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88.1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阿图尔·叔本华 的原始碼
←
阿图尔·叔本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阿图尔·叔本华.jpeg|有框|右|<big>阿图尔·叔本华</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onoomgdlcv.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seeshaqqx.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阿图尔·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不同于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并无取消物自体,他继承了康德对物自体和表象之间的区分,认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并且将其确定为意志。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时亦包括所有的理性与知识,我们只能透过沉思来摆脱它。叔本华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与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启发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975980 如何评价阿图尔·叔本华?],知乎</ref>。 ==生平== 1788年2月22日,阿图尔·叔本华生于德意志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一名富商,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其父在其早年投水自杀,叔本华将之归罪于其母亲,加上生活方式的冲突,叔本华一生和母亲交恶。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最初攻读医学,但后来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1811年时,他在柏林学习了一段时间,并在那时起对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叔本华将柏拉图奉若神明,视康德为一个奇迹,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厌恶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至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0469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豆瓣读书 </ref>,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首部将东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 1831年8月25日,[[柏林]]爆发大型霍乱,叔本华本来打算与当时的爱人一同离开柏林,后来对方以照顾家人为由拒绝了他,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叔本华独自逃离柏林。同年11月14日黑格尔因霍乱死于柏林。 1833年在大学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渡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1837年,他首度指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重大差异。之后他出版了多种著述,1841年出版了《论意志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的合集,第一篇是挪威皇家科学院的有奖征文;第二篇是丹麦科学院的有奖征文,于是他郑重的说明,第一篇论文获科学院褒奖,第二篇未获科学院褒奖,在之后的书中他一再对[[丹麦皇家科学院|丹麦科学院]]冷嘲热讽,在他成名后,丹麦科学院也成了一时间的笑柄。但这本书也几乎无人问津。1844年,在他坚持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二版。第一版此时已早已绝版,且未能引起评论家和学术界丝毫兴趣,第二版的购者结果也寥寥无几。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就是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获得了声誉,使他瞬间成了名人。有人写了《叔本华大辞典》和《叔本华全集》,有人评论说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他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叔本华在最后的十年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独居的生活,陪伴他的只有数只[[贵宾犬]],其中,以梵文“Atman”(意为“灵魂”)命名的一只最为人熟悉。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我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我的哲学。” 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非完全隐遁。但在某方面他确为性情中人:他谈过恋爱,亦曾被人称赞其为诙谐且能侃侃而谈。 叔本华脾气火爆,对人类深恶痛绝,对其他[[动物]]却很有爱心。他曾因为疯狂的发型、过时的衣着、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对着自己养的小狗痛骂人性的丑恶而被路人嘲笑他有精神病。他尤其讨厌愚昧的人和[[噪音]]制造者(见〈论噪音〉),甚至还曾因为噪音问题而跟一位四十七岁的邻居女裁缝争执,将她推下楼,导致对方的手臂终身伤残,叔本华被一状告上法庭,双方对簿公堂长达五年,最终法官判该名女裁缝胜诉,先处叔本华罚金三百个塔勒,并勒令叔本华每年必须支付她六十个塔勒,季缴。二十年后,该名女裁缝终于死了,叔本华在其账本上记下: “老妇逝,重负释”(Obit anus, abit onus)。 ==视频== ===<center> 阿图尔·叔本华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叔本华“生命的意志”</center> <center>{{#iDisplay:d0377m7c4u5|560|390|qq}}</center> <center>《人生的智慧》-叔本华</center> <center>{{#iDisplay:g3073vlcebh|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哲学家]]
返回「
阿图尔·叔本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