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万松书缘 的原始碼
←
万松书缘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万松书缘</big>'''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06%2Fc2cfd954j00r3nvdt003jc000hs00py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GS0RPQ05371NUK.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万松书缘 地理位置: 杭州东南万松岭上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5万平公顷 |} '''万松书缘'''是由[[万松书院]]为主所组成的景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南的万松岭上,系三评[[西湖十景]]之六。 万松书院原为报恩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明代弘治十一年改建,因山上松林密布故得名万松书院。2001年9月,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复建,因书院发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缘牵线之地,故取名"万松书缘"。<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GS0RPQ05371NUK.html 阿春游西湖系列36 万松书院]网易</ref> == 发展历史 == 万松书缘原为报恩寺,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 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上改建而成,山上松林密布,故叫万松书院,是明末清初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学生遍及全省11府。明清代著名学者[[王守仁]]、[[齐召南]]、[[秦瀛]]曾在此讲学,诗人袁枚曾就读于此,他们都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在钱塘的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结伴就读万松岭上的传说,最早将"梁祝"故事与万松书院结上关系的是明末清初,寓居杭州的著名剧作家[[李渔]]所创作的《同窗记》。 2001年9月,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复建,设置了明线为"明清知名学府"、暗线为"梁祝爱情之地"两条的文化主线,以中轴线上以古代书院的布局为实景,而在右侧巧妙点缀与"梁祝"十八相送等有关的场景。梁祝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因书成缘,后来书院发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缘牵线之地,名声远播省内各地,故取名"万松书缘"。西湖三评西湖十景时孕情含意地叫它"万松书缘",位列之六。 == 环境布局 == '''明代''' 创建初期,万松书院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布局沿用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左边近山处有孔子殿。[[孔子]]殿系原报恩寺建筑,三开间,经修葺后焕然一新,是书院的祭祀场所。殿前有颜乐亭,高处建留月台和掬湖台。孔子殿右边,前有万松门,后有明道堂。堂为五开间,宽绰宏敞,为先生"讲明经义"的课堂。西廊两侧各有斋室五间,是师生们自习之所。 万松书院先期的内部组织机构相对简单,招收童生、监生、举人三类生徒;聘用博学鸿儒为山长、品学兼优的贤士为[[教授]];初步建立书院的学规和章程。经过创办初期的摸索和实践,明代万松书院在不断扩建与重修中逐渐成为江浙一带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书院。 正德十六年(1521),侍御巡抚唐凤仪等人主持了万松书院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维修:增建石坊两座,整修加固原有建筑,扩建学生斋舍。重修后,书院规模宏大,一时成为杭州最大的书院。嘉靖四年,在侍御潘景哲的倡导下,万松书院扩建楼居斋舍共36楹,添置祭田若干,又完备祭祀器具等,招收省内外优秀学子逾百名。嘉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顾璘]]等人开山辟路,集资兴建振衣等三亭,使石林成为书院一景。其后,万松书院因由官员创办,又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而遭受统治者的沉重打击。 嘉靖三十三年(1554),杭州知府孙孟在废墟中重建万松书院,恢复明伦堂等主体建筑,并增建居仁、由义两斋。明万历年间,阁臣张居正废毁天下书院。幸而在大学士徐阶的支持下,浙江巡抚谢师启、提学佥事乔因以"万松书院祀先圣,不当概毁"为由,再三乞请,终使万松书院逃过一劫,为此改称为"先贤祠",虽名亡而实存。 明代统治者对于书院教育的政策经常变化,致使书院时兴时废。从[[嘉靖]]起,在朝廷的支持下,前后竟有五次废毁书院的举动。因此,自正德十六年(1521)至崇祯六年(1633)的百余年中,万松书院随着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跌宕起伏,经历了它荣辱盛衰的变迁。[[崇祯]]五至六年(1632--1633)间,终于在战乱中被毁。 '''清代''' 清初,统治者惟恐书院讲学活动会导致明朝遗民反清思想的高涨,故抑制书院教育的发展。[[顺治]]九年宣谕:"不许别立书院,群聚结党"。因此,清初的前八十年中各地书院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万松书院也仅在顺治年间复建了孔氏祠堂。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抚范承谟重建万松书院,并改名为"太和书院",书院才开始复苏。及至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书院教育由禁止转为提倡后,万松书院得以迅速发展,逐渐进入昌盛时期。 清中叶,万松书院经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五十五年(1716)及雍正四年(1726)的三次重修后,规模进一步扩大。又经嘉庆、道光两次修建后,更具名校风采。这一时期,清政府对万松书院的支持也是空前的。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圣祖玄烨御赐"浙水敷文"额,并赐《古文渊鉴》、《渊鉴类函》、《周易折中》、《朱子全书》等典籍予万松书院,浙江巡抚徐元梦建存诚阁收藏,书院也由此更名为"敷文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万松书院被敕为省城书院,赐银一千两"以资膏火"。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高宗弘历初次巡临万松书院,赐"湖山萃秀"额,并增赐帑金一千两白银。并赐英武殿所刊《十三经》、《二十二史》各1部。当时享有这一殊荣的仅有江宁钟山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此后,弘历五次下江南又五次巡临,对万松书院格外重视。 '''近代''' 1999年起,在原杭州市副市长马时雍先生等热心于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下,杭州市政府决定依据史料记载和留存的遗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遗址上按明式旧制重建万松书院。经过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凤凰山管理处历经3年多时间的整修和建设,于2002年10月建成并向游人开放。至此,沉寂了一个多世纪、几近荒圮的万松书院终又重现500年前的"名校"风采。重建后的万松书院,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西湖周围惟一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公园。 万松书缘书院的主体建筑以清乾隆《南巡胜迹图》中的《敷文书院》为蓝本,以自然山体、林木、古藤、奇石为背景,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仿明式建筑形制,用粉墙、粟柱、黛瓦的素朴淡雅,凸现"求之于心而无假以雕饰"的风格,使书院处处散发浓浓的书卷气息。院内有建筑1600平方米,主体建筑如品字型牌坊、仰圣门、毓粹门、明道堂、大成殿、"万世师表"平台等都集中在中轴线上,学斋、御碑亭等分列两侧,其他的亭台楼阁则依据自然山势,星罗点缀。书院内嘉花茂树,修篁奇石,交布其间,周围苍松掩映,小溪潺潺,遥可望雷峰夕照、宝石流霞,近可听松涛泉流、虫鸟和韵。院内尚有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子三墓、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书院遗址、小九华山石刻等文物古迹,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 2001年7月,杭州市启动万松书院复建工程,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规划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书院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等。其中毓秀阁原为接待各地访问学者的处所,现辟有"梁祝书房",展现梁祝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明道堂为书院讲堂,陈设展示中国历代科举文化。大成殿为祭祀孔子处,设有"孔子行教图"壁画。 美丽的传说使肃穆的书院有了人情的温馨,书院使虚无的故事有了真实的背景。2002年重建万松书院时,策划者意识到梁祝传说与书院文化的结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若把握不好又会使两者相互侵扰,造成景区建设的定位失误。因此初期的规划中,"如何使梁祝故事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景区建设中去"被列为建设的首要课题。在多次召集有关方面专家座谈论证后,决策者认为要做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掌"度",即:万松书院即要体现古代书院教育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又要充分利用梁祝故事这一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但两者有主次、虚实之分。书院的文章要做实做足,"梁祝"传说则尽量虚化淡化,从而使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为使万松书院能够完整地再现古代书院必备的藏书、祭祀、讲学三大功能,让游人对古代书院的教育形式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2004年杭州市政府又投资增建讲堂--正谊堂及部分服务配套设施,其建筑风格与室内陈设风格与原有建筑一脉相承,即完整地展现了古代书院的风貌,又满足了现代旅游业的实际需求。增建部分已于2004年10月1日向游人开放。 主入口为大型浮雕,正面展现梁祝同窗三载的场景,左边"拜师"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中国传统美德,右边"日课"是教者诲人不倦、学者孜孜以求的写照。中间石牌坊正面书"万松书院",背面书"太和元气";左牌坊正面书"敷文书院",背面书"道冠古今";右牌坊正面书"太和书院",背面书"德侔天地"。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代表了书院的三个时期。书院三座石牌坊呈"品"字排列意为: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牌楼上祥云环绕,正面雕着双龙戏珠和梅兰竹菊,背面雕刻福禄寿图案。镂空雕刻演绎了传神的石雕技艺,让人惊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之美。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万松书缘
」頁面