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3.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闽语 的原始碼
←
闽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闽语.jpeg|有框|右|<big>闽语</big>[https://i1.hdslb.com/bfs/archive/c2b4352868b5ff60c38343dca64cb9480fff50ae.jpg@280w_158h_1c_100q.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sQ4y1P7Ht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闽语''',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闽东话:Hók-gióng-uâ ;闽南话:Hok-kiàn-ō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为传统的“汉语族七大语言”架构中的[[语言]](汉语变体)之一。闽语实质上是一群相互关联的声调语言,主要分布于[[福建]]除开闽西外绝大多数地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东南部和南部、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海外闽南人群。闽语是[[汉语]]的一支。若视汉语为“汉语族”,再加上闽语内部分歧无法互通,视闽语为独立一语支的话,其下再分为沿山闽语与沿海闽语两语组,两语组下则有数支闽语的[[语言]]。若视汉语为一种语言,则闽语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数支二级方言片。 闽语在闽南人口最多的[[台湾]]有相当大数量的使用者,影响力仅次于[[中华民国]]国语(现代标准汉语)。 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ref>[http://news.fznews.com.cn/dsxw/20191023/5dafc1fb1ff98.shtml 昙石山文化:开启福建文明的钥匙 ],福州新闻网,2019-10-23 </ref>以及后期的闽越文化。闽语在其他国家华人居住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影响力。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总人口数大约在7500万以上,比粤语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布范围不如粤语广。 闽语(包括其下的各支闽语言)也是声调语言,这点跟汉语下的一众语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闽越人的语言)的底层词汇,上古时期吴语和楚语(湘语)的词汇也有留存。后来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时期,先后由[[中原]]移民带来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渐形成定型的系统。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闽语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台湾、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与北美地区也有相当多华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就属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称的福建话指闽南语的泉漳片。 ==历史== 福建最早是百越族的七闽地,春秋时期属越国地界。[[战国]]后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王族退到现今的福建境内建立闽越国,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为闽越族,形成了闽越语。古代闽越语与现代壮侗语系存在一定血缘关系,闽越语的词汇成分在各闽语中有所保留,这是[[语言学]]界的共识。透过语言比较可以发现,闽语底层词汇中含有一些壮侗语系的词汇。例如,在邵将语的白读中,把“人”(男性)称为“倽”(“sa˨˨”或“ʃa˨˨”),就与壮语同义单词“sai”相近;武夷山有地名“拿口”、“拿坑”,“拿”在壮侗语系中是“田”的意思,壮语读“naz”。闽语、[[客家语]]和[[粤语]]中均存在大量“有音无字”的词汇,这些是从壮侗语系语言中保留下来的词汇底层。 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将大量闽越族迁往江淮一带居住。福建之地空虚,只有[[汉朝]]的驻军驻守在此。这些驻军多为江东的吴人和江西的楚人,他们将自己的母语——古吴语和古楚语(古湘语)带入了福建地区,融入了闽越语元素,最后形成了原始闽语。正因为如此,今日的闽语各分支的常用词中,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吴语和古楚语的成分。 [[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的汉人迁入福建避祸,晋安郡的人口激增,史称八姓入闽。这些移民带来了大量中原汉语的音素。唐朝时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切韵的音系被引入福建。后来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又有两批中原人来到福建。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自河南固始迁入福建,割据漳州自立,在闽南发展。固始的王审潮、王审知率军攻入福建,后来又在福州建立闽国割据福建达四十余年。闽国末期,殷王王延政据闽北的建州(今南平[[建瓯市]]),与福州的闽国朝廷分庭抗礼。这些事件都对闽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闽语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ref>[https://www.sohu.com/a/324467811_100191050 福建人的方言有几种?福建话为什么会“十里不同音”?],搜狐,2019-07-03</ref>。闽语的祖语是原始闽语,而原始闽语是从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中分化而来的,这与[[四川]]境内已经灭亡的巴蜀语的形成非常相似。至于原始闽语何时开始分化为各种互不相通的语言,今日的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不过,从对《集韵》中语音的分析可以发现,闽语分化的时间在宋朝初年以前,当时建州(闽北)、[[福州]](闽东)、[[泉州]](闽南)三地的方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学者李如龙认为各闽语的分化时间是在唐末五代时期。 此后,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大规模迁徙,使原闽北语使用地区变化颇大。吴语使用者迁入闽北浦城县,浦城北部被吴语化;赣语使用者迁入邵武军(今邵武、将乐一带),邵将地区被客、赣化;闽南人与[[客家人]]迁入沙溪一带,其语言与闽北语接触后形成闽中语。兴化府地区(今莆田市)由于与省城福州交往密切,吸收大量闽东语元素,形成莆仙语。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区自此逐渐形成。 明清时期,大量闽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广东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将闽南语[[传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现今的格局。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东南亚等地,因此东南亚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说各种闽语的族群。 ==视频== ===<center> 闽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十三亿分贝:方言专家解释,其实潮汕话是属于闽语!</center> <center>{{#iDisplay:p0738amyarw|560|390|qq}}</center> <center>闽语桐诗:新唱做工诗</center> <center>{{#iDisplay:t0949n0o7mp|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闽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