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13.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闵惠芬 的原始碼
←
闵惠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闵惠芬 | 图像 = [[File:闵惠芬.jpg|缩略图|居中|闵惠芬|[http://photocdn.sohu.com/20140514/Img399541016.jpg原图链接] [http://roll.sohu.com/20140514/n399541013.shtml 来自搜狐资讯]]] | 图像说明 = 闵惠芬 |center | 出生地址 = 江苏宜兴 | 出生日期 = 1945年12月23日 | 逝世日期 = 2014年5月12日 | 毕业院校 = 上海音乐学院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二胡演奏家 | 主要成就 = 上海文学艺术奖<br>第十二届“上海之春”创作二等奖<br>首届中国“金唱片”奖<br>宝钢高雅艺术奖<br>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br> | 代表作品 = 《长城随想》<br> }} '''闵惠芬''',女,1945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宜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二胡]]演奏家。 <p style="text-indent:2em;"> 先后在中国艺术团、上海乐团、上海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4年5月12日上午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 </p> '''中文名''' 闵惠芬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 1945年12月23日 '''逝世日期''' 2014年5月12日 '''职 业''' 二胡演奏家 '''毕业院校''' 上海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 上海文学艺术奖 第十二届“上海之春”创作二等奖 首届中国“金唱片”奖 宝钢高雅艺术奖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品''' 《长城随想》 '''逝世地''' 上海仁济医院 ==生平经历== [[File:闵惠芬1.jpg|缩略图|右| 闵惠芬1|[http://www.dzwww.com/yule/yulezhuanti/mtcbg/201405/W020140512532811876020.jpg原图链接] [http://www.dzwww.com/yule/yulezhuanti/mtcbg/201405/t20140512_9558912.htm 来自大众网]]]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1945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宜兴。父亲闵季骞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受到家庭的薰陶,闵惠芬自幼酷爱音乐。8岁时便随其父闵季骞学习二胡,并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凡的天赋。1956年,11岁的闵惠芬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文化古都[[南京]],进入南京市鼓楼区少年之家“红领巾艺术团”担任二胡独奏小演员,任该团管弦乐队指挥。</p> <p style="text-indent:2em;"> 1958年,1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修二胡,师从于二胡教育家王乙和陆修棠。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全国二胡比赛中,闵惠芬以一曲[[《病中吟》]]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获得大赛第一名。</p> <p style="text-indent:2em;"> 自1979年起,她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p> <p style="text-indent:2em;"> 1981年,艺术正处于盛年的闵惠芬,不幸身患癌症,五年间曾做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五次化疗,但她顽强乐观,为早日重返舞台而拼搏。1987年9月,她重返舞台,应邀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演出《长城随想》;1988年1月,应邀参加“龙乐音乐周”,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首演《洪湖主题随想》协奏曲。随后她又在上海、新加坡作了成功的演出。</p> <p style="text-indent:2em;"> 花甲之年的闵惠芬除了创作演出外,还将许多精力放在了民乐的普及和新人的培养上。几乎每年她都要举行二十多场民乐普及音乐会。</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06年7月,闵惠芬带着她的力作《天弦》出席[[广州]]高级音响展。</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4年5月12日上午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享年69岁。 </p> ==人物轶事== <big>音乐启蒙</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说同龄人里像自己这样很小就开始学琴。刚刚解放不久,根本找不到学音乐的,尤其是学民乐的。女孩子拉二胡,好像不可思议。</p>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的家乡在江南丝竹之乡江苏宜兴,江南丝竹、苏南吹打、各种民谣、小调,就连小时候赶庙会,和尚道士彻夜的乐声,都吸引着她,对民族音乐的迷恋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生了根。闵惠芬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闵季骞是民族音乐的先驱刘天华的再传弟子,二胡、琵琶、三弦等江南丝竹无所不能。各种民族乐器中,闵惠芬尤其喜爱二胡,它的魅力在于它特别接近中国人的情感,它的音色像中国人在说话歌唱。</p>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至今还保存最初学艺时的二胡,那是父亲的一位同事结婚搬家以后遗下的一把自制二胡,筒部蒙的还是廉价的癞蛤蟆皮。8岁的闵惠芬开始随父亲学琴,那把旧二胡成就了闵惠芬今后辉煌的事业。 </p> [[File:闵惠芬2.jpg|缩略图|右|闵惠芬2|[http://upload.huain.com/2014/0512/1399867253376.jpg原图链接] [http://news.huain.com/erhu/2014/0512/36097.shtml 来自民乐新闻]]] <big>勤奋好学</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文革”期间,上海音乐学院的各种音乐声音销声匿迹,琴被砸了,老师被打成了“双料特务”,关进了“牛棚”。闵惠芬仍然以学为本,不仅练二胡,还练起了京胡、小提琴。声乐系的同学张奇松还曾送给闵惠芬民间老艺人瞎子阿炳本人演奏的二胡唱片,但是,闵惠芬没有唱机来听唱片。后来闵惠芬到上海电影乐团排练,在那发现了唱片室,趁大家排练完都走了,把阿炳的演奏唱片拿出来听。一边听,一边揣摩,一边练习,唱片都让她听烂了,后来竟然可以将二胡拉得和唱片里一模一样、惟妙惟肖。</p>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悟出应该有自己对阿炳的理解,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她说到《二泉映月》中段的处理,不像有些人说的是憧憬、渴望,而是木然。有人说她演奏《二泉映月》的弓法很像是书法中的枯笔,她非常赞同这个比喻。 </p> <big>特殊任务</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75年,闵惠芬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毛泽东]]主席录制一批</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京剧唱腔。用二胡来演奏京剧唱腔,既要展开京剧演唱的韵味,又要保持二胡自身的特点,为了掌握京剧声腔的特性,闵惠芬奔波于京、沪两地,到处求教京剧名家,不但自己学唱,还仔细揣摩不同流派的区别。</p> <p style="text-indent:2em;"> 她用二胡录制的《逍遥津》、《斩黄袍》、《卧龙吊孝》、《连营寨》、《哭灵牌》等名曲一大批京剧唱腔深得毛主席喜爱。二胡演奏京剧唱腔的成功大大拓展了闵惠芬的艺术视野,并由此对试用戏曲唱腔来拓宽二胡演奏的空间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年来,她除首演了《江河水》、《长城随想》、《新婚别》、《夜深沉》等大量二胡乐曲外,一直没有放弃对“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探索。 </p> ==主要成就== <big>个人作品</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73年所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成为其代表作。1980年首演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获得高度的评价和广泛流传。此外,她还从事二胡独奏曲的创作,如《洪湖人民的心愿》(根据歌剧音乐编曲)、《阳关三叠》(古曲改编)、《宝玉哭灵》(根据越剧音乐编曲)、二胡与乐队《音诗─心曲》(与瞿春泉合作),都有一定影响力,并被列入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材。</p> <big>器乐研究</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20世纪60年代,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提出二胡声腔化演奏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在她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将二胡声腔化演奏的理念与方法付诸于实践,加以改编、创作了具有二胡声腔化演奏特征的一些曲目,如她自编自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人民心愿》等。 </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胡声腔化是这位民乐名家创造的特殊演奏方式,也使她成为当今民乐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p> ==艺术风格== <big>演奏风格</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广泛涉猎民间戏曲音乐,如江南丝竹、潮州音乐、京剧、越剧、词曲音乐等等,从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二胡演奏技法并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她的演奏激情洋溢,对于乐曲内涵的处理细腻传神。</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闵惠芬形成了热情而内含、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的演奏风格。在演奏中,她能抓住音乐要表达的意境,并运用起承转合这个大的节奏规律,把自己的感情同“气势”和“神韵”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的节奏、音高、强弱及其在舞台上表演的神态去引起人们广泛想象,而这一切竟想是在一系列巧妙不间断的瞬间中自然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她那高超的二胡艺术造诣。 </p>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演奏的戏曲音乐作品,能深入把握作品的风格、神韵,领悟戏曲音响动态深层中的精神,就在于不是从表面去模仿这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而是从根本的神韵出发,再进行感性的感受、体验与理性的思考,以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p> <big>审美观念</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她深受斯(坦尼)氏体系体验派表演的影响,把自己与二胡融为一体,她全面接受了中国戏曲,以梅(兰芳)氏体系为代表的既有体验又有表现的表演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音乐表演,这都与她勇于探索戏曲音乐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p>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在审美再创造的综合心理活动中,她的审美观念、理想、趣味,直接影响了感知、体验、想象、领悟等心理因素,具有主体与客体创造性交融的综合审美观,强调整体把握与综合感受。演奏中主客体的情感交流,主体对客体审美情感的体验与传达,都体现了以情动人的审美观。 </p> <big>创作主张</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在演奏各京剧艺术流派唱腔的过程中,突出作品的直观形象,以创造性的表现方法来揭示作品的生动性,追求的是美学上的情感论,主张音乐要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提倡的美善统一、情理统一、形神统一的美学观,所显现的均衡、适度、含蓄的艺术风格在她的音乐表演中,得以鲜明的体现。 </p> ==所获荣誉== <p style="text-indent:2em;"> 获第四届“上海之春”中国二胡比赛中获一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第十二届“上海之春”创作二等奖、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宝钢高雅艺术奖、“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p> ==社会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 她对艺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基本功全面扎实。她更注重对乐曲内涵的深入开掘,并加以细致入微地表现,琴声富有艺术魅力,演奏充满激情。(内蒙古晨报)</p> <p style="text-indent:2em;"> 闵惠芬渐渐地成了“二胡”的代名词。(扬州日报社)</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连休止符也充满音乐”。“奏出了人间悲切”。第一个提着二胡走进金色大厅,让全世界认识二胡认识中国民乐。(新华网)</p> ==视频资料== 最接近阿炳原作的《二泉映月》二胡皇后闵惠芬演奏 {{#ev:youku|XMzkyOTMyNzc4NA|alignment=left}} ==参考文献== [http://ent.sina.com.cn/y/2014-05-13/09564140515.shtml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病世 昏迷已有三个月] ==外部連結== *[http://minhuifen.com/about.php?lang=zh&pk=2&dptnam=1 閔惠芬簡介 - 閔惠芬的官方網站-樂海琴韻] [[Category:人大代表]] [[Category:音乐家]] [[Category:二胡演奏家]] [[Category:音樂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闵惠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