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54.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陳維英 的原始碼
←
陳維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weight:bold; background-color:#ecf4ff;" | 陳維英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字]]碩芝,[[號]]迂谷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11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69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教育背景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舉人]]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偷閒錄》、《太古巢聯集》 |} '''陳維英'''(1811~1869),[[字]]'''碩芝''',又[[字]]'''實之''',[[號]]'''迂谷''',[[清朝|清]][[淡水廳]]大龍峒港仔墘(即今[[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人,原籍[[福建]]同安。[[清朝|清]][[嘉慶]]十六年十月二十日(1811年12月5日)生。係港仔墘富商[[陳遜言]]之第四子。<br> ==生平== 少聰穎,唯不肯努力舉業。[[道光]]五年(1825)其伯兄維藻考中舉人,家人亦為維英捐資取得監生資格。其後因分食狀元餅,為眾所辱,歸而發憤讀書,三年後為[[臺灣道]][[劉重麟]]取進臺灣府學,始獲入泮,並為[[鄭用鑑]]之門人。十八年(1838)新任臺灣道[[姚瑩]]又為取進一等第二名補廩兼舉優等生,於是聲譽雀起,有名庠序間。二十五年前往[[福州]],權司閩縣教諭,多所揚剔,並捐俸重建節孝祠,為人所稱。唯因家人思念,未久辭歸。。[[咸豐]]九年(1859)舉人。少時受業於庠生黃德輝、舉人陳六山、拔貢鄭用鑑及其長兄陳維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閩縣教諭;咸豐元年(1851),臺灣道[[徐宗幹]]舉為孝廉方正;[[咸豐]]九年(1859)[[鄉試]]中舉,授[[內閣中書]]。回籍後掌教於仰山、學海兩書院。[[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起事,因助餉捐得四品頭銜,並獲賞戴花翎。晚年建讀書之處於劍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鄉黨質疑》、《偷閑錄》、《太古巢聯集》等。<br> ==著作== 《鄉黨質疑》,並未付梓,今已散佚。《偷閒錄》稿本亦已佚失,在民間有多家抄本,如:[[新莊]][[陳舜漁]]抄本(1930)、[[五股]][[陳燦寶]]抄本(1931)、[[陳繞綠]]抄本(1934)、[[李見金]]抄本(1934)、[[吳朝綸]]抄本(1934)、[[新竹]][[鄭神寶]]抄本(1935)。[[民國]]四十二年(1953)八月,[[臺北縣]]文獻會曾從某氏手中取得最完善之珍藏抄本,計古今體詩七百二十六首,由[[廖漢臣]]重新加以整理並略加註釋刊於《臺北文物》,以下所收錄的[[陳維英]]《偷閒錄》詩作即以此為底本。至於,《太古巢聯集》由[[田大熊]]、[[陳鐓厚]]編輯,[[何茂松]]發行〖參考陳維英撰,田大熊、陳鐓厚校編《太古巢聯集》,臺北:無聊齋,[[昭和]]十二年(1937)。〗。[[張漢]]在〈陳迂谷聯文序〉謂[[陳維英]]乃北臺灣著名學者,其文似淺而深,似俗而雅,因有得於古人立言垂世之旨,故質實可味,不徒以隸事賦物裁對見長。臺北帝大東洋文學系主任神田博士亦在《聯集》的序文中說迂谷詩,託興遙深,取材宏富,具聲律之美,乃東寧詩人中,首屈一指者。又認為其聯語對仗工整,愈出愈奇。如銀臺金闕,珠玉雜陳,使人讀之目眩。該書出版迄今已逾一甲子,世人鮮有見及者。茲據原刊本,重新編校。<ref>(黃哲永、施懿琳撰)</ref> ==七言絕句== 淡北八景:關渡分潮<br> 第一關門<ref>第一關門:謂關渡,在今臺北市北投區,位於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ref>鎖浪中,天然水色判西東。<br> 莫嫌黑白分明甚,清濁源流本不同。<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伍冊。《淡水廳志》載:「舊傳塹南八景、淡北內外各八景,雞籠亦有八景;畛域太分,且有牽強而足成之者.茲擇全淡山川之勝,南北各得其四,總為八景」,此為同治7年(1868)後楊浚纂修《淡水廳志》另外選定「全淡八景」之緣由。而此處所選的則為所謂的「淡北內八景」,分別為「淡江吼濤」、「坌嶺吐霧」、「蘆洲泛月」、「峰寺灘音」、「劍潭夜光」、「關渡分潮」、「屯山積雪」、「戍臺夕陽」。關渡是淡水河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隘口,形成海水逆流而上,驟然劃分河水與海水交融的情況,景致特殊壯觀,因此作者用「西東」、「黑白」、「清濁」三個對比詞句,來突顯關渡潮水之特殊處,對照當地關渡宮古佛洞碑文更為清晰,其云:「南望白江為鍊,淡水、基隆兩河與淡海相匯合,黃、白、藍三水相接,形成三潮奇觀,為[[台灣|臺灣]]八大名勝之一。」<br><br> ==[[五言律詩]]== 題劍潭古寺次區覺生韻<br> 無數生靈濟,蛟龍未許騰<ref>作者註:「此港萬艘必經之地。」</ref>。潭心空印佛,山頂禿如僧<ref>作者註:「時值嚴冬木葉盡脫。」</ref>。<br> 寺僻雲長鎖,碑荒石不稜。俗腸何日洗,洗法<ref>廖漢臣註:「『法』,抄本作『去』,誤。茲據連橫《臺灣詩乘》改之。」</ref>問圖澄<ref>黃哲永、施懿琳編校</ref>。<br><br> 【題解】<br> 廖漢臣註:「咸豐十年(1860)臺灣初設海關,廣東區覺生,名天民,奉命來臺,與鎮道會商辦理。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八日與陳迂谷、張半崖、查少白、白良驥、潘永清、連日春、陳樹監等二十餘人,遊於劍潭,作〈題劍潭古寺〉五律一首,迂谷等均有和韻。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search 愛詩網] *[http://lgaap.yuntech.edu.tw/literaturetaiwan/poetry/03/03_01_01.htm 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Qing&author=%e9%99%88%e7%bb%b4%e8%8b%b1 韻搜]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2D%2D%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008905&who=%E9%99%B3%E7%B6%AD%E8%8B%B1 台灣記憶] [[Category:清朝诗人]] [[Category:台灣作家]] </div>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維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