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七情 的原始碼
←
七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七情12.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七情</big>[http://image.biaobaiju.com/uploads/20180303/15/1520063899-oxNEuWGCgw.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aobaiju.com/ganren/17521_2.html 来自 表情图片网 的图片]]] '''七情''',①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为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素问.举痛论]]》<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1002.aspx 素问.举痛论],古诗文网</ref>:“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包括某些内脏病变而继发的病态情志活动。《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②中药学术语。指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象大论]]》<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5b18d0de21.aspx 阴阳应象大论],古诗文网</ref>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七情的致病特点== [[File:七情致病.jpg|260px|缩略图|右|<big>科普漫画</big>[https://img.wang1314.net/uploadfile/2016/2016-03-16/1458122852185u_503893_uw_500_wh_535_hl_176055_l.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ang1314.com/doc/topic-875183-1.html 来自 东方医院 的图片]]] 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一)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三)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情志活动的异常,既然能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对已患的疾病就必然有所影响,或使病情加重,加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ref>[https://www.zhzyw.com/zybj/qzys/1561216484A8KH0D92JL5F3.html 七情致病有什么特点?],中医中药网, 2019-8-31</ref>。 ==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 人有七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志情绪的变化。通常情绪的波动一般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喜与心、怒与肝、思与脾,忧悲与肺、恐惊与肾—一相对应。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1.喜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2.怒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土气,包括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3.忧(悲)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4.恐(惊)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5.思 恩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思伤脾。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牌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精神状态对于人的[[阴阳]]、气血、脏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当人的阴阳、气血、脏腑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这个道理。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在补益的过程中实施精神补养很重要,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ref>[http://cm.39.net/zysj/zysysc/ysdzh/0811/10/707719.html 七情和五脏之间联系紧密],39健康中医,2008-11-10</ref>。 ==中药七情==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面,称为“七情”。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ref>[http://www.med66.com/new/26a362a2010/2010126wangyu15017.shtml 中药“七情配伍”的含义],医学教育网,2010-12-6</ref>。 ==视频== ===<center> 七情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中药七情的含义是什么? </center> <center>{{#iDisplay:s3010vx6upg|560|390|qq}}</center> <center> 中综第1章第8节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center> <center>{{#iDisplay:e07440qz1ik|560|390|qq}}</center> <center>七情配伍的特点</center> <center>{{#iDisplay:m0922f8eal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170 心理學總論]]
返回「
七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