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的原始碼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中国日本合拍的[[剧情片]]。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于1982年9月15日在中国大陆和日本首映。 <ref>[http://www.cwlchina.com/show-24-947-1.html 【棋葩说】35年前,中日两国将掌声和赞誉给予这部围棋电影],cwlchina</ref> 由「未完の対局」製作委員会(東光徳間、北京電影制片廠)合拍,在日本由[[東寶]]发行。片长134分钟。 == 制片经过== 1978年借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搞《永恒的纪念》剧本创作的李洪洲提到了可以写下棋的剧本,被北影厂文学部主任[[申述]]上报厂里后例如了创作计划。李洪洲就找了同为业余围棋起手的老战友、北京某玻璃厂宣传科长葛康同共同创作。拟定了故事架构及剧本名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北影厂为二位作者请了三个月的创作假及经费,到上海采访了[[新四军]]老干部、时任[[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姚耐]],在北京采访了[[陈修和]]、[[张伯驹]],用于写[[陈毅]]元帅扶持围棋事业的情节。写成电影剧本后发表在北影厂的《电影创作》杂志,[[申述]]专门写了评论文章《棋中自有高风亮节》。[[李陀]]推荐给时任[[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夏衍]]。[[夏衍]]说:“这部剧本,可以中日合拍。”[[冯牧]]也觉得不错。北影厂厂长[[汪洋 (电影事业家)|汪洋]]请1979年下半年访日的[[赵丹]]带上剧本寻找合作。得到东光德间株式会社的积极响应。确定日方导演[[中村登]],编剧大野靖子(女),赵丹演男一号况易山。1980年6月,日方派导演、编剧来华商谈合拍事宜。中日两方的编剧各自写本国的情节的细节。 但不久,导演[[中村登]]与演员[[赵丹]]分别患癌去世。日方换了导演[[佐藤纯弥]](作品有《陆军残虐的故事》(1962)、《组织暴力》(1967)、《续·组织暴力》(1967)、《暴力团再武装》(1971)、《新干线大爆破》(1975)、《[[追捕 (电影)|追捕]]》(1976)、《[[人性的证明|人证]]》(1977)、《[[野性的证明]]》(1978)等。后执导《[[敦煌 (电影)|敦煌]]》、《[[男人们的大和]]》)。 [[佐藤纯弥]]表示剧本基础很好,但太长了,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时代、抗日战争写到解放后,应当“就写战争一段”。剧本的后半段都删掉了,也没有陈毅的情节了。主题从“国运昌 棋运昌”变成了[[军国主义|反军国主义]]。增加了况易山去找他的儿子,父母见面的情节。[[佐藤纯弥]]先后又派遣了两名编剧安信彻郎、神波史男。前者不懂中国历史文化,后者神波史男是导演的长期合作者。最终历经三年,剧本以[[佐藤纯弥]]的作品风格正式定稿。 1981年1月剧组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長浜海岸开机拍摄。制作资金、制作设施和演职人员,中日两国均为对等投入。 是中日建交后两国共同编剧、共同导演、联合演出、联合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与电影制作同时,小说《未完の対局》由南里征典撰写,[[徳間書店]]1982年出版。 == 故事概要 == 1924年(大正13年)、日本棋士松波麟作六段到中国访问,与“江南棋王”況易山対局时,被军阀当局的警察打断。松波麟作看到况易山的儿子况阿明很有围棋天赋,提出并将其带回日本练习围棋,取得了很高地位。但被[[中日战争]]社会浪潮所噬,被强迫要求入籍。况阿明试图秘密航渡返回中国,被[[日本宪兵]]射杀。战后,第一个中日围棋交流代表团于1960年访问中国的松波麟作与况易山重聚。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