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丁振麟 的原始碼
←
丁振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丁振麟'''(1911—1979),农业教育家和农学家,早年从事大豆遗传、生态和大麦区划研究并有许多论著;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恢复、发展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和创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设师资、科技队伍,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开展学术活动,倾注了全部心血。1979年6月23日 逝世于杭州浙江医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丁振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省余杭县 出生日期 1911年2月3日 逝世日期 1979年6月23日 职业 农业教育家和农学家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农艺系 主要成就 创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代表作品 丁振麟.甘薯(作物栽培学丛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性别 男 籍贯 中国浙江省余杭县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概述= 丁振麟,1911年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父亲早逝,留下兄弟姐妹五人,靠母亲做裁缝养活一家。他在余杭县五堰庙初级小学读书时,聪敏好学,成绩优良,由老师介绍到普济堂高级小学免费学习。高小毕业后,考入杭州笕桥浙江大学农学院附设高级农校就读,每天往返要步行几十里,课余还要在堂伯米店帮工,这样半工半读直到农校毕业。1930年,他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课余仍帮工以维持生活。1934年以出色成绩毕业于浙江大学农艺系,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大胜关农场任技术员,一面继续学习农业科学理论,一面在金善宝等专家、教授指导下从事农场工作和科学试验。1939年,他在云南大学农学院筹建农场,并担任农场技士,兼农艺系助教。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1941年升任讲师兼农场技术指导,1944年又晋升为农艺系副教授。1945年1月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实习,先后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农学院、[[康奈尔大学]]学习作物遗传育种学、细胞学、切片技术、群体遗传学、玉米育种等课程。回国后受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的聘请任农学院农艺系教授兼农场场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丁振麟被委任为副院长兼农学系教授。其后历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校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主要论著= 1 丁振麟.中央大学农学院大胜关农事试验场最近玉米、大豆试验成绩简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丛刊,1935,3(1):1-20. 2 丁振麟.玉米田间技术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45. 3 丁振麟.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遗传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45(182):4778. 4 丁振麟.近代玉米育种法.中华农学会报,1947,79-92. 5 丁振麟.甘薯和月光花嫁接试验的预报.科学通报,1951,2(1):65-66. 6 丁振麟等.应用移植方法产生的分枝大麦.科学通报,1951,2(9):1958. 7 丁振麟等.甘薯和月光花嫁接培养试验.农业学,1952,3(1):17-24. 8 丁振麟.大豆栽培问题.浙江科联农学通讯,1956,11:27-30. 9 丁振麟.近代世界农业科学的新成就.浙江科联,1957,9(6):6-9. 10 丁振麟等.我国大麦区域的初步划分.浙江农学院学报,1959,4(1):76. 11 丁振麟.我国大豆生物气候适应性的研究I.气候条件对于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浙江农学院学报,1959,4(1):39-54. 12 丁振麟.谈谈金华地区秋玉米.浙江农业科学,1960,2(18). 13 丁振麟.Ⅱ.气候条件对于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作物学报,1965,4(4):313-320. 14 丁振麟.食用作物栽培学.浙江农学院教材,1953. 15 丁振麟.农业生产技术问答(主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1957. 16 丁振麟等.作物栽培学,豆类作物(15-20章)薯类作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17 丁振麟.甘薯(作物栽培学丛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18 丁振麟.作物栽培学(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 29 丁振麟.作物产量形成与高产理论(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 20 丁振麟等.浙江农业科学论文集(主编).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0.
返回「
丁振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