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98.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陆锦花 的原始碼
←
陆锦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陆锦花(越剧小生演员) | 圖像 = [[File:Lu11.jpg|缩略图|center|[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1d27ff78df88d43ff0a996f44525b526/359b033b5bb5c9eaf4ea5beedc39b6003af3b3a6.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越剧小生演员 | 出生日期 = 1927年2月25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学名柯纹祺,小名柯秀珍 | 職業 = 越剧小生演员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珍珠塔》</br>《彩楼记》</br>《情探》</br>《盘夫索夫》</br>《礼拜天》。 }} '''陆锦花'''(Lu Jinhua) 越剧小生演员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1927年2月25日——2018年1月10日)[[越剧]][[小生]][[演员]]。上海少壮越剧团创建者,为该团团长。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为上海越剧院主要小生演员之一。[[国家一级演员]],开创小生流派“陆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3年退休后旅居[[美国]]。 2018年1月10日晚,陆锦花因病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女,演员。学名柯纹祺,小名柯秀珍。[[祖籍]][[福建]],寄籍[[浙江]]余姚,1927年2月25日生于上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13岁进越剧四季班学艺,改用母姓为陆,拜男班演员[[张福奎]]为师。四季班解散后,到金门大戏院唱三肩小生。1942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唱二肩小生,因身材瘦小,多演童生戏。1946年与邢竹琴合作演出。1947年秋与王文娟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任团长,演于皇后大戏院。演过《礼拜天》、《天伦之乐》、《金蝉记》、《女伶受辱记》等不少时装戏。之后曾与张茵、许金彩、张云霞、筱月英等搭档。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扮演《[[盘夫索夫]]》中的曾荣,获表演二等奖。其唱腔是在马樟花[四工调]的基础上加以丰富提高,特点是音色明亮纯净、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入耳,自具特色,被称为“[[陆派]]”。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1月,袁雪芬因旧病复发等多种原因,在梅龙镇酒家与雪声剧团全体人员举行话别会。陆锦花听完后,心里沉甸甸的。她预感到越剧姐妹将面临重新组合了。1947年1月12日演完《洛神》,雪声剧团暂告解散,范瑞娟和傅全香组合,成立了东山越艺社。陆锦花停演了一段时间后,于同年五月在“龙门”大戏院与邢竹琴合作,演出了《新月夜归人》、《黑暗天堂》、《金玉良言》等剧目。其中尤其以新编时装剧《黑暗天堂》轰动越坛,成为陆锦花的成名作。她所饰演的大学生有一段“悲切切,泪淋淋,坐起半身”的十八句弦下腔十字调组成的唱段,一时风靡上海越剧观众。陆派唱腔在这时已见雏形。 <p style="text-indent:2em;">歇夏时,金雅楼、蒋瑞香等住在陆锦花家里,她们都支持陆锦花组团。第一桩事是物色合作的头肩花旦,大家分头奔赴各剧场看戏、选人,最后在同孚剧院看中了王文娟。陆锦花、沈益涛等亲自上门,热情邀请王文娟加盟。王文娟感到盛情难却,欣然答应与陆锦花一起组建一个新剧团。陆锦花聘请了一批主要演员加盟后,还组建“剧务部”。剧务部由仲美负责,基本和长期特约的编导有钱英郁、弘英、于吟、陈鹏、司徒阳、郑传鉴等。当时,陆锦花自己组团的基本想法有三:在大来、雪声剧团期间,她学得很多,袁雪芬、范瑞娟两位大姐对她很器重,使她艺术上大有长进,但现在她要挑大梁,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其次,她想在小生这个行当,再创出一个新的流派,闯出一条新路;三是她觉得成立一个新剧团,可以解决一些姐妹的吃饭问题。当时家境贫寒的女孩不少,她没有忘记自己当初“为口饭,落个难”的情景。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自己组班领衔演出《礼拜六》,这是她艺术生涯中的分水岭和突破口。当时剧团的演出剧目和演出时间,基本上是老板说了算。陆锦花与[[王文娟]]的演出,看戏的不但有基本观众,还招来了一批青年学生。由此老板对她们刮目相看,演什么戏,定什么新剧目,均与她们共同商定。这一时期,陆锦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少壮”编演了家庭伦理悲喜剧《天伦之乐》、海上实事《女伶受辱记》、社会实事大悲剧《人难做》、家庭大悲剧《青春误》、社会醒世剧《人之初》等。是年《黑暗天堂》、《礼拜六》、《义》等剧由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唱片,陆派唱腔脱颖而出。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当初从艺,特别钟爱马樟花的小生艺术。在她学艺的第一年,为了看戏、“偷戏”,跟着师傅跑遍演越剧的各家戏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曾与袁雪芬、傅全香合作的女小生马樟花。她那圆润流畅的唱腔,潇洒优美的台风特别吸引陆锦花。因此陆锦花就留心多看她的戏,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反复学习,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她进入[[上海越剧院]]后,随着环境的变化,悉心专攻儒生、穷生戏。她力求同类不同型,一戏一个样。她不以花俏悦人,而以洗练取胜。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如先后与傅全香、[[吕瑞英]]合演的《珍珠塔》是一出传统骨子戏,唯独她所塑造的方卿,广撷博采,奇峰突起;《情探》中的王魁是概念定型的反面角色,唯独她赋予王魁特有的血肉灵魂,又别出一番风光,作者田汉观后兴奋地说:“你是我笔下的王魁”;《彩楼记》(与金采风合演)中的吕蒙正,亦被同行赞美,观众叫“绝”。再如她所塑造的《劈山救母》中的刘彦昌、《盘夫索夫》中的曾荣、《孟丽君》中的元成帝、《送花楼会》中的文必正等艺术形象,亦成功非凡,从行家到观众都有口皆碑。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情探》拍成电影。“陆派”艺术更为大家熟悉和喜爱。“陆派”唱腔艺术,是从“闪电小生”马樟花的唱腔中衍变、发展、创造出来的,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她的演唱擅用中音区,飘逸自如,舒展流畅,显得异常松弛自然;其吐词清晰,咬字准、送音远,讲究“字正腔园”;运腔转调,清丽优美;运气润腔,刚柔调和。唱腔着眼于塑造人物,“在平稳中传情”,“在平淡中出奇”,做到字字送听,声声入耳。其中大量精彩唱段至今在海内外传唱不绝。 1983年,她客居美国。 ===艺术特色=== [[File:陆锦花002.jpg|缩略图|居右|400px|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陆锦花[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690_390/2018/1/11/e9c89002-2eb6-476e-80a8-8e81b99fe081.jpg 原图链接] <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6684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陆锦花病逝]. 上观网 [ 2018-01-11]</ref>]]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最擅演穷生戏,演“[[鞋皮生]]”和“破巾生”堪称一绝。她表演潇洒儒雅,含蓄大方,动作简练传神;她的嗓音清亮,音质纯净,音调朴实流畅,行腔松弛舒展,尤其讲究吐字清爽,声声送听,听她的唱犹如一股清泉潺潺流入人的心田,清新柔美,耐人寻味。譬如《珍珠塔》这出戏,田汉曾称赞她把方卿演活了,该剧“前见姑”中的“君子受刑不受辱”唱段,通过多种板式的转换和细腻多变的唱法处理,细致而有层次地唱出方卿遭姑母奚落后的复杂心理,是陆派代表作之一。唱段开头六句先以平缓含蓄的[尺调腔·散板]起唱,随着心情的激动转入紧打散唱的[嚣板],转入[中清板]。虽然短短六句,但陆锦花运用三种不同板式和精心的唱法处理,把方卿的感情变化表达得十分细致。接着唱腔转入[中清板],陆锦花凭借熟练的吐字喷口技巧及特有的善用后鼻音共鸣的润腔方法,把对穷困家境的回忆,表现得扣人心弦。末句“不忘姑娘栽培恩”的甩腔音调起伏回落,气宇轩昂,感情真切饱满,韵味浓郁,富有陆派特色。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的唱腔由于是在马樟花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演唱[尺调腔]时仍保留着不少[四工腔]的因素,因此听起来别有风味。如《[[送花楼会]]》,是根据骨子老戏《双珠凤》中的一折改编的,从男班到女班经常演出。陆锦花演唱的改编本,唱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很大创新,赋予[尺调腔]以活跃、清新的新意。象“兴冲冲奉命把花送”等唱段,在观众中就广泛传唱。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的唱腔有鲜明特色,但她不是仅仅从形式、技巧上着眼,而是始终把塑造人物放在中心位置。行腔、润腔都是为了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陆锦花在《情探》中塑造了王魁这一人物,陆锦花在该剧中的唱腔,体现了她风格的进一步成熟。如剧中的一段净场独唱的“说不尽水晶帘下脂粉媚”,开始时用[尺调腔·慢板]十字句起唱,前两句轻松得意,柔情似水人物思绪沉醉在温柔富贵乡中,第四句由眼前梧桐勾起对往日情景的回忆,人物情绪突变,接下来转入[中板],回忆起当年与敫桂英心心相印的生活,缠绵沉稳,感情色彩却冷漠、呆滞;从“谯楼上,初更起”转入[慢清板],运腔中多次采用小气口处理,使曲调若断若续,揭示王魁恐惧、不安、心虚的精神状态,最后一句甩腔中夹入说白,情绪又回到前面的得意。这段唱把王魁这个负心汉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冷酷的性格揭示得相当充分。 ===流派传人=== <p style="text-indent:2em;">早期上海的有:陆伟华、陆伟芳、陆伟英([[少壮越剧团]])、程镇华(青山越剧团)、陆依萍、张琪英(少壮越剧团)、沈明华([[云华越剧团]])。 <p style="text-indent:2em;">解放后上海的有:[[曹银娣]]、许杰、沈伟、陈东文、黄慧([[上海越剧院]])、徐标新、张宇峰(上海越剧院)。 <p style="text-indent:2em;">外省市的有:王梨芳(香港)、[[夏赛丽]](南京)、廖琪英([[浙江越剧团]])、裘巧芳(浙江)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其中,以黄慧、夏赛丽、许杰、廖琪英、徐标新最具代表性。 ===名人近况===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是曾蜚声剧坛的陆派艺术创始人,于1983年退休后旅居美国十余年。她经常回国小住,目睹上海万象更新,恋乡之情益浓。在2006年返沪探亲的日子里,她欣然与戏迷们会晤,为刚出版的记叙她艺术人生的新书《海外游子陆锦花》签名,还真切地关注着陆派传人的成长…… <p style="text-indent:2em;">陆锦花自洛杉矶飞抵申城后,越剧迷在个人网站上发布了喜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陆派小生夏赛丽更是喜上眉梢,她热诚邀请陆锦花老师赴南京,出席“赛丽越迷俱乐部”成立8周年活动。来自大江南北的300多名越剧迷也闻风而至。最开心的莫过于夏赛丽,埋藏心中20年的拜师梦想实现了,她向陆老师鞠躬献花,师徒相拥合影。正在经商的夏赛丽,表示要复出演戏。 <p style="text-indent:2em;">越剧名家[[傅全香]]与陆锦花是情同手足的舞台姐妹,经典名剧《[[情探]]》就是这对黄金搭档的传世杰作,1958年拍成电影,影响深远。陆锦花这次回沪,两人再度相聚。傅全香回忆往事动情地说:“我是‘陆迷’啊!记得有一次演《情探》,阿妹在‘伴读’时唱一段‘黄卷青灯两年以上’尺调腔,声声入耳,非常好听,我听得如痴如醉,等她唱完,我竟忘了自己要接唱两句,只得让乐队伴奏糊过去了。”傅全香拿到新书《海外游子陆锦花》,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通宵看完了,隔天早上就兴奋地打电话告诉陆锦花:“这本书写得很真实很好看。” ===活动年表=== <p style="text-indent:2em;">1940年13岁进越剧四季班学艺,改用母姓为陆,拜男班演员[[张福奎]]为师。四季班解散后,到金门大戏院唱三肩小生。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唱二肩小生,因身材瘦小,多演童生戏。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10月28日,农历壬午年九月十九日:袁雪芬开始越剧改革,合作者有演员张桂莲、王银凤、张桂凤、陆锦花、梅月楼、沈月凤等,首次成立的“剧务部”中的编导、舞美人员有于吟、韩义、蓝明、白涛等。此剧幕外戏尚用幕表,幕内戏则全部用完整的剧本。 <p style="text-indent:2em;">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p style="text-indent:2em;">1946年与邢竹琴合作演出。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秋,与王文娟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任团长,演于皇后大戏院。演过《礼拜天》、《天伦之乐》、《金蝉记》、《女伶受辱记》等不少时装戏。之后曾与张茵、许金彩、张云霞、筱月英等搭档。 <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8月16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一日:以陆锦花为首的少壮剧团成立于上海皇后大戏院,头肩旦是王文娟,主要演员还有周瑶姬、陈金莲、屠笑飞等。首演时装戏《礼拜六》。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2月,陆锦花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一团。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扮演《盘夫索夫》中的曾荣,获表演二等奖。 <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7月与吕瑞英主演《孟丽君》中饰元成帝。 <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0月28日,由上海越剧院傅全香、陆锦花主演,田汉、安娥编剧,陈鹏导演的《情探》,首演于大众剧场。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4月20日,年与傅全香主演的《情探》开拍,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电影。 <p style="text-indent:2em;">1959年4月9日,上海越剧院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观看由傅全香、陆锦花主演的《情探》和学馆学员张国华等演出的《碧血扬州》选场,观后到后台与演员见面,对《情探》的剧本、导演、表演、舞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4月20日,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5月7日,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改建成北京越剧团。 [[File:陆锦花003.jpg|缩略图|左|500px|陆锦花(右)与傅全香的合影[http://image2.sina.com.cn/ent//c/m/2002-06-06/2_28-3-326-88_2002060611828.jpg 原图链接][http://ent.sina.com.cn/c/m/2002-06-06/86427.html 图片来源新浪网]]]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1月18日,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北京越剧团,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调回上海,仍属上海越剧院原编制(一团)。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春香传》、《打金枝》、《盘夫索夫》、《挡马》等。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10月,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刘少奇、周恩来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p style="text-indent:2em;">1983年,陆锦花老师旅居美国。 <p style="text-indent:2em;">2002年,越剧名家陆锦花,近日回国探亲在沪上露面。她双目炯炯有神,思维敏捷,显现出饱经风霜的老艺术家风采,与亲友交谈,一口纯正的上海话,听来格外亲切。<ref>[http://ent.sina.com.cn/c/m/2002-06-06/86427.html 越剧名家陆锦花近况--锦上添花故土行(附图) ]. 新浪网 [2002-06-06]</ref> ===人物逝世=== <p style="text-indent:2em;">2018年1月10日晚,陆锦花因病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 <p style="text-indent:2em;">2019年1月29日,“恰是故人来”——纪念陆锦花系列演出在上海圆满举行。 == 作品 == ===代表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代表作有《[[珍珠塔]]》中方卿、《[[彩楼记]]》中吕蒙正、《情探》中王魁、《盘夫索夫》中曾荣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在20世纪40年代,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一缕麻]]》、《孝女心》、《香妃》、《黑暗天堂》、《礼拜六》、《义》等剧唱片多张。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国后,中国唱片社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盘夫索夫]]》、《情探》、《劈山救母》等剧唱片多张。 ===音乐作品=== 专辑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9f9f9; text-align:left;" width=80% |-style="background:#31005e; color:white;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left;" |专辑名称 |发行时间 |语言 |- |送花楼会 |2000-06-25 |其他 |- |}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戏曲演员]][[Category:中国女演员]]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陆锦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