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3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鹦哥花 的原始碼
←
鹦哥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鹦哥花</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EB7DE281D2D6C7ED.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9%B9%A6%E5%93%A5%E8%8A%B1?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鹦哥花 学 名: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菜豆族 亚 族:刺桐亚族 属:[[刺桐属]] 种:鹦哥花 命名者及年代:Roxb.,1814 |} '''鹦哥花'''(yīng gē huā),学名: 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俗名:'''红嘴绿鹦哥、刺木通、乔木刺桐''',异名:Duchassaingia arborescens Corallodendron arborescens Erythrina tienensis ,别名:腺毛翠雀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var. gilgianum,是[[豆科]][[刺桐属]]植物,小乔木或乔木。树干和枝条具皮刺。羽状复叶,叶柄平滑,顶生小叶近肾形,侧生小叶斜宽心形,两面无毛。总状花序生于先端叶腋,花鲜红色,大,具花梗,苞片单生,卵形,花萼陀螺形,花冠红色,旗瓣近卵形,舟状,斜倒卵形,花丝比旗瓣稍短,子房具长柄,荚果弯曲,种肾形子带白色或褐色,长约2厘米。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贵州]]及[[海南]]([[尖峰岭]])。生长于海拔450-2100米得山沟中或草坡上,也常有栽培。 鹦哥花花大而美丽,可在庭园栽培或作绿篱、行道树,是一种很美的观赏植物;木材轻软,可造纸;树皮能祛风除湿。 <ref>[http://www.iplant.cn/info/%F0%D0%B8%E7%BB%A8 鹦哥花], 植物智, 2020-01-18</ref> ==鹦哥花形态特征== 鹦哥花是小乔木或乔木。树干和枝条具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小;叶柄比小叶长,平滑,不具皮刺或有少数皮刺;顶生小叶近肾形,侧生小叶斜宽心形,长宽8-20(-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平滑,下面略带白色,两面无毛。 总状花序生于先端叶腋,单生,直立,比叶长;花鲜红色,大,具花梗,下垂;苞片单生,卵形,内有3朵花,在每一花梗基部有一小苞片;花萼陀螺形,肢截平或具不等的2裂;花冠红色,旗瓣近卵形,舟状,长约3.2厘米,翼瓣比龙骨瓣短,斜倒卵形,龙骨瓣长仅及雄蕊的一半;花丝比旗瓣稍短,在近基部联合成一体;子房具长柄,花柱与雄蕊同长。荚果弯曲,长12-19厘米,宽约3厘米或更宽,有明显的喙和果梗,有种子5-10颗;种子带白色或褐色,肾形,长约2厘米。 ==鹦哥花近种区别== 龙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inn.)与鹦哥花的主要区别是:顶生小叶菱形,长4-10厘米,旗瓣椭圆形,长4.5-6厘米,种子深红色,有黑斑。花期6-7月。 ==鹦哥花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50-2100米得山沟中或草坡上。 鹦哥花适生于亚热带暖热气候,耐干旱,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的于热河谷生长良好。在年平均气温17-20℃,绝对低温4℃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不耐低温,在-5℃以下低温中常有冻害,适宜于暖温带至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较耐低温,也较耐干旱。 中国昆明海拔1900-2000米栽培的鹦哥花,在正常年景气温条件下生长正常,开花繁多,在偶发性低温条件下,如1986年3月初反春寒低温,日平均气温-0.2℃至-2.3℃,持续72小时,绝对低温-5.6℃,产生了严重冻害,部分枝受冻死亡,但主于未冻死,低温过后,又萌发生长。 ==鹦哥花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湖北、云南、西藏、四川、贵州及海南(尖峰岭),在云南省金沙江河段的支流万马河一带,天然分布较多。 ==鹦哥花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10-11月采集成熟果实,晾干,脱出种子用湿沙层积贮藏,次年春季播种。条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幼苗移栽入容器,培育壮苗出栽。 ==鹦哥花栽培技术== 挖塘定植、单株、群状、成行、成片栽种均可,成年树树冠较开张,初植时,一般株行距3米×4米或4米×4米。山地造林密度可适当增大,株行距缩小为3米×3米;群状种植株行距可为2米×3米,以增强群体效益,开花繁茂集中。 ==鹦哥花主要价值== 鹦哥花适宜于城市街道、公园、风景名胜区、居民住宅区栽培,也适宜城市面山造林。树于通直,树冠开张,花鲜红艳丽,栽培供观赏。 木材浅黄白色,纹理直,结构中等,均匀,材质较轻软,强度弱,易干燥,不耐腐,可供浮标、模型包装箱、茶叶箱、绝缘材、墙板等用材,也可供纸浆用材。 树皮药用,含龙芽花素可治风湿、作止痛镇静剂。 【佤药】树皮治腰腿酸痛,风湿麻木《中佤药》。 【彝药】茎皮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血,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哀牢》。 【白药】介刈荷:树皮治风湿麻木,腰腿痛,胃痛,骨折,跌打肿痛,关节扭伤,宰经性皮炎,顽癣《滇药录》。介轶禾:树皮、种子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疥癣;根、果、叶治痢疾,外用头胀痛《滇省志》。 【苗药】楝菖:树皮治骨折《滇药录》。楝昌:树皮、种子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疥癣;根、果、叶治痢疾,外用头胀痛《滇省志》。 【傣药】埋冬(德傣):树皮、种子治腰膝疼痛,风湿痹痛,疥癣;根、果、叶治痢疾,外用头胀痛《滇省志》。 【哈尼药】甲娑:树皮治风湿麻木,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版纳哈尼药》。 【基诺药】基累夺累:树皮治肾炎水肿,肺结核,支气管炎,咯血《基诺药》。 根、叶、果实(乔木刺桐):苦、辛,平。清热驱风,健脾利湿。用于头痛,痢疾。种子:祛风除湿,驱虫。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鹦哥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