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7.1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柏萱草香(陈巧珠) 的原始碼
←
黄柏萱草香(陈巧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黄柏萱草香'''<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420449/pexels-photo-1342044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黄柏萱草香》'''是[[中国]]当代作家陈巧珠的散文。 ==作品欣赏== ===黄柏萱草香=== 时光如流,把古今汇聚在一条河流中。我虽不能在那段时光里见过先贤游朴的母亲一道忙碌的背影,但在黄柏村这一古今时光同处的空间里,我依然能嗅到那股芬香千秋的萱草味。 来的是一股风,这股风走过黄柏村金秋之野,绕过村头的两株红豆杉,从我耳鬓吹过,风来古意,呼呼中便是诗句,我把吟秋的诗行留给金黄的稻田,把思乡的诗咏赋给炊烟,我独选了两首,作为我今天参行黄柏村的心香,燃在心头,敬拜在心间。一首是唐朝[[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另一首是王冕的《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古代游子外出时会在北堂种上萱草,在家的母亲看到萱草花开就能减轻思念之情,邻居们看到北堂种萱草,也就知道这家有老母亲需要照顾。我不知道当年游朴外出求学时是否在北堂种满了萱草。但是我想游朴一定心植着这一丛丛萱草,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一诵一咏中,在黄柏村顶礼这位先贤游朴的同时,也膜拜他的母亲——陈氏。自古英才、贤才、圣才,仿佛尽出自慈母的养育教化之中,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欧母画荻等等。游朴成长成才,如同这些圣贤,一样是在慈母艰辛的培育下从大山深处走出。 “游朴,明嘉靖五年(1526)九月初一生,隆庆元年(1567)考中举人,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官八任,仕终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因为官廉洁爱民,办理冤狱不滞成案,史称‘三立法曹无一冤案’。”这段文字,就是一个定论,从定论返回历史的出发站黄柏村,才知道游朴的优异,才知道其母的艰辛。 游氏家族于柘荣县上黄柏村肇基,游朴就出生在上黄柏村,他年少时父母感觉下黄柏村地理条件及发展态势更好,就举家迁到下黄柏。可是游朴十五岁那年他的父亲就过世了,孤儿寡母,家道开始衰弱。游朴的母亲撑起这个家的艰辛可以想象,更难得的是没有让游朴中断学业,对他严督促学,自己勤俭持家,省吃俭用,送他到福鼎、福州拜师求学。若没有这样的母亲,天资再聪慧的游朴,也可能会被埋没在山里。在《[[游朴诗文集]]》序中有一段描述“他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时朴未成童,而弟妹俱髫齿,四顾茕茕,母日夜抚诸孤而哭,且哭且治丝枲,织作穷岁年,不少休手,自爇松薪继明,杼轴轧轧声与晨鸡恒相接也。外募田工,督稽纤悉无遗情。内课儿读书,令就学会成,曰‘此而父旧游,往嗣尔业’贷资而遣之,不以贫废。”虽文字不多,但足见游朴母亲的秉性。我不用收集太多游母的故事,这段历史的记载,足以品尝游母的泪水苦涩,日子艰难。 先贤游朴,在母爱的坚强慈航里成长、远行,在自己的荣耀中树起丰碑。我读着碑上的大字,则寻味着萱草的芳香。在我眼里所有有关游朴的字眼,都是萱草的花开,所有的光耀都是萱草含露的闪光,所有的赞词都是咏诵萱草的诗行。 当我满心植遍萱草,看黄柏山设笔架,巨石印章,池塘如砚,远峰出毫,仿佛是为村中那口被誉为寒泉冽井的“黄柏井”而设。看村庄幽巷古道,磨石幽光,屋舍大宅,袅袅炊烟,庄严宗祠。仿佛都是那口井养育而出的代代生息之居。黄柏村可以少了几亩地,也可以少了几座山,但这口“黄柏井”万万不可或缺。我也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但有关这口井的记述,一定要抄入此中。“自北宋初年,游氏迁居时,即掘此井。井口圆形、三合土砌造,口径0.7米,深1.7米;井坪用12块半梯形石板铺成。井坪上有石盆,石槽等,其中石槽口沿阴刻“正德十三年(1518)九月吉旦”。 井老故事多,村里人喜欢说她的故事,说是游朴出生那年,这井水特别清亮,还能看见井中的月亮玉兔欢跳。井把一个个故事记下,又让一家家一担担挑回,煮出各家的味儿来。游氏后人说:“祖先在造井时,壁立松木,再以燧石沙砾和陈木炭,一层一圈,层层过虑,于是清澈可鉴、清冽见底,终年泉涌不息,夏凉冬暖。”有人则挑水煮诗:“何须玉槛与银床,井冽寒泉自可尝;百室晨光充凿饮,一泓冬夏别温凉;应疑砂积同勾漏,莫学龟窥类子阳;最是绠修宜汲古,王明受福玩占详。”有的人说:“黄柏井”的井水就是游氏的基因,清澈见性,所以游朴断案无一冤案,所以黄柏人爱憎分明。 我也大口喝了“黄柏井”的清流,清凉走心,故事走心,我的感悟则流出心坎,这是黄柏村的慈母乳汁,黄柏村萱草的源头活水。 井字,南北通经;井,东西通络;故背井离乡,就能四通八达;故古今之脉就能汇聚一眼。我从这口井走出发,走过村中小巷,走过田间阡陌,走过上下黄柏村的木栈道,走过福禄寿的三星路,走过明代时为游朴立起的牌坊,走过游氏宗祠的门楼,走过归驷桥,走过游朴塑像,走过游氏姓氏的文化园,走过游朴的读书舍,读书洞,还走过,走过……。脚不断地向前走着,思绪四处飞翔。每一处的风景有着不同的内涵在表达,在我的双脚中踩出左右齐列的诗行。 左边是: 黄柏井 先贤翘开的嘴 吞下风霜雪雨的岁月 酝酿甜泉 张开向天大口 讨来[[吉祥]]气象 赋予代代子孙 井的清澈就是基因。 右边的诗行则是: 黄柏路 今迹盖过古痕 跋山涉水的脚步 开疆拓土 弯腰弓背的姿势 撑起一方天地 熬过稀疏的冬天 迎来曙光中的温暖 赢来世代昌盛繁华。 诗行漫过连接两村的栈道,木心通直,纹理相连。福禄寿三星高照的通福路,就在栈道彼岸,一座小桥牵引,把百忙中人群引向养身之道,随曲水绕山,走出一路太极,再到下黄柏村。牌坊、门楼、塑像,姓氏文化园等等,都是千年井喷的凝固。游朴读书小舍,读书洞窟,摩崖石刻,虽说是游朴凿刻,但每一笔一划的心力则是他母亲给予。黄柏井,游氏慈爱化泉。 喝黄柏井井水的游朴母亲,寒泉锻骨,冽水濯志,清心明志,毅力坚强,以一个纤弱身躯担负一家的重责,让游朴登科取士。这就和黄柏井的井水一般,流水无声,慈爱不言。 黄柏村人信奉的游氏仙姑则又是慈爱的羽化成仙,他们告诉我说:游氏仙姑生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家住河南光州固始县,乃官家小姐,[[名门闺秀]]。游氏仙姑精于医术,数度拯救乡中民众于瘟疫流行中,又与其兄天锡氏散尽家财,济百姓于水火。其一生行善乡里,常为民众排险救难,尤其对妇女姐妹体贴入微。殁后,当朝皇帝赐封“游氏仙姑”。民众敬佩其善心和义举,立庙奉祀,以示纪念。游氏人家走到哪,不仅背井而行,还带着这个信俗而居,家家供奉,人人祭祀。 一口井,一个母亲,一个仙姑,一丛堂前的萱草。村庄繁荣了,井会不会因不用而被废弃了;孩子荣耀了,母亲会不会被忘却;乡村太平,仙姑会不会香火少了;通讯发达了,堂前的萱草会不会因此不再栽种。黄柏村不会,因为文化根脉都在深耕,虽然说我没见到柘荣萱草堂的文化,没见到祭祀游母的殿堂,但我想总有一天会见到,或者可以在游仙姑的殿堂里或边上供上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舍边种萱草,芳香千秋。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l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陈巧珠,作家,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柏萱草香(陈巧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