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73.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震央 的原始碼
←
震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震央.png|230px|thumb|有框|震央。[https://pweb.cwb.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earthquake/142-%E9%9B%A2%E5%A5%87%E6%B6%88%E5%A4%B1%E7%9A%84%E5%B0%8F%E9%8E%AE%E2%80%94%E5%A6%82%E4%BD%95%E6%B1%BA%E5%AE%9A%E9%9C%87%E5%A4%AE 原團鏈接]]] '''震央'''(英語:Epicenter)或稱震中,在[[地震]]學是在點地球直接在上述的表面震源或聚焦。地震發生時,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位置,一般以震央所在地較為人熟悉的鄰近地名為主,如台灣921集集大地震,因集集靠近震央,故以集集為名。 ==表面損傷== '''震央'''在大多數地震中,是發生最大破壞的點,但是地下斷層破裂的長度確實可能是很長的,並且破壞可以在整個破裂區域上散佈。例如,在2002年阿拉斯加發生的 7.9級Denali地震中,震中位於破裂的西端,但最大的損害位於東端約330公里(210英里)處。 <ref>[https://pubs.usgs.gov/fs/2003/fs014-03/ 阿拉斯加中南部的破裂—2002年迪納利斷層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ref>發生在大陸殼中的地震震源深度通常為2至20公里(1.2至12.4英里)。20公里(12英里)以下的大陸地震是罕見的,而在俯衝帶,地震的發源地可能是600公里(370英里)以上。 ==震央距離== 地震期間,地震波從震源向各個方向傳播。地震陰影發生在地球與地震震中相反的一側,因為行星的液態外核吸收了縱向波或壓縮波(S波),同時折射了縱向波或壓縮波(P波)。在地震陰影帶之外,可以檢測到兩種類型的波,但是由於它們的速度和通過地球的路徑不同,它們在不同的時間到達。通過在任何地震儀上測量時差而且,在行波時間圖上的距離(P波和S波具有相同的間隔),地質學家可以計算到地震震中的距離。該距離稱為震中距離,通常以°(度)為單位測量,在地震學中表示為Δ(δ)。 一旦從至少三個地震測量站計算出距震中的距離,就可以使用三邊測量法確定該點的位置。 ==故障破裂== 斷層滑動開始的點稱為地震的焦點。斷層破裂始於焦點,然後沿斷層表面擴展。當應力變得不足以繼續破壞斷層(因為岩石更堅固)或破裂進入韌性材料時,破裂就停止了。地震的程度與斷層破裂的總面積有關。大多數地震很小,破裂尺寸小於震源深度,因此破裂不會破壞地表,但是在高強度破壞性地震中,地表破裂是常見的。大地震中的斷裂破裂可能會延伸超過100公里(62英里)。當斷層單側破裂時(震中在斷層末端或附近),沿斷層的一個方向波會更強。 ==派生和用法== 這個詞是從所導出的新的[[拉丁]]名震中心,<ref>[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epicenter 震央]Merriam-Webster在線字典</ref>的latinisation所述的古[[希臘]]形容詞ἐπίκεντρος(epikentros),“佔用一個基點,坐落在一個中心”,從ἐπί(EPI)“上,當,位於和κέντρον(kentron)“ 中心 ”。這個術語是由[[愛爾蘭]]地震學家 羅伯特·馬萊特(Robert Mallet)創造的。<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zEqHNr4YHkgC&pg=PR7&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地震工程與結構動力學的要素(第二版)]國際工藝出版社。p。1. ISBN 978-2-553-01021-7</ref> 它也被用來表示“活動中心”,例如“在[[中國]]被認為是SARS爆發的中心地帶,旅行受到限制”。<ref>里克•湯普森(Rick Thompson),[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u_fiOtsJL8UC&redir_esc=y 為廣播新聞記者寫作] Routledge。p。160. ISBN 978-1-134-36915-7,(2004)</ref> 加納的《現代[[美國]]用法》給出了幾個使用示例,其中“中心”被用來表示“中心”。加納還提到了威廉·薩菲爾(William Safire)的一篇文章,其中薩菲爾(Safire)引用了[[地球]][[物理學]]家的說法,歸因於該術語的使用是“作家的虛假博學,以及複印編輯者的科學文盲”。但是,加納指出,這些用法可能描述了“不穩定和潛在破壞性環境的焦點”。 Richter和Gutenberg開發的震中距離也用於計算地震震級。<ref>[http://www.johnmartin.com/earthquakes/eqsafs/safs_693.htm 里氏標度(ML)]美國地質調查局</ref> <ref>[http://www.johnmartin.com/earthquakes/eqsafs/safs_694.htm “表面波幅度(M s)和體波幅度(mb)]美國地質調查局</ref>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s8RT72CZ8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5級震度維持不到1秒 震央接近上月6.3震}}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QsTQVRd-Jk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地震快報】327地震震央近台灣中心 全台有感餘震多}}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s78lTPBVQ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規模都破4! 花蓮兩震央"距離僅200m"}}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震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