四號戰車車體,於是本案在製造原型車一輛後被擱置。替代方案則是計劃使用特別設計的Geschützwagen III/IV車體,但搭載一門[[SFH 18榴彈砲|sFH18 150mm 30倍徑榴彈砲]]。Geschützwagen III/IV車體是一種三號/四號戰車混種車體,結合了三號戰車的駕駛、轉向系統以及四號戰車的引擎、懸吊系統,這個車體後來也使用於[[犀牛式驅逐戰車]]。新式自走砲就以此定案,命名為「三/四號自走砲」,"Hummel"名稱是後來希特勒命名的。 野蜂式自走砲在車體後方有一個頂部開放式戰鬥間,並有10mm的裝甲圍繞以保護乘員與火砲,引擎移至車體中央部份以讓出空間給戰鬥間。末期型則將駕駛室與上層結構稍為修改,以便給駕駛與通信員有較大的空間。 == 戰績 == 野蜂式自走砲初次作戰是在[[庫爾斯克會戰]]<ref>[https://www.ydn.com.tw/News/327397 庫爾斯克會戰],青年日報</ref> ,約100輛參戰。野蜂主要配發於裝甲師中的裝甲砲兵營(Panzerartillerie Abteilungen),每6輛野蜂自走砲搭配1輛野蜂彈藥運輸車。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野蜂式自走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