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18.1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鬼盖 的原始碼
←
鬼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鬼盖</big> ''' |- | [[File:0a096fd14e1f4f43ab5336618aa0acfd.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5/0a096fd14e1f4f43ab5336618aa0acfd.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3401370_100016120 来自 搜狐快讯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鬼盖 拉丁学名:Coprinopsis atramentaria. 别称:墨汁鬼伞、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 门:担子菌门 纲:担子菌纲 目:伞菌目 科:鬼伞科 属:鬼伞属 |} '''鬼盖'''(学名:Coprinopsis atramentaria):又名墨汁鬼伞、鬼伞、鬼屋、鬼菌或朝生地盖,以往为分类在鬼伞属下,是继鸡腿菇后第二著名的墨汁伞。它的种名是由拉丁文的“墨汁”而来。 墨汁鬼伞的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初期卵形至钟形,当开伞时一般开始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未开伞前顶部钝圆,有灰褐色鳞片,边沿灰白色具有条沟棱,似花瓣状,直径长4厘米,灰色或褐色的菌盖在开端是呈钟的形状,在底部散开。菌褶开始时是白色,但很快会转为黑色,且很快消散。菌柄短小及呈灰色。墨汁鬼伞含多种化学物质,如异戊胺、苯乙胺、腺嘌呤、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组氨酸、精氨酸、胆碱、胍、甜菜碱等。<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g/guigai.html 鬼盖], 中医世家, 2020-01-18</ref><br> 墨汁鬼伞与酒一起食用时是有毒的。症状包括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于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 == 形态特征 == 墨汁鬼伞的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初期卵形至钟形,当开伞时一般开始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未开伞前顶部钝圆,有灰褐色鳞片,边沿灰白色具有条沟棱,似花瓣状,直径4cm,或更大些。菌肉初期白色,后变灰白色。菌褶很密,相互拥挤,离生,不等长,开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后成汁液。菌柄污白,长8-15cm,粗6-12mm,向下渐粗,菌环以下又渐变细,表面光滑,内部空心。 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光滑,;具有中心孔,6.5-10.5 x4-6.5μm。褶侧囊体圆柱形,多而细长。担子4孢子,3-6短轴被担子包围。 == 生态习性 == 春至秋季(晚秋),在林中、田野、路边、村庄、公园等处地下有腐木的地方丛生。往往形成一大堆多达数十枚。一般生在木上,在秋天可以于草原、草地及广阔的地方找到。生于田野、树林和庭院中柳、杨等阔叶树基部附近或草丛中。产于加格达奇、新林等地。 == 分布地区 == 主要生长在北半球,而在澳洲亦可以找到。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苏]]、[[湖南]]、[[福建]]、[[台湾]]、[[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和[[西藏]]地区。 == 化学性能 == === 成分 === 含甘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戊胺(isoamylamine),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6-氧嘌呤、腺嘌呤、咪唑乙酸、胆碱胍、甜菜碱、尸胺、核黄素、顺式和反式octa-1,5-dien-3-ol等。 === 毒性 === 墨汁鬼伞与酒一起食用时是有毒的。征状包括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于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墨汁鬼伞有着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使乙醛积聚在体内。乙醛是乙醇的代谢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征状的物质。虽然有不适的征状,但却从未有致命的情况出现。这些征状在吃了墨汁鬼伞3天后喝酒亦有可能会出现。 == 药用价值 == ①《[[别录]]》:"甘,平。"<br> ②《[[本草拾遗]]》:"有小毒。"<br> 功能主治治小儿痫病,疔肿,恶疮。<br> ①《[[别录]]》:"主小儿寒热痫。"<br> ②《[[本草拾遗]]》:"和醋敷肿毒,恶疮。"<br> ③《[[纲目]]》:"烧灰治疔肿,以针刺酿四边,纳灰入内,经宿出根。"<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鬼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