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47.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鳳冠霞帔 的原始碼
←
鳳冠霞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鳳冠霞帔十.jpeg|thumb|right| [http://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9/0928/20190928112514392.jpeg 原圖連結] [http://www.aihanfu.com/wen/7454/ 「圖片來源 」] ]] '''鳳冠霞帔 (100種中國符號-29)''' 鳳冠霞帔是后妃之服,能夠頭戴鳳冠身披霞帔出閣的女子,一定是皇親貴族! 冠上飾件以龍鳳為主,鳳冠造型莊重,製作精美,其工藝有花絲、鑲嵌、鏨雕、點翠、穿系等項,可謂琳琅滿目,熠熠生輝。<ref>[http://www.aihanfu.com/wen/7454/ 愛漢服- 文化- 古人的鳳冠霞帔,到底能有多美?]</ref> ==「鳳冠」== [[File:鳳冠.jpeg|thumb|左|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90111/14/wemedia/aa5e9e3583a2dec6df0bc709b0fb372fa807cd23_size208_w379_h398.png 原圖連結] [https://feng.ifeng.com/c/7jNFYUjz7fC「圖片來源 」] ]]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ref>[https://feng.ifeng.com/c/7jNFYUjz7fC 鳳凰網- 微式珠寶:翠華驚豔的明代皇后鳳冠]</ref>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高貴的禮冠,祥瑞,莊嚴,權利和身份的象徵! 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及博鬢,這些部件都是先單獨作成,然後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內,組合成一頂鳳冠。 鳳冠造型莊重,製作精美,其工藝有花絲、鑲嵌、鏨雕、點翠、穿系等項。冠口銜珠寶串飾,金龍、翠鳳、珠光寶氣交相輝映,富麗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達到。 因以萬鳥之王——鳳凰點綴而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存世鳳冠僅4件== 如今存世的鳳冠只有有4件,均出土於大明定陵地宮。定陵共出土鳳冠四件,分屬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其中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屬於正宮孝端皇后王氏。 4頂鳳冠製作方法基本相同,冠均為漆竹胎,冠上皆嵌飾龍、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和博鬢,只是具體數量、重量不同。 1957年,明孝靖皇后鳳冠,出土於北京市昌平縣定陵,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孝端皇后的這件鳳冠,是用漆竹紮成帽胎,面料以絲帛製成,前部飾有九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八隻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九龍九鳳。金鳳鳳首朝下,口銜珠滴。珠滴可以在走動的時候,像步搖那樣隨步搖晃。 《宋史·輿服志》載,南宋皇后在重大祭記、朝會時所戴之冠名「龍鳳花釵冠」。其制,冠上有大小花共二十四株,與皇帝冕上前後二十四旒之數、皇帝通天冠上二十四梁之數相吻合。 ==明代起,女子出閣可頭戴鳳冠== 原本是指以金銀打造成鳳鳥形狀的鳳釵,後衍生出多種造型。頭戴鳳冠,纖腰束素,遍體錦衣裝。舊時富家女子出嫁,皆以鳳冠霞帔作為裝束,以示榮耀。 明代起,民間女子也有了出閣時頭戴鳳冠的習俗。據說是平民出身的馬皇后特別恩准,由此中國民間女子的一生中,最幸福的便是那一天可以裝扮得華麗富貴,婚嫁當天亦如「王者」! ==「霞帔」== [[File:霞披一.jpg|thumb|right|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1I8iDHXVQPizP0NgDnJzAji3x9UTBHXwr1k0HykcYQ0KmjzCho8kMaKp5F3GOYLEJ-0DLDetrUOWG6Tw9sk0G_eg1IHElW-zqDigu72X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9C%9E%E5%B8%94&tbm=isch&ved=2ahUKEwj967283IPqAhU7zYsBHet9AB4Q2-cCegQIABAA&oq=%E9%9C%9E%E5%B8%94&gs_lcp=CgNpbWcQDDICCAAyBAgAEBgyBAgAEBgyBAgAEBg6BQgAELEDOgcIIxDqAhAnUIrIGljH2Bpg8OQaaAFwAHgAgAF0iAGvAZIBAzEuMZgBAKABAaoBC2d3cy13aXotaW1nsAEK&sclient=img&ei=Q1znXr2-CLuar7wP6_uB8AE&bih=569&biw=1214&rlz=1C1AVFC_enTW864TW864#imgrc=IDWw6NJxJ3Fk3M&imgdii=28xCfl0irD1prM「圖片來源 」] ]] 霞帔是用錦緞製作而成又稱霞披,上面裝飾著各種花紋樣式,兩端呈現三角形,從肩上披到胸前的彩帶,在彩帶的最底下懸掛著用金或玉石製作的墜子,是一種類似於現代的披肩。<ref>[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327566-51.html 漢語網 - 霞帔的意思- 漢語詞典 - ]</ref> 霞帔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隋唐以後,人們常讚美這種服飾美如彩霞,所以有了「霞帔」的名稱,宋代時列入禮服行列,明代使用已經比較普遍。 在福建南宋黃升墓中,就曾出土過宋代霞帔的實物,它是由兩條繡滿花卉紋樣的細長帶所組成,尾部相連,用“帔墜”作為裝飾,整款霞帔的樣式如同“V”字形,穿戴時,直接將霞帔套在身上即可,這是宋朝非常常見的命婦禮服樣式。從墓葬中出土的陶俑服飾中可以看出,霞帔與衣服有所區別,不能單獨穿戴,裡面必須另有著衣才可外出。<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79438213 知乎- “霞帔”是什麼?象徵身份地位的鳳冠霞帔,為啥平民女子也能穿...]</ref> 起初,霞帔主要以裝飾作用為主,到了明朝,霞帔根據用色和圖案紋飾被分為不同的等級,成為女性社會身份地位的一種標誌。<ref>[https://daynews.co/news/1346058/ 每日要聞- 鳳冠霞帔作為皇室服裝 大明女子嫁娶時可以穿嗎]</ref> ==霞帔的演變史== 霞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由於受到佛教的影響,在當時的社會中衍身出了一種新的女性衣飾—帔,帔可以說是霞帔的原型,由於它輕靈飄逸,在民間廣泛的流行了起來。 東漢劉熙的《釋名.釋衣物》中曾記載到:“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隋唐時期,婦女們在勞動、出行時,都喜歡用披帛作為裝飾。帔帛的顏色、樣式繁多,人們覺得這種配飾美如彩霞,便稱它為“霞帔”。自此,霞帔正式走入人們的生活,雖然還未被寫入服制,但是已經成為了一種衣俗。 宋朝可以說是霞帔的轉型期,它既是民間女子尋常穿用的衣飾,又被收入服制,開始進入到內外命婦的禮服規制裡。在這一時期,霞帔被分成了兩種。一種是舞者穿戴的霞帔,這種霞帔一般為直帔,樣式承襲了唐朝的披帛,可以隨著舞者的身姿而動。 [[File:霞帔.jpeg|thumb|左| [http://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19/0928/20190928112512552.jpeg 原圖連結] [http://www.aihanfu.com/wen/7454/ 「圖片來源 一枚金玉墜子」] ]] 另一種霞帔,則是后妃常服及命婦禮服的配飾。這種霞帔是由兩套錦緞組成,分別自身後披掛在兩肩上,下端垂至身前,末端相連再掛一枚金玉墜子以保持錦緞的平整。 宋朝的服制對於這種霞帔有了明確的規定:“非恩賜不得服”,也就是說,這種霞帔的使用特權來源於皇帝的賞賜。正因如此,霞帔成為了一種名號,在宋朝的皇宮內出現了“紅霞帔”、“紫霞帔”這樣的稱呼。 在《宋史》中曾經記載的南宋高宗的嬪妃中,有一位劉氏,初入宮時只是“紅霞帔”,因得寵逐步升遷,一路晉升到賢妃,在死後甚至被追封為貴妃。 到了明代,霞帔的樣式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的霞帔長度基本與衣服等長,自大衫後擺處固定,鋪陳向上搭過兩肩,一直披至身前。同時,霞帔的使用也有了更嚴格的規定,品級不同的命婦們穿著的霞帔在顏色和紋飾上也有所不同。 《明史·輿服志》中記載,一品用金繡紋,二品用金繡雲肩大雜花紋,三品用金繡大雜花紋,四品用繡小雜花紋,五品用銷金大雜花紋,六、七品用銷金小雜花紋,八、九品穿大紅素羅霞帔,沒有紋樣。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霞帔與鳳冠的組合成為命婦禮服的定制,霞帔在女性服制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最高的等級。 清代的霞帔雖然也叫霞帔,但是造型與樣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代的霞帔非常寬,更加類似於背心,在前胸和後背還有補子,使得身份地位一目了然。 ==霞帔墜≠香囊== 從目前已經出土的霞帔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在霞帔的最低端懸掛著一個墜子。那麼,這個墜子是什麼呢?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這實際上就是霞帔墜,是懸掛在霞帔最下端的重物,有金、銀、玉等不同的材質。目的是通過重物拉拽保持霞帔錦緞的平整,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 在《宋史》中對於后妃的服飾曾記載到:“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這裡的玉墜子指的便是霞帔墜。在浙江新昌乾道五年的季式墓中就曾出土過這類墜子,說明從宋朝開始,霞帔上就已經出現霞帔墜了。 從目前的考古歷史中,宋朝時期的霞帔墜大多是雞心形的,裝飾紋樣以對禽、花卉為主。在南京幕府山宋墓中曾經出土了一個雞心形帔墜,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金帔墜,由兩片造型紋樣相同的金片合扣組成,上面雕刻著牡丹花紋。 明代服制對霞帔墜子材質的規定是:一品可用玉墜,二品至五品可用金墜子,六、七品可用鍍金銀墜子,八、九品只能用銀墜子。不同品級的命婦必須嚴格按照服制要求進行佩戴,霞帔墜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考古學家們在眾多的墓葬中,都曾發現過霞帔墜,但是由於當時的考古資料不足,並不清楚它的用途。所以,根據推理與猜測,大多數的霞帔墜被誤認為是“香囊”或者“挂件”,並記錄在相關的案卷中。 ==民間女子也能穿戴鳳冠霞帔?== [[File:霞披五.jpe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05/361d75eeb00b4b9b855b409897d608db.jpeg 原圖連結] [https://www.sohu.com/a/230490025_601325「圖片來源 」] ]] 在中國古代服制金字塔上,女性的鳳冠霞帔可謂是處於金字塔的最頂層,它們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並不是普通人都能夠穿戴的。但是在現代的古典文學作品、傳統的戲劇和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平民女子頭戴鳳冠、身穿霞帔,出嫁的場景。<ref>[https://www.sohu.com/a/230490025_601325 搜狐- “鳳冠霞帔”的前世今生,本是貴族婦女禮服]</ref>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為什麼會允許民間的女子在出嫁時穿戴鳳冠霞帔,享受如此高的殊榮呢?其實,關於這一點還流傳著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徽宗的兒子康王趙構在逃跑的途中來到了一座破廟處,被一位女子所救。康王為了感謝她,便表明身份,並送她一個紅色手帕,說:明年的今日定來娶你。到時你只須在嶺上揮動紅帕,我便可認得你。” 康王登基後,如約前去迎娶姑娘,但是姑娘並不想入宮,又怕皇命難違,便準備了許多的紅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揮動著紅帕,使高宗無法辨認,只得作罷。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宋高宗還是下了一道聖旨:恩准浙江女子出嫁時,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 在明清時期的確有規定,民間的女子可以在盛禮之日穿帶鳳冠霞帔,時間一長,這一習俗便慢慢的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一種風俗。(微信:zhubaoj01) ==參考資料==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797 中國古物志]]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鳳冠霞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