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85.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华山 的原始碼
←
金华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金华山.jpg|thumb|right| [https://dimg05.c-ctrip.com/images/100n1f000001gpcnn6877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54504-302221251.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金华山]],是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的圣地,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因其“山贵重而华美”得名,被誉为“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山”。前山为金华道观,后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读书台。山上古柏森森,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巧夺天工。金华山既具有历史沧桑感,又不失现代休闲味,是度假旅游的好去处,堪称涪江中游的一颗明珠<ref>[http://www.cnshidian.com/20130306/6349.html 蜀中名山:四川射洪金华山] </ref>。走遍涪江两岸,无敌金华山;揽尽世间风光,独数此美景。 四川金华山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城北20公里金华镇涪江之滨,其主体位置则位于大金华旅游区的北区,汉代名“烟墩岭”,被誉为川中名山。 前山为金华道观,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后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时读书台。 中文名称:金华山 地理位置: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著名景点:金华山道观 三清殿、祖师殿 派 系:道教全真龙门派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四川省遂宁市 ==名称由来== 金华山因其山中的[[金华山道观]]而得名,清末以来,统称金华山,沿用至今。其名的来历,根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取“其山贵重而华美”之意。物换星移,岁月沧桑,金华山虽历经近1500年的盛衰变化,但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风犹存,游人、香客往来不绝。宋朝皇帝封为“玉京观”。 ==简介== 金华山山势呈马鞍形,前山是主峰,山脚下是虹飞桥(又名百尺桥),因陈子昂《登金华》诗有“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而得名。穿过雕梁画栋的虹飞桥,顺左上三十余级石阶,即可到达金华山前山门。站在前山门,一眼望去,层层石阶直上山头,两旁古柏森森,云环雾绕,颇有世外仙山的味道。 从前山门上行的石阶共有365级,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990年修复。这石阶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即你从金华山的前山门始,心诚意专地登完365级石阶到达南山门,就能使你在今后每年的365天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进入金华山南山门沿蜿蜒石龙拾级而上,可依次参观道观的灵祖殿、[[药王殿]]、[[东岳殿]]、[[祖师殿]]、[[三清殿]]。这些宫观殿宇大部分系明清建筑,殿内供奉的塑像仪态万千,栩栩如生,颇具匠心。 金华山古建筑众多,散布山间,呈层次分布,错落有致。山上林木蓊郁,有国家级保护古柏千余株。行走山中,山中无尘雨,却有空翠湿人衣的感觉。历代追索先贤遗风,来此凭吊者众多,且多有题记,都存于山中博物馆。[[杜甫]]晚年居蜀, 曾扶杖前来,留下《野望》等名篇描写山中胜景,抒发心中慨叹! ==主要景点== ====金华山道观==== 金华山道观与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观、大邑的鹤鸣山道观,三台的云台观并称四川四大名观,与四川众多道观同属于道教全真派。位于金华山前山,道观坐北面南,依山取景,层叠而上,有六殿、五楼、三洞、二院、二门,结构谨严,布局合理,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年)。东晋时,有方士陈勋来此结茅为庵,修道学仙,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敕令在该山修建规模宏大的金华观,距今近1500年。唐代重建时,更名为九华观。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又改名玉京观。金华山祖师殿内供奉的是真武祖师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师是金华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华山庙会的来历。每年农历“三月三”,顶礼朝拜的香客,观光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天达5~7万人。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三清殿==== 金华山[[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三清全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大天尊。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简称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说化身老子,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事实上,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即太上老君)为教主,进而说他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他们的地位高于玉皇大帝。每到一定的时候,玉帝以及西母都会带领众仙朝拜三清。因此三清在道教的地位至高无上。(备注: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太上道祖。道教的三皈依为道、经、师三宝,分别代表元始天尊(道宝)、灵宝天尊(经宝)、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师宝)。因而合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大天尊。) ====祖师殿==== 金华山[[祖师殿]]内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师是金华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华山庙会的来历。每年农历“三月三”,顶礼朝拜的香客,观光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天达5一7万人。盛况空前,热闹非凡。祖师殿中央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神像,真武祖师前面有3个神位,分别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师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神位。每逢重大节日如:农历二月十五的太上老君生辰举行的三清朝科、三月初三的真武朝科等,都会在祖师殿举行盛大的科仪朝拜三清等尊神。 ====王灵官殿==== 灵官殿高9米,长7.7米,宽5.5米,建于元代延佑二年(1315)的灵祖殿通敞宽阔,气势沉雄。殿堂神台上,王灵官坐武神像通高3米,彩绘金身。头戴冲霄冠,脚踏风火轮,顶盔贯甲,威风凛凛。右手握十八节金鞭,左手执三角火眼金睛,三目怒睁,威武森严,赏善罚恶,震撼人心。威灵显应,闻名遐迩,灵官殿乃金华山香火最旺之殿堂。 ====玉壶阁==== 玉壶阁是盛唐伟大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家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陈子昂(公元661—702),字伯玉,出生在射洪武东乡一个世代富有的读书人家,因家境富裕,年至十五、六岁还是一个任侠放纵的“公子哥儿”,十八岁时慨然发愤,在这里闭户读书三年。他学成出仕,因一篇《谏灵驾入京书》为武则天所赞赏,官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曾两次随军出征,因与主帅意见不合,38岁时辞职还乡,后被县官段简害死,时年41岁。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内容和理想,提倡雄健质朴的表现形式,坚决反对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专讲辞藻格律的诗作,后人评价他开创了唐诗的一代新风。 玉虚阁石碑刻“蔚蓝胜景”回文诗一首,字形龙蛇飞舞,顺念倒念皆成诗句。其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千年来虽遭风雨剥蚀,仍然古貌犹存,声名愈显。玉虚阁右侧有一座两米多高的回文诗碑,背面刻有清[[嘉庆]]四年(1799年)射洪县令胡魁撰写的《增栽金华山林木碑记》。正面刻有清代[[盐亭]]人[[杨太虚]]在金华山道观作住持时所作的回文诗。回文诗的书法为一种怪异的龙蛇字体,它是在草书的基础上,融入传统的隶书和道家的符书,三种书法互相渗透,错落有致,形成一种龙飞凤舞的字形,不太好认,且听我念来: 龙头倒卧见高峰,洞古铺天绿树笼。 封郭满天撑老柏,卷波烟水映乔松。 浓情尚吐飘香桂,觉梦惊声听晓钟。 淙夜澈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 如将每两句诗倒读,则为: 笼树绿天铺古洞,峰高见卧倒头龙。 松乔映水烟波卷,柏老撑天满郭封。 钟晓听声惊梦觉,桂香飘吐尚情浓。 胸罗妙处剪红茸,雅韵流泉澈夜淙。 作者以诗人的笔触,描写了金华山“倒头石龙”,“蔚蓝洞天”,“撑天古柏”,“卷波乔松”,“梦觉晓钟”、“清泉雅韵”等景观。情景交融,十分贴切。 ====纯阳阁==== 与玉虚阁相距约30米有一座纯阳阁,阁内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此处,原为“读书台”旧址,清道光十年(公元1884年)迁读书台于后山梧南岭。但阁前平台右侧仍留下这一座巨大石碑,碑的前后分别刊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亲笔书写的《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金华山野望》两首诗。杜甫在宝应元年(762年)冬天到金华山凭吊陈子昂,当诗人看到冬日的金华山一派冷清,陈公读书堂又长了许多青苔,不禁发出“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的感慨。 ====虹飞桥==== 金华山山势呈马鞍形,前山是主峰,山脚下这座桥名虹飞桥(又名百尺桥),因陈子昂《登金华》诗有“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而得名。穿过雕梁画栋的虹飞桥,顺左上三十余级石阶,即可到达金华山前山门。站在前山门,一眼望去,层层石阶直上山头,两旁古柏森森,云环雾绕,颇有世外仙山的味道。从前山门上行的石阶共有365级,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990年修复。这石阶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即你从金华山的前山门始,心诚意专地登完365级石阶到达南山门,就能使你在今后每年的365天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读书台====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射洪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1980年7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被列为遂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华山因陈子昂读书台被誉为“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光绪六年(1880年),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古读书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资料亦不可多得。“读书台”遗址,也成为后人凭吊的一处胜景。清康熙年间,射洪乡贤杨甲仁在此处讲学20年,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1987年春,峨眉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摄故事片《野店》。 臭石:四川省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内的一块臭石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臭石,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射洪县人杨最任云南副使时,从曲靖县带回,放置在金华镇江西街一小院内。新中国建立后,射洪县文化馆将该石运往太和镇,埋于馆内葡萄架下,1983年9月运往金华山,收藏于此。这块石头,形如人脑,表面微光,色呈灰黑。原高约1.2米,经多年来搬运敲击,现只有0.6米了。若以铁器击之,臭气顿出。清代袁霖先生的《臭石歌》就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此石:“敲石得乐声,煮石得其味,那见击石出臭气?不信将石砥,臭即随手起,遗臭千年存,谁知石端委?”石头击之有臭,世间少闻,若你有幸到金华山去,亲手敲敲,嗅嗅那悠悠臭气,定会游兴大增,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690 中国游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金华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